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卖国的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之下,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社会矛盾一天天激化,中国人民中正酝酿着大的革命风暴。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革命运动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派代表出席会议,在会上提出希望取消列强在华特权;要求废除日本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和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侵占的各种权利,遭到与会帝国主义国家的拒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五四运动,从1919年5月4日至6月3日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运动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后,5月4日,北京大专学校学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会后示威游行。他们手执写有“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保我主权”、“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宁为玉碎,勿为瓦全”等口号的旗帜,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即反对“巴黎和会”对中国问题的无理决定,要求北京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惩处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交通总长。订二十一条时任外交次长,是与日本订二十一条的主要人物)、章宗祥(驻日公使。1918年经手签订将山东权利让给日本的换文)、陆宗舆(币制局总裁。订二十一条时任驻日公使)。游行队伍向东交民巷使馆区进发,在东交民巷西口,受到中国巡捕拦阻。学生万分愤慨,列队赴东城赵家楼曹汝霖住宅,向卖国贼兴师问罪。曹汝霖隐匿。学生火烧曹宅,并痛打在曹家作客的章宗祥。反动军警出动,逮捕学生三十二人。5月5日,北京专科以上学校学生举行总罢课,以示抗议,并继续从事爱国斗争。北洋军阀政府倒行逆施,镇压与破坏学生爱国运动,进一步激怒了广大人民。5月19日,北京大中学校学生举行联盟总罢课,成立讲演团、国货维持会、护鲁义勇队,发行日刊等,进行有组织的爱国宣传等活动。6月3日,北京数百学生走上街头讲演,被军阀政府逮捕近二百人。4日,学生街头讲演人数倍增,又被捕七百多人。5日,五千多学生涌上街头,甚至到警察厅门前开展宣传活动,并随身携带行李及其他生活用具,准备坐牢。

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得到了教职员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援,并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自5月5日起,天津、上海、长沙、广州、济南、武汉、南京、成都等地学生,以及国外中国留学生相继投入爱国运动,爱国热潮席卷全国。

6月3日至6月28日为运动的第二阶段。6月3日北京政府逮捕学生的消息传到各地,震怒了全国各阶层人民,一个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三罢高潮形成。6月5日,首先上海六七万工人举行大罢工,接着,长辛店、唐山、杭州、九江、天津、济南等地工人或举行罢工,或开展其他形式的爱国活动。同时,上海等大中城市的商人举行罢市。这时,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学生运动发展为有广大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参加的广泛的社会革命运动;其范围扩展到全国二十多省的一百五十多个城市。空前规模的革命洪流,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巨大威胁。北京政府被迫于6月5日释放关押的学生,10日下令罢免曹汝霖的交通总长、章宗祥的驻日公使、陆宗舆的币制局总裁职务。斗争在继续。国内人民和旅居世界各国的华侨、华工、中国留学生,一致强烈反对中国在“巴黎和约”上签字。28日是“和约”签字日期,巴黎华工、中国留学生包围了中国代表寓所,代表不能赴会,中国拒签“和约”,五四运动直接目标实现。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百年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时,中国共产党尚未诞生,不具备完全意义上的无产阶级领导。但它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号召之下,是在列宁的号召之下发生的,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一批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中起了领导和骨干作用;六三大罢工中,中国工人阶级以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因此,五四运动具有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锻炼出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共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详见彭明著《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