落下闳创立《太初历》
落下闳是我国西汉时期的民间天文学家。他小的时候,就热心观测天象,并且在家乡小有名气。
那时,汉武帝决定改革历法,因此下诏广泛征聘民间天文学家。这时的落下闳通过同乡、太常令谯隆和太史令司马迁推荐,千里迢迢,跋山涉水,从四川来到了京城长安,与当时的官家天文学家唐都、邓平一起研制历法。
落下闳一到长安,便忙着标定东西各方向的准确位置,设立了测时的日晷仪,标定夜间测时漏仪的刻度,同时测出天上28星宿之间距离,最后来定月初的时间和月末的时间。
落下闳在实测天文数据和理论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改历方案。同时,其他的民间天文学家和官方天文学家共20余人也都各自有修改历法的方案,因此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经过仔细对比,落下闳和邓平的历法被采用,并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称新历为“太初历”。
为了表彰落下闳的功绩,汉武帝特授他以侍中之职,他却坚持没有接受,而邓平则被任命为太史丞。从此太初历便站稳了脚跟,而且一直使用了将近200年。
落下闳不仅创制了“太初历”,他还确立了正月为岁首。他在实测的基础上,考订历代众多的天文数据,改革了许多不合理的岁首制度,最终改定为从孟春正月为岁首,也就是《太初历》一年的开始,依从春、夏、秋、冬的顺序,至冬季阴历十二月底为岁终,使农事与四季的顺序相吻合,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落下闳还改革了置闰方法,使节令、物候与月份安排得更为准确。《太初历》采用的岁首和科学的置闰法,我国的阴历一直沿用至今。他通过巨大天文数据测定,在天文学史上首次准确推算出135个月的日、月食周期,认为135个朔望月中,至少有23次日食,根据这个周期,人类可以对日、月食进行预报,并可校正阴历朔望。
因此,确立孟春正月为岁首的历日制度是落下闳又一伟大功绩。落下闳确立正月为岁首后,人们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新年”,民间习称“过年”,民间也就有了“春节”的说法一直沿用至今。所以,今天,我们也就尊称落下闳为“春节老人”。
落下闳完善了古代天文学说浑天说,奠定了我国古代先进的宇宙结构理论基础。他在天文学上的贡献,承前启后,对于推动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