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笑着,心里苦着

5.脸上笑着,心里苦着

雷小丽是一家企业的部门经理。在工作中,她要求下属工作时必须保持一张标准的笑脸,对自己更是高标准严要求:除了微笑,还要有温柔的语气。

雷小丽做经理已经有三年了。三年里,微笑已经成为她的“职业病”。只要一踏进商场,她的脸就不自觉地会露出职业性的微笑,哪怕她今天的心情再郁闷。

微笑也确实给她的事业带来很多益处,连续三年,她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周到的服务和适时送上的微笑,也确实赢得了众多顾客的称赞。领导把她作为年轻员工的榜样,更把她视为公司的门面和招牌。种种荣誉,让雷小丽欲罢不能。

但是,她毕竟是食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的人,时间长了,压抑太久,身心都感到难以承受。她很想放下面具,给自己的情绪和心情一个释放的机会,遇到那些蛮不讲理的顾客,也很想痛痛快快地“整”他们一下,让他们懂得尊重是互相的。但是,“顾客是上帝”是公司的信条,无法违背,她只能把压抑和郁闷带回家。

于是,每天下班回到家,她就像变成另外一个人似的,总是闷闷不乐,面对丈夫和孩子,脸上再也难以挤出工作时那种让人如沐春风的微笑。她几乎忘记了发自内心的笑应该是怎样的。她与家人的交流越来越少,除了吃饭、看电视时偶尔与丈夫说上一两句话,大多数时间她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上网、看书、听音乐,一个人一呆就是一两个小时。

除了对家人淡然冷漠,她还动不动爱发脾气。她对5岁的儿子说话常是命令式的,因此儿子常常会埋怨,说妈妈像个火药桶,一碰就炸。丈夫则会打趣地说:“妈妈生病了,妈妈得的是心病。”

每当这时,雷小丽只有沉默。有时候,她很怕,怕自己的改变,怕自己终有一天承受不起时崩溃。

雷小丽的这种情况,属于目前正在职业人中蔓延的“微笑性抑郁”。这是发生在都市职业人身上的一种新型抑郁倾向。由于职业性质和职场礼仪的要求,他们要在白天的大多数时间都面带微笑,这使得他们养成了面对外人的一种“习惯性微笑表情”。但这种表情并不能消除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带给他们的压力、烦恼、忧愁。这些“微笑”的患者,“微笑”过后是更深刻的孤独和寂寞。他们的行为具有表演性质,与他们的情感体验缺乏内在的一致,而难以表现其“真我”的一面,表面的微笑反而会加重他们内心的痛苦。

这种抑郁倾向,常常出现于高学历、有一定身份地位的职场白领。“工作的需要”、“面子的需要”、“礼节的需要”、“尊严和责任的需要”、“个人前途的需要”……这些都让他们只能“微笑待人”,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尽量保持若无其事的镇定和宽容。这样做的结果,也只能让她们把忧郁和痛苦越积越深。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对一组学生进行心理测试,让他们假想自己是一名服务生。当顾客有意刁难时,研究人员准许一部分服务生回击,其他学生则必须自始至终彬彬有礼、微笑面对。测试发现,“回击”顾客的服务生心跳加速的时间很短,而那些“强装微笑”的服务生则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并持续很长时间。因此,“微笑抑郁症”不仅会导致心理上的疾病,而且可能导致身心双重疾病。

“微笑抑郁症”虽然危害很大,但是,因为“抑郁症”是一个长期过程,所以,在发展的每个阶段,自己最好能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调节。如果自己调节成功的话,是有可能规避“微笑抑郁症”的。

界定一个人是否患上“微笑抑郁症”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每个人都会有心情低落或心情不好的时候,但是,很多人发现自己的状态不好时,他们都会自己调节一下。比如,放下工作休息片刻,和很久不见的朋友一起见面聊天,将自己的烦恼情绪逐渐排遣出去。如果人能够这样自我调节的话,那只能算是一时的情绪低落,是每个人必经的正常情绪状态。但是,当一个人觉得自己的忧伤自己无法排遣的时候,便要注意请相关的心理医生治疗了。

专家告诉我们,体育疗法是治疗“微笑抑郁症”的最好办法。如果一个人能坚持每天运动半个小时,那么,即便是有抑郁症,也会很快减轻。因为锻炼能给人一种轻松、自主的感觉,身体的活跃能有效地清除情绪压力,而身体的健康也能指引人的神经系统向好的方向发展。

还有一个办法是食疗。要多吃水果和蔬菜,因为很多水果中含有的维生素B,能够缓解紧张情绪。这样的食物有香蕉、梨、樱桃和苹果等。

此外,平时也可以读读自己喜欢的休闲书籍。读书能使人心灵宁静,心境高远,是对抗抑郁情绪的一剂妙方。

过来人的点拨

因为职业关系,过多地强迫自己微笑,可能引起心理抑郁。体育疗法是对抗这种抑郁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