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
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若树林;终身之计,莫若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管仲
简介
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颍上(今安徽颍上)人。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思想家,中国早期法家思想的先驱。
人物小记
管仲年轻时曾与鲍叔牙交往颇深。由于生活贫困,他常常得到鲍叔牙的关照,而鲍叔牙始终不把这种事向其他人讲。后来,鲍叔牙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时,公子纠被杀死,管仲因此也被囚禁起来。鲍叔牙于是向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掌政事,齐桓公因此成就霸业,多次会集诸侯,使天下得到匡正。管仲认为“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在内政、外交方面,皆名垂千古。他辅佐齐桓公,一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管仲在齐国执政任相,使地处海滨的小小齐国流通货物,积聚财帛,富国强兵,办事能够与百姓同好恶。他说:“仓库充实了,人才知道礼仪节操,衣食富足了,人才懂得荣誉和耻辱。君主如能带头遵守法度,那么,父母兄弟妻子之间便会亲密无间。礼义廉耻得不到伸张,国家就要灭亡。国家颁布的政令像流水的源泉一样畅通无阻,是因为它能顺应民心。”这些话道理浅显,容易实行。百姓所要求的,就顺应他们的愿望提供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顺应他们的愿望抛弃它。
主要思想
管仲的自然观属于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管子》书中的《水地》篇,是战国初期的作品,其中阐述了管仲的思想,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该篇从各方面详细论述了这一原理。如说“水者,地之血气,入筋脉之流通者也”,“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这些提法尽管不科学,但都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合理猜测。
管仲既强调法制,主张“言行罚”,“信庆赏”,又充分肯定道德和道德教化的作用,提出礼义廉耻为守国治民之“四维”。他区分了刑政与德教的不同作用,认为刑政摄以威形,德教化以敬爱。指出治民仅用刑罚,“不足以服其心”,必须辅以德教,“教训成俗,而刑罚省,数也”。
管仲还认为,欲民为善,必须保障人民物质生活的消费资料,“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从而肯定了物质生活水平与社会道德风尚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