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

【生卒】:1694—1778

【介绍】:

原名弗朗梭瓦·马利·阿鲁埃,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作家。出生于巴黎一个资产阶级公证人家庭。毕业于贵族学校圣路易法学院。曾担任驻外使馆的秘书和法庭书记。因反对贵族和宗教,两次被关进巴士底监狱,两次被放逐。1726年被驱逐出法国,流亡英国三年,在那里考察了英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习俗,研究了培根、洛克的哲学和牛顿的学说。1729年回到法国,1734年因出版《哲学通信》一书,受到法国政府的追捕。他逃离巴黎,住在一个偏僻的小镇里,将近15年,这是他卓有成效地从事于科学和哲学研究以及文学创作的时期。1758-1778年,他是在法国和瑞士交界的凡尔那庄园度过的。在那里,他同欧洲各国启蒙思想家保持通信联系,热情支持百科全书派的斗争,抨击反动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1778年,伏尔泰凯旋回到巴黎,受到热烈欢迎。重要哲学著作有:《哲学通信》、《牛顿哲学原理》、《形而上学论》、《哲学辞典》等;重要文学作品有:戏剧《查伊尔》、《穆罕默德》,长《奥尔良少女》,哲理小说《查第格》、《老实人》等。在哲学上,伏尔泰是一位自然神论者。在他看来,牛顿物理学给物质世界描绘了一幅正确图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在上帝的最初推动之后便按照自己的固有规律运动着。在认识论上,他赞成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反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和贝克莱式的主观唯心主义。伏尔泰是法国大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他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支柱天主教进行尖锐的抨击。他斥责天主教是最可怜、最荒谬和最残酷的东西,是罪恶的根源。全部教会史是一连串迫害、欺骗、抢劫、谋杀的罪恶史。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得出无神论的结论,主张为了统治人民必须保留上帝和宗教。在政治上,主张消灭封建农奴制,取消贵族、僧侣的等级特权。他竭力宣扬自由、平等思想,但又认为人们只是在天然能力方面是平等的,而在社会中不可能真正作到平等,他认为财产不均、贫富有别等社会不平等是不能改变的法则。他理想的政治制度是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伏尔泰的思想在当时启蒙运动中产生了重大影响,他本人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视为思想界的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