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循环论证
多年前,有一部军旅题材的电视剧《士兵突击》,想必不少朋友都有印象。剧中的主人公许三多,想法简单,做事认真,他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
听起来似乎有那么点道理,但仔细琢磨的话,又觉得有不小的问题。
到底什么是“有意义”?许三多说:“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到底怎样才算是“好好活”呢?许三多又说:“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
这就如同,我们询问一个胖子:“你为什么这么胖?”他回答说:“因为我吃得多。”你再问他:“你为什么吃那么多?”他回答说:“因为我长得胖。”
说来说去,就是同一主张换汤不换药的重复,压根就没有给出任何解释。类似这样的情况,其实是犯了逻辑学上循环论证的谬误,即用来证明论题的论据本身的真实性要依靠论题来证明的逻辑错误。比如,“鸦片能催眠”,所用的论据是“它具有催眠的力量”;而“鸦片有催眠的力量”,又得借助于“鸦片能催眠”来证明。
循环论证的谬误在于,在论证过程中,它把论证的前提当成了论证的结论,也就是所谓的“先定结论”。即先预设一个前提X,得出一个结论Y,再用结论Y去证明结论X的正确性。
18世纪苏格兰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大卫·休谟,他在《神迹论》中用来推翻神迹的论点,经常被逻辑学家当成循环论证的典型。在《论神迹》一文中,他如是写道:
“我们可能会总结认为,基督教不仅在最初时是随着神迹而出现的,就算到了现代,任何讲理的人都不会在没有神迹之下相信基督教。只依靠理性支撑是无法说服我们相信其真实性的,而任何基于信念而接受基督教的人,必然是出于他脑海中那持续不断的神迹印象,得以抵挡他所有的认知原则,并让他相信一个跟传统和经验完全相反的结论。”
在论证的过程中,休谟提出了几个论据,且每一个论据都为“神迹只不过是一种对自然法则的违逆,就算是神迹也不能给予宗教多少理论根据”这一论点服务。基于这样的认识,在《人类理解论》中,休谟对神迹做了定义:神迹是对基本自然法则的违逆,而这种违逆通常有着极稀少的发生概率。
由此可见,在检验神迹论点之前,休谟就已经假设了神迹的特点及自然法则,并以此为基础,开始了一段微妙的循环论证。
很多初高中的学生在一些重要的考试中,由于实在论证不出一些题目,情急之下就会预先假设结论是正确的,然后再去求证。从表面上看,他的确是论证出来了,但其实是犯了循环论证的谬误。
需要说明一点,循环论证的论点在逻辑上是说得通的,但因为结论可能与前设完全相同,所以结论并不是其前设的推论。在论证的过程中,所有循环论证都必须假设其命题已经成立,所以循环论证本身并不能证明什么,它不过是用来回避问题的一个手段。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辨别循环论证,避免被它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