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门投止”被误用
“望门投止”见于《后汉书·张俭传》:“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意思是说东汉时,宦官侯览擅权专政,他家里人更是仗势欺人,欺凌百姓。张俭便冒天下之大不韪,写信告发了侯览及其家人,但是告发信最终还是被侯览扣下了。侯览反咬一口,向朝廷诬告张俭私结党羽,欲谋不轨。张俭听到此消息后,只好四处逃亡。看到哪家可以避难,就投在谁家门下。张俭一向为人正直,在百姓中声望甚好,老百姓即使冒着风险也愿收留他。直到黄巾起义爆发,汉灵帝下令解除“党锢”,张俭才得以结束逃亡生活。
后来,便有了“望门投止”的成语,形容人在危急情况下,看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求得暂时的存身之处。现在一般用作暂求安身之意,也有急中生智,临机决断的含义。而不是“要去投靠别人,遭到拒绝”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