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如何集结成册的
《诗经》的作者成分复杂,其内容涵盖的地域也十分广泛,西起山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省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都是其收纳范围。对此历代学者对这些流传于民间的歌谣集结成册的过程颇有争议,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王官采诗说。最早是在《左传》中提出了这一说法,其中《孔丛子·巡狩篇》记载:“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风。”当时,周朝朝廷在农闲时会派专门使者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再由史官汇集整理后呈给天子,《诗经》便是这整理后的诗集。
第二种说法是公卿献诗说。这一说法见于《国语·周语》,其中这样记载道:“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公卿将所采集到的诗献与朝廷,再由朝廷集结成册,即为《诗经》。
第三种说法是孔子删诗说。这一说法源自《史记·孔子世家》,其中记载曰:“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成)三百五篇。”按照这种说法,诗经原有古诗三千余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三百余篇为《诗经》。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都不赞同该说法。
现在通常认为,《诗经》是由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至于孔子,只能算是参与者之一,他仅参与了整理的过程,并非靠他个人之力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