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考古学者在印度河流域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上百个城市和村落的遗址,其中以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巴的规模为最大,学术上把这种文化称哈拉巴文化。摩亨佐·达罗城位于信德地区,哈拉巴城位于旁遮普地区拉维古河道的左岸。这两座城市周长都有3英里以上,城市是由卫城和下城(居民区)两部分组成。哈拉巴的卫城有高厚的砖墙,形成城堡。城北有六座规模很大的谷仓和工业区。摩亨佐·达罗城的建筑保存得比哈拉巴完整。卫城四周有防御的塔楼,全城分为十二个长方形的街区,卫城中心有一大浴池,在浴池东北的建筑群中有一大厅,西面有一大谷仓。下城居宅区的房屋差别很大,有的是备有良好排水系统的高楼大厦,有的则是极为简陋的茅舍小屋。在哈拉巴文化中,发现了文字,这种文字刻在用石、陶、象牙制成的印章上,故有印章文字之称。文字多为单行从右到左,迄今为止所知道的这种文字符号约五百个,带有铭文的出土文物有两千件。从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巴这两座城的建筑规模,营造布局,公共建筑,房屋异殊等方面的情况和已破译出的印章文字的一些字句的内容来看,当时已有明显的阶级分化和对立。学者们推定,当时印度河流域已经进入阶级社会,出现了奴隶制城邦,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就是两个彼此独立国家的都城。哈拉巴文化属青铜时代的文化。当时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已相当高,石制工具如刀、罐、秤锤等虽然仍在继续使用,但人们已经制造出铜与青铜的工具和武器,例如斧、镰、箭头、鱼钩等。手工业匠人已经掌握了对金属的热加工和冷加工的技能,用锻铸法和焊接法制造金、银、铜、锡、铝等金属工具。当时居民从事的主要生产活动是农业,最常用的掘地工具可能是青铜镐,耕畜有水牛和牦牛,种植物有大麦、小麦、蔬菜、甜瓜、胡麻和棉花等。灌溉水渠修建得十分规整。畜牧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牛、羊、猪、狗、象等已被驯养。渔猎在经济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手工业很发达,金属加工业、制陶业和纺织业都达到了较高水平。陶轮已被应用,陶器形式多样而精细,并饰有几何图案和花纹。从哈拉巴文化遗址中的某些文物中,可以看出当时与西亚等地已发生商业贸易联系。哈拉巴文化是什么人创造的,学术上尚无定论。根据考古、文献材料,许多学者认为这一文化的创造者是当地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哈拉巴文化中心大约从公元前十八世纪就开始衰落了。其衰落的原因,虽有不少学者作出种种推断:或由于外族的入侵,或因地震所致,但都未得出公认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