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留余地,也是为自己留余地
中国有句老话:“为别人留余地就是为自己留余地。”事实的确如此,我们都是社会中的人,都要和周围的人打交道,难免产生分歧,但不管谁是谁非,“得罪”别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为此,你一定要记住,永远不要与人争执,逞口舌之能只能图一时之快,终究赢不了什么。永远不要争执的意思就是,不要和人针锋相对、斤斤计较……永远不要和人争执体现的是一种“放下”的智慧,是豁达的心胸、宽容的理念、做人的技巧、宽恕的美德……相反,处处爱和人争执是自私的表现。凡事应先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然后做出反应和行动,这才是明智之举。
宋朝时,有一位精通《易经》的大哲学家邵康节,他与当时的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是表兄弟,同时和苏东坡有往来。但二程和苏东坡一向不睦。
邵康节病得很重的时候,二程兄弟在病榻前照顾。这时外面有人来探病,程氏兄弟问明来的人是苏东坡后,就吩咐下去,不要让苏东坡进来。
躺在床上的邵康节,此时已经不能再说话了,他就举起一双手来,比成一个缺口的样子。程氏兄弟有点纳闷,不明白他做出的这个手势是什么意思。
不久,邵康节喘过一口气来,说:“把眼前的路留宽一点,好让后来的人走走。”说完,他就咽气了。
邵康节的话是很有道理的,人活一世,真正的大智慧是懂得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千万不要使自己的思维和言行沿着某一固定的方向发展而走到极端,因为事物是复杂多变的,任何人都不能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断来判定事情的最终结果。如果你是个做事容易冲动的人,与人交恶也很正常,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要口出恶言,更不要说出“情断义绝”“势不两立”之类过激的话。不管谁对谁错,最好都闭口不言,以便他日狭路相逢还有个说话的余地。
俗话说得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那些曾经和你为了小事争执不下的“敌人”,转眼间就可能成为你的商业伙伴、同事或者领导。人情世事的变化速度越来越快,社会生存的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小,用不了“十年”,每个人的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生存状况等就可能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人们相互间更是“低头不见抬头见”。如果把话说得太满、过绝、咄咄逼人,让对方下不来台,将来一旦发生了不利于自己的变化,就难有回旋的余地了。
永远不要与人争执,即使你赢了,争执也不能使对方信服于你。“世人都很精明,你如何让人信服你并愿意支持你才是最重要的”,李嘉诚就是靠这个理念,才成为万人景仰的财富巨人。心理学家建议,在“开战前”30秒,先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究竟是什么在让我生气?第二,这件事情是否很糟糕,需要通过吵架来解决?第三,吵架能解决问题吗?在回答完这三个问题后,你会发现,有些事情根本不值得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