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之一。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形成于德国和法国并流传于西方共他各国。它的产生也是与西方各国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这个历史背景相联系的。但与新康德主义与新黑格尔主义相比,生命哲学更赤裸裸地反对革命和进步,反对理性和科学,因而更直接地代表资产阶级右翼的要求。生命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狄尔泰、齐美尔和奥伊肯;法国的柏格森等。生命哲学的一些基本观念可以上溯到18世纪德国浪漫主义哲学家施莱格尔和以后的唯意志主义哲学家叔本华、尼采的哲学思想。

狄尔泰是德国生命哲学的主要代表,曾任巴塞尔、基尔、柏林等大学的哲学教授,他先是新康德主义的信徒,后来才成为生命哲学的创始人。主要哲学著作有《精神科学引论》等。柏格森是法国生命哲学的最重要代表人物,曾任法兰西学院教授。著有《时间与自由意志》、《形而上学导论》、《创造进化论》等。

生命哲学或者把生命看作是一种神秘的非理性的本能冲动,或者看作是一种精神力量的非理性的内在体验。它认为这种生命是最直接、最真实的存在,是世界万物共有的本质属性,但无论感觉还是逻辑思维都不能把握处于能动运动中的生命的最真实的存在。把握生命的唯一正确的途径只能是通过直觉或体验;在狄尔泰看来,“体验”是生命自身的直接经验只有“体验”才能把握生命的“实在”或“绝对”。他认为,体验和直觉理解排斥理性思维,但却是认识作为生命体现的文化或历史的根本方法。狄尔泰所提倡的这种所谓精神科学的方法论,实际上就是一种反理性主义的神秘的内省论。柏格森也宣称,整个宇宙都是由“生命冲动”,即内在于生命中的意志支配和派生的。这个过程是意志的创造过程,生物的进化过程。这种生命冲动无规律可循,只能靠直觉把握。生命哲学歪曲并无限夸大生命现象的意义和作用,它以唯意志主义、反理性主义、相对主义反对机械论、理性主义和科学,更反对唯物主义、辩证法。它对西方后来的实用主义、存在主义等哲学流派有强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