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

文艺复兴时期一般指十四至十六世纪。这个时期欧洲发生了一场复兴久被湮没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学术运动,称为“文艺复兴”;其实它是新兴资产阶级所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时期实质上就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欧洲,在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即雇佣劳动关系。随着手工工场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市民资产阶级。航海事业的发达和美洲的发现,给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资产阶级在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迅速成长起来。他们在经济上要用商品经济取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政治上则同封建贵族进行长时期的较量;而在思想文化方面,他们兴起了一场复兴古代文化的运动。其实,这场运动正是新兴资产阶级形成自己思想体系的运动,他们用一种新的思想去反对封建思想和教会思想,以此达到在政治上、经济上同封建势力相对抗的目的。文艺复兴首先发生在意大利,因为意大利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地中海沿岸一些城市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其次,意大利是古代罗马文化的直接继承者,罗马文化就是意大利的民族文化,这就为意大利作家搜集、整理古代文化提供了条件。但丁在《神曲》中赞美希腊罗马作家,吹响了文艺复兴的序曲。彼克拉克到各地旅行,收集古籍,在寺院中抄写古代稿本,标志着文艺复兴的真正开端。第三,从十四世纪以来,一些东罗马帝国的希腊文学者陆续来到意大利,在一些城市讲授古代希腊的哲学和文学。特别是一四五三年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土坦耳其人攻陷后,大批学者携带希腊文著作逃到意大利,这就在西方人的眼前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由于佛罗棱萨既是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城市,又是欧洲各国通往罗马的咽喉,再加上它的政治生活的活跃,所以它成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这里不仅出现了但丁(1265-1321)、彼特拉克(1304-1374)、薄伽丘(1313-1375)这样一些大作家,还出现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这样一些大艺术家。十五世纪下半,由于意大利四分五裂,成为法国、德国、西班牙的争夺对象,文艺复兴运动逐渐衰落下去。由于意大利的影响,特别是地理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所以文艺复兴运动先后在法国、西班牙和英国发生,到十六世纪末,文艺复兴作为一场运动,在欧洲告一段落。

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形成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和世界观,即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与封建思想和神学相对立,以人权、人性和人力来反对神权、神性和神力,主张人生幸福、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起到了巨大的反封建的进步作用。当时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都以不同的形式体现了这个时代精神。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文学包括民间文学、城市文学、封建文学和入文主义文学。其中民间文学成就较大,而人文主义文学则是当时的主流。民间文学表达了人民反对教会统治、追求知识的愿望,如德国民间关于浮士德的传说。《浮士德博士的生平》(1587)描写民间人物浮士德违背教规与魔鬼订约的故事,富有生活气息,很受人民的欢迎。民间文学也反映了农民和城市手工业者反对封建统治的情绪,如大量的民歌和关于厄伦史皮格尔的故事。《梯尔·厄伦史皮格尔》(1515)以农民厄伦史皮格尔为主人公,串连了很多民间故事与笑话,反映了农民对封建贵族的不满情绪及其对宗教改革的要求。民间文学也表现了城乡破产者的不幸命运,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在这方面很有代表性,其最著名的作品为《小癞子》(全称《托梅尔斯河上的小拉撒路》1553-1554)。

人文主义文学在文艺复兴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的基本倾向是反封建、反教会思想,宣扬人文主义;它不是用中世纪欧洲各国通用的拉丁文而是用本民族的文字进行创作,因此都表现了鲜明的民族文学的特征;人文主义文学认为文学是生活的镜子,强调“摹仿自然”,因此它的基本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但它也注意积极幻想的作用,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并且在二者的结合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人文主义文学被称为欧洲各国的“古典文学”,为古代希腊罗马文学之后的欧洲文学第二高峰,歌、小说、戏剧等各种文学样式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人文主义文学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早期、中期和晚期这三个阶段。十四世纪和十五世纪前期的文学为文艺复兴初期文学,这个时期意大利文学有代表性,重要作家有彼特拉克和薄伽丘。彼特拉克是近代爱情诗的始祖。他用意大利文写的抒情诗集《歌集》(1330-1374),歌咏了他对女友劳拉的真挚感情,表现了对人间幸福的热烈要求。他说,我是凡人,只要求短暂的人间幸福。因此,他被认为是第一个喊出了近代人心声的诗人。《歌集》中占大部分的十四行诗达到了艺术上的完美,成为欧洲诗歌中一个重要诗体。彼特拉克的抒情诗为欧洲各国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薄伽丘热爱生活,反对禁欲主义,在思想上比彼特拉克更前进了一步,他的代表作《十日谈》(1348-1353)发展了中古民间传奇故事,辛辣地讽刺了僧侣阶级,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会中阶级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因此被称为“自由思想的一座纪念碑”。《十日谈》出版后立即被译成西欧各国文学,对十六、十七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发生很大影响,开欧洲近代短篇小说的先河。十五世纪后半到十六世纪前半的文学为文艺复兴中期文学。这个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在法国取得很高成就,代表作家为拉伯雷(1495?-1553),“七星诗社”在完善法兰西民族语言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拉伯雷在《巨人传》(1532-1553)中以荒诞离奇的艺术形式反映了法国的社会现实,无情地讽刺了教会和经院教育,热情地赞美了对幸福和知识的追求,表明了作家主张贤明君主统治的社会理想。“七星诗社”虽有明显的贵族倾向,但他们在统一民族语言、创作民族文学的主张方面具有很大贡献。蒙田(1553-1592)的散文集《随笔集》(1580)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力量,充满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怀疑论哲学,特别重视人的教育问题,主张培养“全知全能的人”。散文集无所不谈,有“生活的哲学”之称。英国的培根和莎士比亚都受到过它的影响。这个时期德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不如法国,创作都用拉丁文。直到十六世纪二、三十年代。马丁·路德(1483-1564)进行宗教改革,把《圣经》译成德文(1517-1533),德国民族精神才高涨起来。一些人文主义作家在他们用拉丁文写成的一些作品和著作中表现了反对封建束缚,争取自由的思想情绪,如爱拉斯谟(1466-1536)的《愚人颂》(1509),通过愚人的自白揭露教会的堕落,嘲讽僧侣的虚伪,抨击诸侯的争权好战,肯定人间的生活乐趣。胡登(1488-1523)模仿琉善写的《对话录》,充满了战斗的人文主义精神,提出了德意志民族统一的问题。闵采尔(1490-1528)写的一些政论文,无情的抨击了天主教和封建统治者。十六世纪后半,在少数国家延续到十七世纪初为文艺复兴的晚期,这个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在西班牙和英国取得了最高的成就。西班牙的戏剧、小说、诗歌十分繁荣,成为西班牙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伟大的塞万提斯(1547-1616)成为西班牙的民族骄傲,代表作品《堂·吉诃德》(1605、1615)成为世界名著。通过堂·吉诃德及其侍众桑丘的行侠冒险,小说全面地展示了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西班牙的社会生活,成功地塑造了堂吉·诃德这一复杂的艺术形象,一方面无情地讽刺了骑士文学,一方面讴歌了人文主义思想。《堂·吉诃德》对欧洲长篇小说的发展影响很大。维迦(1562-1635)为仅次于塞万提斯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写了五十年剧本,共创作了一千八百多部,现在保存下来的有四百六十二部。代表作为《羊泉村》(1609-1613),赞美了人民的斗争精神,控诉了贵族的罪恶。英国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家有“大学才子”作家、斯宾塞;莎士比亚的创作成为人文主义文学皇冠上的宝石。“大学才子”作家的创作使英国形成了民族戏剧,为莎士比亚的出现开辟了道路。斯宾塞(1552-1599)的长诗《仙后》(1579-1609)描写了仙后每年在宫中举行十二天宴会的故事。每天出去一名骑士降妖除难,亚瑟王则参加每个骑士的冒险。长诗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赞美了道德伦理观念;同时,它也体现了文艺复兴时代的冒险精神、乐观精神以及对人生的赞美。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代表了一个最辉煌的时代。他一生创作了三十七部剧本,以生动丰富的情节,形象的语言和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艺术典型,讴歌了人文主义的人生理想,揭露了封建势力和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也表现了贤明君主统治的社会理想。他的戏剧创作被公认为近代戏剧的开山。几个世纪以来莎剧在世界各国不断地上演,对莎士比亚的研究,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莎学”。莎士比亚的戏剧、诗歌对近代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