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诗歌,即原始劳动诗。它是原始社会的人们在集体从事的生产劳动中产生的,用以描写当时劳动情景和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集体的口头创作,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原始诗歌很少保存下来。我国古书中固然记载了不少据说是产生在黄帝、尧、舜时代的歌谣,但是大多都是后人的伪托,不足信。有少数作品相传产生于原始社会。它们的内容都同生产劳动有关。至少可以说,这些诗歌反映了比较原始时代的社会生活。如《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从这里可以看出,原始时代的葛天氏之乐是三个人拿着牛尾巴,手舞足蹈,歌唱八个方面的内容。它显然是有歌有舞,或者说是音乐、舞蹈和诗歌结合在一起的。从记载的文字上看,具体的歌辞,即原始诗歌的诗句已不可知,但是歌唱了八个方面的内容却很清楚,其中主要是与生产劳动有关的内容。这些情况都表明了原始社会的文学艺术所具有的特点。再如《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中记载一首《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相传是黄帝时代的歌谣。这种说法当然缺乏依据,但是它所反映的显然是原始时代的狩猎生活。诗中说,截断竹子,用弦线连接竹子的两端做成弹弓,发出泥制的弹丸,追获鸟兽。这是一首猎歌。它以极为简单、朴素和形象的诗句,讲述了制造狩猎工具和猎获鸟兽的整个过程,表现了渔猎时代的劳动者对狩猎生活的赞美和喜悦的心情。再如《礼记·郊特牲》记载的一首《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相传是神农时代举行蜡祭时的蜡辞。诗中说,土,返回你的原地;水,流同你的沟池;害虫不要发生;野草丛木,长在你的沟甸里。这里反映出原始人同自然进行斗争的强烈愿望。原始社会里,由于生产能力处于低下的状态,人们对自然界的威力,存在着畏惧的心理,所以在祭祀时对冥冥中的自然主宰不免表现出献媚和乞求的态度;但是,同时也表现出向自然斗争的意志。在祝辞中命令土、水、害虫和草木,顺从自己的意愿,以保护庄稼的生长和生产的顺利进行。这就是蜡辞所表达的思想。从中可以看出原始诗歌所具有的鼓舞人们从事生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