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

自在

自在这个词,常被解读为很轻松、很舒适、没有一点辛苦、没有一点烦恼、没有一点不悦等意义。现代人为了寻找那一份“自在”的感觉,不知不觉把自己缩在一个很狭隘的舒适区里面。譬如尽情地去旅游、休闲、购物,缩到空调房、坐软软的沙发、睡软软的床,喝杯香香的咖啡、泡个温泉,按摩一下,吃美味的饮食、有个佣人在一旁服侍……等等。以尽量去追寻可以让身心感到放松舒适的享受为“自在”。

但持这种见解的人,只要一走出这个舒适区,例如没有冷气可吹的时候、要流汗吃苦的时候、要去服侍别人的时候、不得不省吃俭用的时候,他们立即变得非常的浮躁,一点也自在不起来了!

然而古人在经典里所说的“自在”,不只在顺境时才自在,不只在舒适时才自在,而是在所有逆境与所有困苦感受的时候,都依然保持自在的一种境界,这种自在才是全方位的自在。因此我说现代人的自在,是把自己关在狭隘舒适区里的假自在,逆境一旦出现,那些自在就荡然无存了。

古人为什么能在任何境遇下皆自在呢?这与现代人最大的不同是,现代人所关心的是自己舒不舒服,而古人所专注的是“身内那股能量的流动”有没有得其自在。更精确地说是“心内那股能量的流动”有没有自在!就是这点不同,所以产生了觉悟与迷惘的差别。

由于大家所关心的是自己舒不舒适,因此绝不容许其认为的不舒适的能量停留在身中,在这种时时处在分别取舍的知见下,大家能感受自在的时间,当然就少了!而圣贤所专注的是检点自己有没有破坏身中的大自然,也就是在任何能量、任何感受显现在身中或心中时,那份能量的存在或流动是否依然处于自在的状态下。

说得更白话一点,就是那个痛的发生自不自在、那个酸的发生自不自在、那个麻的发生自不自在、那个起起伏伏自不自在;放任能量去发生,不作任何的抵抗,不作任何分别取舍。因为时时处在不分别取舍的知见下,因此也就不会产生烦恼挂碍。所以只要认真地去观照身中所有的能量,是在自由流动的状态下,是在没有一点人为阻抗的状态下,那么不论任何好坏的感受来袭,都可以怡然自得。

因此,古圣先贤所感受到的自在,是在所有感受下都了无分别的自在,是360度全方位的自在。而大家所感受到的自在,只是在那一个小小刻度上的自在,是非常狭隘的自在。只是知见的不同,但一个非常宽广,一个却非常的短暂,两者真可谓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