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册和鱼鳞图册

明代政府掌管、作为征收赋税佥派徭役依据的户口和土地簿册。黄册之之制始于明代,亦称“赋役黄册”。洪武十四年(1381),命各州县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编造以户为主、详列人口、田产以及应负赋役的户口簿册,一式四份,分存各级政府,作为佥派徭役的依据。十年修订编制一次。名命用意,一说男女始生为黄,黄即代表人口;一说送户部的簿册封面为黄色,故名。鱼鳞图册,简称“鱼鳞册”。其制始于宋代。洪武二十年(1387)太祖命国子生武淳等分行州县,清丈土地,编造鱼鳞图册。以田地为主,编次字号,绘制简图,详列面积、地形、四至、土质及业主姓名。一式四份,分存各级政府,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因所绘田亩形状酷似鱼鳞,故名。黄册和鱼鳞图册之制,是在明初存在大量自耕农基础上实行的,对明初均平赋役、恢复经济起了促进作用。中叶以后,土地兼并恶性发展,自耕农大批破产、流浪,两册制度失去正常的社会职能,名存实亡。韦庆远《明代黄册制度》、梁方仲《明代鱼鳞图册考》(《地政月刊》1933.8,1卷8期)是研究两册制度水平较高的学术专著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