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缺少的“三话”

不妨多说些“好话”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现实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人总是爱听好话的,特别是当一个人做了好事或给予别人帮助之后,一般都希望能得到别人肯定性评价或赞美感激的话,即所谓“好话”。

心理学认为,说“好话”是一种容易引起人们喜悦、激动、好感的交往形式。由于受某种误导,有的人不加分析地把说“好话”与拍马屁、阿谀奉承混为一谈,他们不太情愿给予别人哪怕丁点儿阳光般温暖的赞扬,从不轻易说好话。与此相反,有的人则不分时间场合、不看对象,不管是否合适,滥说“好话”,以至“好话”说过了头。这都是不可取的。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别人的青睐,希望自己的人格尊严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自己的言行举止得到别人的喜欢,这些心理是人人都有的,而这都离不开“好话”来实现。因此,善于真诚地而不是虚假地赞扬别人,多说点“好话”,就成了人际交往的一种艺术了。笔者就有这样切身的体验:一次,妻提前下班回家,洗了满满两桶衣服,彻底打扫了室内外卫生,还做了一桌可口的饭菜。我一回到家,见到这一切,感激、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说道:“辛苦了,嘉奖一次!”接着尝了尝其中一道菜:“嗯,味道不错!”听了我的一番赞扬,妻笑了:“谁稀罕你的恭维话!”本来已是很劳累的妻,听了我的几句好话,也不觉得累了。如果不是这样,换句不热不冷的话或缄口不言,那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为什么说“好话”中听,使人易于接受,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这是因为:

第一,“好话”能平衡人的心理,使付出得到回报。费力不讨好总使人感到不是滋味。如果人虽然吃了苦受了累,但结果是甜的、美的、舒心的,也就认了。体力上或物质上的付出,得到了心理上或精神上的补偿,就达到了心理上的平衡。

第二,“好话”能满足人的情感需求,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你出了力,做了好事或给别人某种方便,别人夸奖几句,你会感到高兴,觉得别人尊重你感激你。人的情感就这样在真诚的“好话”中不断得到满足,进而缩短彼此间的距离。

第三,“好话”能抚慰人的心灵,使人的情绪得到镇定。人在辛苦、紧张的时候,容易急躁烦恼,若遇不顺心的事,更容易上火,这时听到几句“好话”,情绪就能有效地控制。许多正在吵架的人,当听到别人规劝或“好话”后往往“气消心静”,不正说明这个道理吗?

人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讲好话,把别人值得称道的地方恰到好处地说出来,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何乐不为?这是人际交往的“窍门”。不过要注意的是,“好话”必须有客观的内容,讲得要合时、合地、合人。否则,“好话”也会叫人听了不自在,甚至会认为是讽刺挖苦。

因时因事说点“谎话”

说谎,就是说假话。一般说来,说谎是不诚实的表现,是一种不良品质。人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告诫孩子要诚实,不要说谎。人可以做到一时一事不说谎,但不能保证一辈子不说谎,这绝对做不到,也没有必要。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就是兼说谎与诚实于一体的。我们主张诚实,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一概反对特定情况下的说谎。在特定场合说谎,不仅需要而且应该,甚至可以说是人际交往的一种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的手段。

请记住,说谎的一个前提必须是利他的,而不是利己的。谎话可分为善意和调侃等多种,说时一定要掌握好时机和场合。

有时不妨说点善意的“谎话”。这种谎话,出于对别人利益的考虑,从善良的愿望出发,对他人有益无害。例如,对癌症患者撒谎说不是癌,以免病人受到刺激,使病情恶化;对生病的孩子说药不苦,是为了让孩子把药吃下去,治好病;对老人说他长得年轻,能满足他的心理需要,让他生活得更开心。

有时可以说点应急的谎话。以利人为目的或者是为成人之美,或者是为宽人之心,或者是避人之嫌说一些应急的谎话,有利于人际交往。比如你恰好要办一件要紧的事情,这时突然接到朋友邀请,你只好找借口婉拒朋友之邀了。在不破坏朋友的情绪的原则下,以说谎作为拒绝的手段,是允许的。客人的孩子摔坏了主人的碗,主人却说“没关系,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正好该买新的了”,其实未必就是说碗摔得好,不过是为了减轻客人的心理压力而已。

社交中的谎话,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润滑剂的作用,适当地运用有益无害。

有时也需要说点“废话”

一般说,人们讨厌“废话”,因为废话内容早已为人所知,再说已成多余。但人们不能绝对消灭废话。其实,除了哑巴,谁也免不了要说废话。熟人见面问一句好,客人来访先寒暄几句,家人见面总要重复讲一些家常话,这大都是重复了百十遍的废话。

说话简略还是详细,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表达叫做“冗长度”。重复啰嗦就是一般说的冗长度大,它不增加任何语言内容,却能表达语气,增加听的效果。冗长度大的“废话”是客观存在的,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至于夫妻之间更是离不开“废话”来倾诉柔情蜜意。蜜月中百听不厌的恐怕就是那句大废话“我爱你”,以后这种废话日渐减少,但过少甚至没有这种废话,只剩下干巴巴的大实话,夫妻关系恐怕也不妙。

夫妻要避免感情危机,就要多讲点温存的“废话”。比如,妻丢了钱包,做丈夫的如果说:“都怪你不小心!”恐怕要伤妻子心,相反讲点废话:“丢了就丢了(当然只能是丢了),只当生病吃药了,只当打麻将输了。”妻当然知道说这些不可能把丢失的钱找回来,但这废话却“真情似水,废话似金”,对妻该是多么大的安慰,她自然会吸取教训,今后倍加小心。人们相互间的一些废话是传递感情、信任和尊重的信息波,多了令人生厌,少了也不妙。总之,要根据个性、情境等诸因素确定说什么怎么说,问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好“度”。而这往往是比较难的。

(郑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