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生活无奈多,而是心灵抱怨多
一些人常常处于“抱怨”之中,究其根源,不是因为他们生活本身的无奈多,而是他们心灵的负担太重,导致他们精神的压力过大。他们要想走出这种误区,就要学会走出抱怨的“怪圈”,以更加宽容的目光去看待事物,这样的话,也许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抱怨的声音:妻子抱怨丈夫不体贴,父母抱怨孩子不上进,有人抱怨付出多收获少,有人抱怨工作不称心,还有人抱怨人生不如意……这些抱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愿望和现实的差距造成的,其中有些抱怨更是因为好高骛远和不切实际造成的。但是,这些人几乎都没有问过自己: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抱怨呢?
人对工作、对生活、对他人的抱怨与指责,大多源自于内心的不平衡感,于是抱怨变成了一种习惯。其实,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谁没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时候?谁没有“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时候?无休止的抱怨,只会让心灵在困顿之余承受更多的负累与伤害。当抱怨成为一种习惯后,人的眼睛只会盯着生活中消极负面的事物,并将之无限扩大,就会产生悲观消沉的情绪,让自己的心灵失去轻松的状态,于是,抱怨就像传染病毒一样侵入全身,成为“心太累”的症结。
很多时候,过度抱怨不仅会让人的心灵备感疲惫,而且会把这种情绪带给周围的人。比如:晚上下班回家,一个人如果带着一脸的抱怨向家人倾诉自己在一天的工作中遇到了什么烦心的事、糟心的人等等,那么,他的家人也许都会随之陷入烦恼中,整晚的心情都可能受此影响而变得消沉。一个人如果总是抱怨,长此以往,当他真的有事情需要帮助时,也许就没人再愿意聆听他的倾诉了,他也很难真正获得自己心灵深处最需要的情感慰藉。
在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生活差距其实并不大,遇到的事情也差不多,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有“倒霉”之事,关键是你怎样去用心化解生活中的不如意。如果你将抱怨常常挂在嘴边,坏情绪就会变成煎熬,心就只能在黑暗的日子里“挣扎”。有一项调查表明,很多心理不健康的人,都是因为心灵中长期积累的抱怨情绪而导致自己整天心灰意冷。所以,人要心中长存感激之情,要懂得体会生活细节之美,这不但能让自己的心灵释然,而且能让自己更容易接受当前的生活状况。
葡萄牙作家费尔南多说:“真正的心灵是我们自己营造的,就像我知道七大洲却没有真正去走过,但我可以走过属于我自己的第八大洲。”人如果希望自己的心灵轻松平稳,不被扰乱,就要学会用心灵和眼睛去发现和体会生活中的美好,要知道,快乐不是别人赠予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用自己美好感恩的心“酿造”出来的。
有个人住在一个小渔村里,那里交通不便,生活条件也很差,他整天可做的就是出海打鱼,挣取微薄的收入。每天也只有鱼虾可以充饥。渔村中到大城市见过世面回来的人问他:“你住在这样一个小地方,一定觉得非常没意思吧?”
这个人说:“不,我爱这里的生活。日出日落,潮起潮落,蓝天大海,清新的空气,还有出海远帆,都让我觉得生活非常美好。”
询问的人很惊讶,“真的吗?咱这里外面没有人愿意来旅游,很多生活在这里的人也都抱怨生活艰苦而出外了,你为什么有这种想法?”
这个人淡淡地说:“别以为生活中这些熟悉的东西没有意思,如果你以一种享受的心态去体会,你会发现,在这里生活没有压力,心情很轻松,这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
这个故事娓娓道出了一个哲理,那就是:在生活中,我们的身边其实并不缺乏美好,但我们往往对生活中的美好熟视无睹,甚至忽略。人如果忽略了美好,就少了欣赏的心态,心中的那份感恩就会越来越稀薄;当感恩的心不复存在了,抱怨也就接踵而至了。
所以,当我们无法改变既定的事实,无法改变别人的想法时,只能改变我们自己的心。抱怨之所以存在,不在于生活本身,而在于人的心。而让心变得轻松的砝码不在别人手里,而在自己“心”中,只要你的心足够开阔,足够平和,美好生活就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