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恩江 【本书体例】
严分宜未贵时,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一日,同阅《荆轲传》,至樊于期自杀处,严曰:“此騃汉也!事知济不济,辄以头颅作儿戏耶?”遂大笑。王曰:“烈士复仇,杀身不顾,志可哀也!”遂大哭。又阅至白衣冠送别时,严复大笑曰:“既知一去不还,乃复遣之使去,太子丹真下愚也!”王又大哭曰:“壮士一行,风萧水咽,击筑高歌,千古尚有余痛。”继阅至提剑斫,箕踞高骂,严更笑不可仰,曰:“是真不更事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嫚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已,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一时哭声笑声,喧杂满堂。一老僧倾听久之,叹曰:“哭者人情,笑者真不可测也!二十年后,忠臣义士无遗类矣!”
后王官中牟县令,颇有政声。而严竟以青词作相,专权误国,植党倾良,为明代奸邪之冠。老僧预知之,而不能救,殆佛门所谓定劫欤!
铎曰:“传言愚忠愚孝,有旨哉!古之乱臣贼子,皆聪明绝顶人也。是故,士不重才而重德。”
(选自《谐铎》)
严嵩入仕之前,曾经同王敏斋一起在一所佛寺的东跨院读书。有一天,一同阅读《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荆轲传部分,读到樊于期自杀的地方,严嵩说:“这是个呆汉!知道事情不能成功,还拿脑袋当儿戏呀?”就大笑起来。王敏斋说:“义烈之士为了报仇,连杀身都不顾惜,其志气真让人敬重并为这痛惜!”就大哭起来。又读到燕国的太子丹等人穿着白衣裳、戴着白帽子为荆轲送别的时候,严嵩又大笑,说:“既然知道有去无回,准定失败,却又遣送荆轲,叫他前往,太子丹真是个下等的愚人!”王敏斋又大哭,说:“壮士一去,风为之萧萧而鸣,易水为之鸣咽而泣,高渐离击筑,大家高唱悲壮的惜别之歌,此情此景,千年之后读来还令人悲痛。”接着读到荆轲刺秦王不中,秦王的侍医夏无且用所带的药囊掷荆轲,秦王拔出宝剑,把荆轲砍成重伤,荆轲坐在地上,两腿侮辱性前伸呈簸箕形,破口大骂,这时严嵩更是笑弯了腰,说:“这人真是个没有办事经验的莽汉!不在秦王绕着柱子逃跑的时候杀掉他,却竟然用嫚骂了事。”王敏斋更是哭得厉害,眼泪鼻涕沾满衣襟,说:“英雄豪杰报答知己的尊长,英气勃发,虽然连受重伤,可是一直到死都坚贞不屈,呼呼有生气。荆轲的匕首一下掷中了铜柱,秦王也应是吓破了胆。”一时间哭声、笑声,交织在一起,满堂喧哗成一片。一位老僧倾耳细听了好久,叹息道:“哭的人是发自正常人的至情,笑的人全无人性,真是居心叵测!玩弄政治是此等人之长,二十年后,忠臣义士恐怕要遭其陷害,一个也剩不下了!”后来王敏斋作官作到中牟县令,政绩很好,很有名誉。而严嵩竟然从进献祭天的青词入仕起作到宰相,专权误国,拉拢党羽倾陷忠良,成了明朝最大的奸臣。老僧预先知道这些,可是不能事先挽救,这大概就是佛家所谓的一定的劫数吧!
铎词:“社会上流传的格言称愚钝的人才能当忠臣、作孝子,大有深意呀!古代的乱臣贼子,都是绝顶聪明的人。因此,对于读书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才而是德。”
笔记小说,来源于平民百姓的街谈巷语、道听途说,文人笔之于书的时候,又予以加工润色,所以,它与文人自作之小说有所不同,具有记录奇闻遗事的性质,篇幅大多短小,刻划人物不要求面面俱到,叙述情节也大多繁简随意,并不要求首尾完具。然而,虽然是一鳞半爪,吉光片羽,却往往以其形象的鲜明、生动、典型、吸引人们的注意,它是我国文学园地中一丛别有风致的花朵。
本文不足四百字,只记了严嵩和王敏斋入仕之先同在菩提寺东跨院读书时同读荆轲传的一段情事。此事芥豆之微、平凡无奇,然而作者却写得词采纷呈:严嵩之笑、王敏斋之哭、老僧之叹,宛然耳畔,以小见大,刻划了严嵩不讲道义、机心自用,急功近利的龌龊性格。严氏三笑,一笑樊于期,不知事情济不济,先以头颅作儿戏;二笑太子丹、既知事情难成,仍复遣荆轲使去;三笑荆轲,不于环柱时杀掉秦王,终以嫚骂了事。当然,三个人的作法,樊于期之轻生、太子丹之不待条件成熟而遣荆轲、荆轲之欲生劫秦王,都不无可议,但他不表示同情,而极尽嘲笑之能事,却是全无心肝者。三位都是忠臣孝子、英雄豪杰,严嵩好象全然不懂;也可能道不同不相为谋,每遇好人就本能地反感。王氏三哭,形成鲜明的对比,从相反的角度衬托严氏的性格。一哭樊于期自杀,为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之仇,不惜性命,义无反顾;二哭太子丹之送荆轲,明知敌我不敌,仍然大义凛然,作玉碎之搏;三哭荆轲刺秦王不中,烈士殉身,豪气干云。他完全被书中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所感动。哭笑同时,且强度一次比一次增加,又一丝不乱,确是绝妙章法。老僧之叹,不为无见,但断定二十年后忠臣义士因之无遗类却是江湖术士的口吻,以一时一事断人平生是靠不住的,只能说彼此有联系有影响。然而,严嵩确为明代奸邪之冠,史有明文。作者据其读书时的一件小事,以文学虚构的方式,烛照从前,一似丰富了他的生平。后人创作大部头严嵩传,可做为很好的素材。正象老僧之预言失之主观片面,作者文末的结语也不免武断荒谬,忠孝是政治、伦理的概念,聪愚是对人智力条件的评价,二者并无必然联系。人生一世,德是至关重要的,但要提倡德才兼备;不然,滑到无才便是德的极端,世事就不堪问了。
作者文笔老辣,语言精炼而不失活泼,善于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本篇也体现这种特色。但说到此篇写作特点,我们以为是行文的简括。三哭和三笑的原因,没有一份《史记》的《刺客列传》在侧,是无法彻底弄懂的。这种写法恐怕只在笔记小说中有,象老朋友谈心,都知道的就从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