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为何热衷“泰山封禅”

古代帝王为何热衷“泰山封禅”

在泰山上举行的天地祭祀仪式称为“封禅”。与祭天、祭地相同,封禅也起源于原始崇拜。

《史记·封禅书》中说:“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帝王自以为“受命于天”,为答谢天地之恩,便到最接近天神的泰山祭祀。并积土为坛增泰山之高,以示对浩荡天恩的感激之情。

然而,并非每个帝王都可以去泰山封禅,必须是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才可前往。司马迁《史记·封禅书》中记载:“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意思是说,帝王当政期间,要使天下太平,民生安康,只有做出一定的功绩才可封禅。至于天降祥瑞,则一直比较神秘。一般认为帝王贤明,自会出现太平盛世。太平盛世将来之时,通常会天降祥瑞以示祥兆,即所谓的“国之将兴,必有征祥。”

封禅时,都会写封禅祷文,表达受天之命,祈求天地保佑和恩赐降福,无疑也是在昭告天下“君权神授”不可不尊。所以,封禅作为一种祭祀天地的典礼,最重要的作用是加强封建帝王的统治地位。此外,封禅还有粉饰太平、宣扬德政的作用。

据史书记载,自秦代到清朝2000多年间,先后有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代康熙、乾隆等十二位帝王到泰山封禅,其中汉武帝更是先后六次前往泰山封禅。历代帝王通过封禅、朝拜泰山展示皇权国威,而泰山也因帝王封禅成为国家祭天圣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