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都难逃从众心理
所谓从众心理,顾名思义,就是指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个体会不知不觉间或者身不由己地选择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在民间,这种现象叫作“随大流”。实际上,这是心理学范畴的命题,是由人们的从众心理导致的。人总是害怕孤独,如果面前有两条路,当看到身边的人们都一哄而上走其中的一条路时,即使心里觉得应该选择另一条路,也会因为脱离众人产生的不安,而选择从众。一般情况下,人们有一种心理定势,即缺乏自信,总觉得大多数人都做的事情总没错。拥有从众心理的人,往往不会进行独立的思考,而是不假思索地选择跟随众人作出选择。这样的从众心理显然是盲目的,也是消极的,并不可取。即便如此,生活中依然有很多人都在盲目从众。
为了验证从众心理的普遍性,学者阿希曾经专门进行过实验。在受试者中,高达三分之二的人都发生了从众行为,只有少部分人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没有盲目从众。由此可见,从众心理在人群中非常普遍,几乎会影响所有人。这个实验也很好地解释了生活中的从众现象,例如,一家烤鸭店开业大酬宾,烤鸭打五折出售。原本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消息,但是因为路过烤鸭店时看到门口有很多人在排队,他们便凑上前去一探究竟。听说烤鸭打五折,他们也马上跟着人群开始排队。如此一来,人越聚越多,烤鸭简直供不应求。这其实是商家抓住人们的从众心理,展开的营销策略。在最初排队的人中,也许有些人根本不是真正的顾客,而是商家雇来制造人气的群众。
既然从众心理的威力无穷,在说服他人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运用从众心理对人的影响,暗示人们应该从众。由此一来,说服对象就会在不知不觉间作出选择,说服的目的也能马上达到。
20世纪80年代,人们的工资普遍还很低。当时,商场也不像现在这么多,商品相对较少。因此,有很多卖东西的人都是走街串巷,送货上门任人挑选。
一个秋日的午后,小贩挑着两箱缎面床单沿着大街小巷叫卖。听说是缎面床单,李楠走出去叫住小贩,想要看一看。这时,左邻右舍也出来了,大家围在一起鉴赏床单。床单不错,但是价格显然太高了。小贩要五十元钱一床,这可是将近半个月的工资呢!李楠想买,便想方设法地压价。她皱着眉头说:“你这床单不够细腻,太贵了。”小贩当即反驳:“我这床单可是好东西,面料绝对没得挑。就你们这个院子一进门那家,买了三床呢!”李楠知道,小贩说的是他们单位的供销科长家。供销科长居然买了三床,看来床单的确还是不错的。
这时,她又问:“多买几床能便宜吗?你这走街串巷的,也没有房租等费用,全都是利润。”小贩看到李楠动了心思,赶紧趁热打铁:“你要是买五床,我就给你优惠到每床三十元。不过,估计你也买不了五床。”说着,小贩的神色变得有些鄙夷。毫无疑问,小贩的激将法起到了用处,李楠马上反唇相讥:“你怎么知道我不会买五床。这样吧,你要是每床二十元,我就买五床。”在一旁的邻居听到之后,也马上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说:“小李,你买吧,买了转给我两床。”看到邻居也想要,李楠更加有信心了:既然大家都想买,说明床单的确很好,而且价格也不贵。因此,她不遗余力地和小贩讨价还价,最终以每床二十元的价格买了五床床单。虽然小李觉得价格不贵,但是小贩一下子卖出这么多床单,显然也不亏。他高高兴兴地挑着担子走了。
在小贩的营销策略中,就运用了从众心理的说服法。他首先告诉李楠门口那家买了三床,这样一来,李楠就意识到床单的确质量不错。后来,在一旁的邻居也间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李楠买了之后转两床给他。由此一来,从众心理正式形成,李楠放心地和小贩砍价,确定要买床单。小贩就这样不动声色地用从众心理,说服李楠买了他的床单。
在生活中,这种情况很多。例如,在马路上过路口时,明明是红灯,但是因为看到大家都在过马路,原本想等绿灯再过马路的人便也会跟着闯红灯。相反,如果大家都在等绿灯,没有人闯红灯,那么也不会有人闯。既然从众心理在生活中无处不见,那么你作好准备运用从众心理说服他人了吗?如果能够掌握这个技巧,你的说服工作一定会马到成功,事半功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