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颜筋柳骨》赏析

颜筋柳骨

【概说】

“颜”指颜真卿,“柳”指柳公权。中国书法到唐代走上了它的鼎盛期,涌现了一批名重一时的书法家,颜、柳就是其中的代表。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书法渊自家学,但他不满于此,曾拜书法家张旭为师,又向前代书法家蔡邕、王羲之等人汲取营养,兼取百家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他的楷书庄严雄伟,笔力雄强,圆润浑厚。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初学王羲之的书法,后又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融入自己的创见,卓然一家。他的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遒劲,结体严紧,特别显得英气逼人。

后人评颜真卿的字多“筋”,柳公权的字多“骨”,故有“颜筋柳骨”之说。

“筋”有多义,或指笔锋,或指执笔悬腕作书时,筋脉相连有势。颜书筋力较多,故称“颜筋”。“骨”指字刚劲有力,气势雄强。柳书露骨明显,故称“柳骨”。总的来看,颜书丰满、端正,柳书笔画清晰、有骨感。

【故事锦囊】

颜真卿小时候就很有天赋,外祖父很早就开始教他读书写字。在学习过程中,颜真卿迷上了书法。

二十六岁那年,他考中了进士,被派到礼泉县(今陕西省内)做了一个管理地方治安的县尉。虽然平时公事繁忙,可他不忘练字。后来,他干脆辞官来到洛阳,想拜书法家张旭为师。张旭看了颜真卿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已经很好了。只要勤练,就能有长进,不必拜师了。”他见张旭不肯收留自己,就告辞了。不久,他又一次前来拜师,张旭被他的诚心感动,高兴地收下了这个徒弟。

自从拜张旭为师后,颜真卿的书法大有长进。一天,张旭问颜真卿:“三国时钟繇把写书的方法归结了十二个字,你知道吗?”颜真卿说出了“平、直、均、密、锋、力、轻、决、补、损、巧、称”这十二个字。张旭又问:“那你知道其中意思吗?”

颜真卿疑惑地摇了摇头。张旭说:“这十二个字是书法的精髓。现在我传给你。‘平’字是说横的笔画要写得平,也不能太平,要有气势,不呆板;‘直’字是说竖画下笔要放开,不能歪斜变曲,在不直中求直;‘均’是指笔画之间的空隙要均匀自然,不能太密太疏;‘密’是说笔画相连处要不露痕迹;‘锋’是每一笔的收处都要写好笔锋,让它挺健有力;‘力’是说字要写得有骨力;‘轻’是说笔画在转折的地方,要轻轻带过;‘决’字是说下笔之时一定要果敢坚决,不能胆怯犹豫;‘补’是说头几笔没有写好,就要设法用下面的笔画来补救;‘损’字是说在书写上,要让人感到还有余意没有表达出来,让人产生联想;‘巧’是说要使字的形体结构富于变化;‘称’是说字的笔画结构要匀称,在一篇的布局上,也要大小疏密得当,这样的字看起来才能匀称。练书法的时候,只要注意按这十二个字的要求去写,字是一定能够写好的。”

颜真卿听后若有所思地说:“先生,您讲得太好了,我明白写字的门径和精要了。”

此后,颜真卿按老师的教诲,字写得更好了。渐渐地,他不满足于模仿他人的作品,遂融汇前人之长,创制了一种新字体,后世称它为“颜体”。初学书法的人学写颜体字,可以少走弯路。

【知识库】

柳公权拜师“脚书老人”

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十二岁时就能写得一手好字,被称为神童。一天,柳公权和小伙伴在树下写字玩耍,过来一位卖豆腐的老人,柳公权拿着自己的字,得意地对老人说:“老爷爷,你看我写得棒不棒?”老人说:“这字写得像我的豆腐一样,软绵绵的,没有筋骨。”柳公权不服气,要老人写个字看看。老人说:“我写不好字,有人用脚都比你用手写得好,你明天可进城去看看。”

第二天,柳公权来到城里,走了一会儿,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一个失去双臂的黑瘦老人,用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右脚夹着笔正在写对联,字写得非常好。柳公权看了很惭愧,要拜他为师,并请教写字的秘诀。老人用脚提笔写道:“写完八缸水,染黑一池水。”柳公权听了,很有感触,从此发奋努力,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