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俄国

沙皇俄国是在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之后走向帝国主义的。虽然它的垄断开始的时间较晚,然而走上垄断化过程却较短,垄断化的程度也较高。二十世纪初,俄国也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不过它在世界资本主义链条中是一个最薄弱的环节。所谓薄弱有三层意思:一是俄国的垄断资本主义是在保存大量农奴制残余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这里所说的农奴制残余,在经济上的表现是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在政治上表现就是沙皇专制制度。以沙皇为首的贵族地主阶级虽然居于统治地位,但为了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外交,又不得不谋求已在经济领域起支配作用的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而俄国资产阶级由于本身软弱,它又需要依靠沙皇政府的支持来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镇压,推行关税壁垒政策,夺取国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以沙皇为总头目的贵族地主阶级和俄国的财政寡头紧密合作,相互依赖,形成了以沙皇政府为核心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这个联盟继承了历代沙皇的侵略传统,具有疯狂的军事扩张性,所以列宁称俄国帝国主义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二是俄国在所有帝国主义国家中是经济上最为落后的国家。直到1913年,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产量仅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百分之二点七,只是美国的百分之七;和法国相比,也只有它的百分之四十。在俄国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占百分之四十二点一,农业则占百分之五十七点九。俄国资本对其他先进国家有很大的依赖性。1914年俄国工业股份资本中的外国资本占百分之四十七。采煤、石油、金属加工等主要工业部门多为外国资本所控制。

三是俄国是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集合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存在着各民族各各阶层人民与沙皇专制制度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农民同地主阶级的矛盾,非俄罗斯各族人民与统治民族的矛盾,俄国人民同西方帝国主义的矛盾等,其中俄国人民与沙皇制度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俄国到二十世纪初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中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这些矛盾不仅体现了俄国国内矛盾,而且体现了整个帝国主义世界的矛盾,革命中心转移到俄国。俄国不仅具备了革命客观必然性,而且也具备了革命的主观可能性。俄国无产阶级较少受到改良主义影响,它们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在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爆发了1905年革命、二月革命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终于在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打开一个缺口,在俄国的土地上埋葬了资本主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