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一定要有弹性空间

说话,一定要有弹性空间

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颗完全理智的心,就像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刀,会割伤使用它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是完全绝对的,每件事情都像一枚硬币似的具有两面性。这就告诫人们,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要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

诚然,我们都喜欢那些说话做事直接、不隐晦的人,他们给人以率真的印象,然而,一些人不懂得把握好说话、做事的分寸,常常因为自己言行举止毫无顾忌而失了分寸,甚至伤害到他人。与人交往,如果待人真诚、和善、大方,谈吐文雅,就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任何人都讨厌那些满嘴脏话、尖酸刻薄的人。因此,如果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就要管好你的嘴,做到谨言慎行,给自己说的话留有余地。

一位学生物学的女孩和一位中文系的男生相恋了。两人漫步在林荫道上,小伙子兴致勃勃地念了两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得意之时,姑娘则冷冰冰地说:“真可笑!春蚕吐丝作成茧,变成蛹后飞出蛾,它怎么死了呢?”小伙子顿时不快,回敬道:“这是古诗,是李商隐的绝作!”“那李诗人也是无知。”两人论战得不分上下,最后不欢而散,分道而行。

本来,小伙子吟诗是信手拈来,略带拽文之意。而女孩却不分语言环境和情绪气氛,语言傲慢且偏激,似是讥讽男友,大大地伤了男孩的自尊心和感情,这样的女人怎么能得到男人的爱恋呢?当然,交际中,不懂得把握说话、做事的分寸一般不会造成如此恶劣的结果,但会损害人际关系,疏远人际距离。然而,在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不谙说话、做事之道的人,很有可能为此断送了性命。

魏文帝曹丕对人冷漠无情,心胸狭隘。曹操在位时,鲍勋担任魏郡西部都尉,负责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部的治安。那个时候,曹丕还是太子,他的夫人郭妃之弟触犯了法律,鲍勋便将他依法收捕了。为了此事,曹丕出面求情,但是鲍勋为人清正廉明,拒不答应,依法惩办了郭妃之弟。曹丕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总是想伺机报复鲍勋。

曹丕即位后,鲍勋不仅没有避让风头,反而更加直言不讳地向曹丕进谏。鲍勋因为进谏的方式和措辞过于直接,又几次惹得曹丕勃然大怒。然而,如今的曹丕已经不同于往日了,他掌握着满朝文武的生杀大权,完全可以任意处置鲍勋。

有一次行军宿营,鲍勋担任营中执法官。一天,他的一个朋友来军营探望他,因为军营还没有建好,所以朋友从中抄了近道。按照军规,军营内是不许抄近道的。军营令要以违犯军规的罪名处置鲍勋的那个朋友,鲍勋以营垒刚刚打桩画线、还没有建成为由,为朋友据理力争。

曹丕知道这件事情后,大喜过望,他终于抓住了鲍勋的把柄,因此马上下令道:“鲍勋指鹿为马,应交办治罪!”

执法大臣接到命令后非常为难,因为鲍勋自己并没有违反军规,而只是念及朋友情谊保护友人而已,性质根本没有这么严重,更不至于被比成大奸臣赵高呀!曹丕勃然大怒,说道:“鲍勋罪该万死,如果你们胆敢袒护他,我就将你们一并治罪!”

事已至此,朝中的一大批元老重臣都认为曹丕未免有公报私仇之嫌,因此全都出面为鲍勋求情,就连主持司法的大臣高柔,也舍身取义地坚决拒绝执行斩处鲍勋的诏命。这下子,曹丕更加生气了,他把高柔召到朝堂软禁起来,亲自出面派遣使臣杀了鲍勋,然后才放了高柔。

在上述事例中,虽然曹丕的确是冷漠无情、心胸狭隘的,但是,鲍勋其实也是有一定的错误的。古人常说,伴君如伴虎,大臣在和帝王相处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既要据理力争,也要保全自己的性命。而鲍勋的错误之处恰恰在于他只看到眼前的事情,而没有长远考虑身后的事情,做事情的时候有欠考虑。也许,他至死都不知道曹丕为什么一定要因为这点儿小事而处死自己。

由此可见,在说话、做事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特别是对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在交流和相处的时候更是要谨言慎行,这样才不至于在不知不觉之间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当然,现代社会已然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杀身之祸,但是,人在职场,如果因为言行不慎而导致自己失去工作,不也是很可惜吗?

不管面对什么事情或者是人物,在你作出论断的时候,一定要给自己留下余地。对于别人所说的话,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量,不可片面地主观臆断。在社会上生存,不管是处事还是做人,我们都应该学会给自己留有余地,留条后路,事情不要做得太绝,话也不要说得太满。只有凡事都给自己留有余地,才能在回头的时候有路可走,从而避免彻底失败的命运。

总而言之,人有很多种智慧,然而,真正能够称得上人生智慧的就是给自己留点余地。话说要有弹性,做事要有分寸,凡事都讲究灵活地安排,以使自己回旋的余地更大。否则,一旦被别人抓住把柄,就会在无形之中给自己的人生设置障碍,甚至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