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

【生卒】:约公元前179年—前104年

【介绍】:

西汉中期著名儒家公羊派大师。河北广川(今河北枣强人)人。自幼攻读《春秋》。因读书专心致志,留有“三年不窥园”传说。景帝时,做博士官。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董仲舒以公羊学大师应召。后于胶东国为相。多次上书对策,著名的有《举贤良对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采纳。以此,儒家取得独尊地位。又撰述、讲学,全面阐发自己学说,形成完整思想体系。著有《春秋繁露》等书。以儒学为主体,按需而收儒、法、阴阳五行说,为西汉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提供理论根据。继承先秦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发展为“天人感应”论,把儒学神学化,成为以后风靡两汉的“谶纬之学”的基础。提出“三纲”之说,附会“天意”,认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受“天”左右。成为封建社会“纲常名教”的基本理论。主张“天不变,道亦不变”,即封建秩序永恒不变。今文经学,由董仲舒得到发扬推广,从儒家的一个支派,成为儒家正宗。晚年退居在家,朝廷每有“大议”还常遣使者“就其家问之”。董仲舒帮助汉武帝建立文化专制,在当时对巩固中央集权,还起到积极作用。深入了解可参阅任继愈编《中国哲学史》二册、侯外庐《中国古代思想通史》二卷。董仲舒主要活动和思想见于《汉书·董仲舒传》和《春秋繁露》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