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四维八德
【点睛之笔】
四维即礼、义、廉、耻。八德即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经典解读】
“四维”一说最早见于《管子·牧民》中:“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仲非常重视道德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把礼、义、廉、耻看做治国的四个纲领,所以命名为“四维”,“维”的本义就是系物的大绳。管仲把礼、义、廉、耻视为“国之四维”,主张广施教化并强制推行。管仲提出的“四维”,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朝以后,产生了“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里再次提到了管仲提出的“四维”。“八德”不包括儒家的“仁”,将“孝”置于“忠”之前,把家族道德放在首位。随着中国农业社会的发展,以家庭为本位的农业经济日益稳定与发展,“家”在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等方面所起到的功用日益突出。“家”是“国”的根基,“家和万事兴”,因此“治国”前要先“齐家”。所以,宋朝从“家”与“国”的辩证关系上,突出了“孝”,并将其置于“忠”的前面,这也是一种审时度势的创造。民国时,孙中山、蔡元培等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新“八德”,这是“中体西用”、中西道德精华相融合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