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物外

超然物外

取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需要两个前提:一个是没有重大社会危机,比如战争、革命;另一个是具有满足生存必需的条件,比如基本温饱的环境。

在发生了重大社会危机的时代,人无法超然物外,正如抗战时期的一句流行语:偌大的华北容不下一张书桌。热血青年除了奔赴抗日前线,别无选择。在法国战败投降的日子,有良心的人也不得不参加地下抵抗运动,就连萨特这样的大学者也不能超然物外。

在生存的必需品尚未满足的情况下,人也无法超然物外。比如遇到大饥荒,人不得不为存活奋斗。即使到达了温饱线,人还要有一个大致体面的物质生活水准,如果需要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忧烦,那也仍旧无法超然物外。

在社会生活基本正常的时代(赶上这种时代的人真是幸运儿),就可以采取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了。别人的生存斗争可以不是我的斗争,社会上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和争论,也可以不是我的斗争。只要自己的生存和利益没有受到损害,就可以采取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姿态。

福柯讲过,所有的作用力都会遇到反作用力,但是反观此言,如果没有受到作用力,也就不必发起反制。那么,一些抽象的东西要不要去争取呢,比如说民主和自由?要不要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呢?我的想法是,只有感觉到具体的压迫,才去反抗,抽象的就不必。例如,自己的言论被禁了,这时就批判对言论的钳制,可是不必去参加目标宽泛的民主运动,因为不同社会中的政治机制有历史的积淀传承,有利有弊,比如集权的不自由是弊,有效率是利;民主的自由是利,无效率是弊,二者并非黑白分明,对错并非不言自明。即使是绝对正确的原则,也有引入一个具体环境而变成错误的,比如在非洲国家引入民主制,导致的是部族仇杀。

综上所述,在没有发生重大社会危机的情况下,在生存必需可以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在没有受到具体压迫的情况下,人可以选择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