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食物的关系,透着人和自我的关系

人与食物的关系,透着人和自我的关系

生活总有日复一日的时候,天长日久便令人生倦。仪式感的存在,就是为了让每一个普通的日子,显得与众不同。我给自己的仪式感,从每天清晨的精致早餐开始。

这份精致的早餐,一定要是我喜欢的且特别想吃的,它带来的是一整天的满足感。有时,我会选择全麦三明治,里面配上喜欢的蔬菜和蛋黄酱,再加一份滑蛋;有时,我会把蒸熟的紫薯压成泥,放在透明的杯子里,覆盖上一层酸奶,最后撒上五颜六色、健康又好吃的坚果。

每天早上,看着那些充满色彩的早餐,还没有入口进胃,幸福感就已经溢满了我整颗心。吃的过程中,会好好品尝每一种食材的味道,不会有狼吞虎咽的镜头,因为不忍心打破那份美好。吃完早餐,带着一份满足和惬意,开启一整天的工作,情绪和状态都很好。

这是我现在的生活,也是我现在的状态,品尝食物,如同在欣赏艺术品,食物变成了精致的感官享受。我所选择的,都是我真正想吃的。然而,时光倒退几年,却是另外的一番景象,如今想起,多少有点不堪回首的意味。

如果你有过情绪性进食的困扰,那你一定知道,那种胃被胀满,而内心却充满愧疚和自责的体验,是多么消耗人。你的内心是空虚的、焦虑的,无法言表和宣泄,你的肚子明明不饿,却总要拿起那些高热量的食物往嘴里填,仿佛只有吃的那一刻,才有活在当下的体验。

那些食物,几乎都是对健康无益的,你的身体其实并不需要它们。在情绪低落的情况下,身体的消化机制也变得格外虚弱,那些无法被消化的食物,就变成了负担。

同时,那种胃被撑得有些疼痛、让人坐立不安的感觉,更是给痛苦添了一个加号。随之而来的,也是更加消耗人的,就是心理上的罪恶感。那种对自己的行为深感绝望和厌恶的感受,足以让人所有的意志被瓦解。

能不能不吃?我也思考过。后来,我才知道,这不单纯是意志力的问题。从生理层面解释,人在压力状态下,身体需要皮质醇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如果没有皮质醇,身体没办法对压力做出有效反应。所以,当情绪和压力袭来时,大量的皮质醇就开始刺激我们的食欲,让我们想摄入高糖高脂的食物,继而使大脑“上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始了自我探索之旅。这个过程相当漫长,也很曲折,最终的结果就是,我的咨询师让我看到了一个事实:我和食物的关系,透着我和自己的关系。换而言之,我不够爱自己,不重视自己的真实感受,不敢去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想要的东西。

发现这个真相的那一刻,我哭了,眼泪里包含的东西太复杂,至今我也说不清楚。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觉察自己头脑里的一些念头,去了解自己真实的生理感受和心理感受。特别是在吃食物之前,我会和自己的内心对话:是真的饿了吗?还是心里不舒服?什么事情让我不舒服?该怎样处理这件事,我才会感到舒服?

你可能也发现了,问题的核心不在于食物,而在于情绪。我不是在凭借意志力克制食欲,而是在跟内在的自己联结,是在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是在思考自己真正的需求和感受。

回想一下,有很多次我是因为工作问题陷入焦虑之中:明明身体不舒服,或者生活出现了某些变动,我却强忍着压力和痛苦,赶在既定日期内完成任务,一天都不肯放过自己。个中煎熬可想而知,但所有的感受都被我藏在心里,所有的压力都被我“吃”进了胃里。

我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不敢提出自己的需求——我遇到了点麻烦,我需要一些时间来处理。为什么我强忍着痛苦,而不敢说呢?有多重原因,既害怕别人失望,也害怕被人指责,仿佛只有把事情做好的我,才能够被认可、被善待;我重视别人的需求和感受,甚至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把它们置于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之前。

不仅是在工作上,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我也有类似的模式:妹妹过生日那天,我舍得拿出1/3的工资给她买一件衣服,却不舍得花同样的价钱给自己买,总是退而求其次选择便宜一点的;当别人提出请求时,我心里明明不太乐意,却经常会勉强答应,让自己背后受煎熬;当追求者不是自己特别中意的人,我也不敢直言拒绝,害怕伤人面子伤人心……借由这样的做法,我希望他人能感到满意,并由此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认同,至于自己真实的需求和感受,却可以不闻不问,搁置在一边。

我拼命地往嘴里填不喜欢的、无益于健康的食物,不过是因为我压抑了内心真实的感受,以及情感上的需要。内心的空虚、孤独,只能借助咀嚼来克服,我需要的不是食物,而是跟随内心去做选择,去照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我与食物的关系,不过是与自己关系的映射,而与自己关系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直视真实的内心。

情绪性进食的经历,于我而言是一段糟糕的、不美好的体验,甚至一度让我的身体增重30斤。但,这种不完美的体验,也给了我一次跟内在对话的机会,让我透过与食物的关系,透过身体的反应,看到自己真实的感受和需要,并通过外在的情绪管理、行为管理,提升对生命的掌控感。

现在的我,已经学会了如何爱自己,这种爱不是自私,不是不管不顾。只不过,在面对他人的请求和需求时,我也会考虑自己的需求与感受,并跟对方去沟通,尽可能实现一种平衡,使处理问题的方式让彼此都能够接受。当我的外在与内心达成一致时,我就会觉得做选择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了,我甚至可以更加随心地去争取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