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是一根牵引成功向自己靠近的绳索

E 野心是一根牵引成功向自己靠近的绳索。

野心是永恒的特效药品,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某些人之所以贫穷落后,大多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无可救药的弱点,即缺乏野心。即使野心是把双刃剑,也有可以充分利用的价值。完全把野心看做是贬义的并不准确,它至少是中性的;有很多时候,它是向上的,是一根牵引成功向自己靠近的绳索。

请看这样一个事例:

巴拉昂是一位年轻的媒体大亨,以推销装饰肖像画起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迅速跻身于法国50大富翁之列,1998年因前列腺癌在法国博比尼医院去世。临终前,他留下遗嘱,把他4.6亿法郎的资产捐献给博比尼医院,用于前列腺癌的研究;另有100万法郎作为奖金,奖给揭开贫穷之谜的人。

巴拉昂去世后,法国《科西嘉人报》刊登了他的遗嘱。他在遗嘱中说:我曾是一位穷人,去世时却是以一个富人的身份走进天堂的。在跨入天堂的门槛之前,我不想把我成为富人的秘诀带走。现在秘诀就锁在法兰西中央银行我的一个私人保险箱内,保险箱的三把钥匙在我的律师和两位代理人手中。谁若能通过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而猜中我的秘诀,他将得到我的祝贺。当然,那时我已无法从墓穴中伸出双手为他的睿智欢呼,但是他可以从那只保险箱里荣幸地拿走100万法郎,那就是我给予他的掌声。

绝大部分人认为,穷人还能缺少什么?当然是金钱了。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会。一些人之所以穷,就是因为没遇到好时机:股票狂欢跌前没有买进,股票狂涨后没有抛出。总之,穷人都穷在背时上……

巴拉昂逝世一周年那一天,他的律师和代理人在公证部门的监督下打开了那只保险箱。在48561封来信中,只有一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对了巴拉昂的秘诀。蒂勒和巴拉昂都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即成为富人的野心。在颁奖之日,《科西嘉人报》带着所有人的好奇,问年仅9岁的蒂勒,为什么想到的是野心,而不是其他。蒂勒说:“每次我姐姐把她11岁的男朋友带回家时,总是警告我说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我想,也许野心可以让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成功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注解,比如这样一种注解:一个努力的人、一个敢想的人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一个成功的人一定很努力、很敢想。成功者和失败者最大的差异在于“信念支撑下的敢想”。成功者对于事情思考的方式不是“能不能”,而是“要不要”。成功的人往往具备了积极思考的特质,不管发生什么事,总是往“好”的那一面看,往“利”的那一面看。一个人如果不断地向脑中输入这种正面信息,在潜意识里,心态与行为自然就会往那些方面改变,距离成功也就愈来愈近。“心想事成”就是这个道理。成功既是想的,又是做的。世界上存在着这样6种人:做了再想的,边做边想的,想了再做的,做了不想的,想了不做的,不做不想的。成功只与这当中的部分人牵手。

有位作家曾写下自己听到钢琴演奏声时的联想:

“渐渐地,从遥远的地方传来了一阵钢琴声。它轻盈欢快地走到我的身边,环绕着我,簇拥着我,安抚着我。我走着,它就像一条阳光下的小溪,托起我的心,尽情尽兴地流去;我停下,它就变成一朵怒放的杜鹃,把雍容的花蕊捧到我的面前;它粗犷的时候,山洪就在我的脚下暴发;它舒展的时候,深山里的第一缕炊烟便袅袅升起……它不再是颜料,而是一幅完整的、刚刚画好的、油彩未干的画;它不再是短句,而是一首错落有致的诗。它告诉我,每天、每小时、每分钟都有人在成功;它告诉我,但去莫复问,永远用你的心去想、去做、去演。”

其实,还是这样一句话更为确切:永远用你的野心和行动去向成功求爱。

看看你周围的那些人和事,你会明白,决定成功与失败的根本因素中,态度比能力更重要。取胜的最大保障就是要时刻保持取胜的强烈愿望。生活的常理告诉人们,你认为高不可攀的地方,你永远也攀不上去。这就是野心的牵引作用。尽管人们想象中的“不可能”有许多,但选择做下去,需要的仅仅是一点勇气。

我们十分佩服有些人,他们生来就是要做冠军的。他们能够产生热烈的愿望以达到崇高的目标,所以他们才能走向伟大;他们用积极的心态不断去努力,所以他们才能取得并保持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