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原文与评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1]

假痴不癫

【原文】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孙子·计篇》

【译文】

宁肯装作无知而不采取行动,不可装作假聪明而轻举妄动。要保持沉静而不泄露任何心机。这是从屯卦象辞“云雷,屯,君子以经纶”一语中悟出的道理。

【评析】

此计是说在军事上,有时为了以退求进,必得假痴不癫,志成持重,以达后发制人。这就如同云势压住雷动,但不露机巧一样,最后一旦爆发攻击,便出奇不意而获胜。

本计计名是从民间俗语“装疯卖傻”“装聋作哑”等转化而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回避某种矛盾,或者为了度过某种危难,或者为了对付某个势力强大的对手,在一定时期内,故意装作愚蠢、呆痴,行“韬晦”之计,以求保存自己,然后等待时机,战胜对手。传说中的箕子佯狂就是运用此计的一个典型。殷商时期,纣王的太师箕子因无法劝说纣王放弃暴政,便佯装痴傻。一次,纣王作长夜之饮,喝得酩酊大醉,连年月日也忘记了,问左右的人,大家因畏惧纣王凶残,都跟着说不知道。于是,便派人去问箕子,箕子想了一下,也说自己不知道。左右的人感到奇怪,便问箕子道:你明明知道,为什么也说不知道呢?箕子回答说:纣王是天子,他终日沉溺酒色,连年月日都搞不清了,这说明殷朝快要亡国了;一国的人因害怕纣王凶残无道都说不知道的事情,独独我说知道,那我的性命不是危在旦夕了吗?所以,我也假装酒醉说搞不清啊!这便是箕子使的假痴不癫之计。以后,人们把它运用于军事上,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用于举行兵变,主要是作为一种欺骗,麻痹对手,以便自己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发起攻击的计谋。二是作为一种愚兵之计。

假痴不癫,其关键在一个“假”字上。这里的“假”,意思是装聋作哑,伪装痴痴呆呆。俗话说:“装疯卖傻”,而实际上内心却特别清醒。“痴”是痴呆愚笨,“癫”则为癫狂错乱。假痴不癫多应用于自身难保、情况不利的情况下,此时假装愚笨,胸无大志,或身病体残,不省人事,目的是使对手放松警惕,增加他的傲气,并躲过杀身之祸。“痴”“癫”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而暗中要积极准备,等待时机,时机一到就要突然采取行动。这种方法的关键要表演的逼真,不露破绽,若表现不逼真,被对手识破,则非常危险。

本计的含义有以下三种:

一、大智若愚。在环境不利于我的情况下,为了避敌锋芒,保护自己,可以采取装疯卖傻、装聋作哑的办法蒙混过关。表面上看好像与世无争,给人留下懦弱无能的印象,实际上却精明至极。可见,假痴不癫属于“韬晦之术”。

二、深藏若虚。把内心的想法深深地隐藏起来,伪装得如同什么都没有一样。在时机不成熟时暴露自己的意图,一定会遭到失败。所谓“谋出于智,成于密,败于露”,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三、愚兵必胜。在作战中,想办法蒙蔽敌人的视听,不让敌人了解我方的意图,这是取胜的根本保证。有时候,还需要对我方的士卒采取愚兵之策,以便于减少恐慌,稳定军心。

假痴不癫用于政治谋略上,是韬晦之术。其核心是,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时候,表面上给人以碌碌无为的印象,隐藏住自己的才能,掩盖自己内心的远大理想和政治抱负,以免引起政敌的警觉,而实则耐心等待时机,以实现自己的目的。此计用在军事上,常作为老成持重的谋略。施计者本来很能,却表现出不能,明明知道,装作一无所知。当战机未到时,要沉着冷静地像个呆子,如若假装癫狂,不仅暴露战机,而且胡乱行动而引起对方猜疑。所以装作呆子必取胜,装作癫狂必失败。有人说:“假装糊涂可以对付敌人,又可以指挥控制自己的军队。”

人生智谋例说

朱棣“装疯卖傻”夺皇位

大凡执政为官者,大都胸有成府,高深莫测,善于韬光养晦,这是政治本身的特性使然,也是稳固统治,明哲保身,从而有效达到统治目的的需要。

朱元璋死后,将帝位传给了孙子朱允。年轻的朱允并没有机会执掌朝政,大权旁落在他身为藩王的皇叔手中。这20多个藩王中,最使朱允感到棘手的是燕王朱棣。

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他生性坚毅沉稳,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又能以诚待人,在创建大明王朝的过程中屡立战功,颇为朝廷所推重,连朱元璋也对他另眼相看。

由于前面的三位兄长均已死去,如今燕王朱棣已成为诸王之长,若能除掉朱棣,其他诸王自然会俯首听命。

于是,一道削藩诏书下到了北平燕王府,朱棣接到诏书后只是轻蔑地一笑。他11岁被封为燕王,21岁时,获得藩王爵位,曾多次出击元蒙残部,战功显赫,而朱元璋又把边陲重镇北平交与他把守。他本来以为朱元璋百年之后会将帝位传授于他,可没想到却传给了毫无魄力、只知舞文弄墨的朱允。他根本不屑于对这个侄子称臣。但是朱棣明白,他现在还不能公开同朱允翻脸,便借口有病不出,留在王府内,不停地秘密训练士卒。不料此事被人告发,朝廷派来使臣查问,却见到朱棣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而且还不住地胡言乱语,其状让人深信不疑。朱棣就这样装疯卖傻,骗过了朝廷使臣。

公元1399年7月,朱棣突然发动兵变,逮捕朝廷使臣,然后举兵南下,经过三年征战,推翻了朱允,朱棣登基称帝,是为明成祖。

朱棣本人性格坚毅沉稳,足智多谋,是韬光养晦的集大成者。无论是从哪方面来讲,他都是当之无愧的皇位继承者,可是不知道朱元璋出于何种考虑,竟将帝位传给了朱允,朱棣无论如何心里也不会平衡。但是他知道,朝廷决定削藩的当时,他还不足以与皇上分庭抗礼,于是在使臣面前装疯卖傻,暗中却积蓄实力,等到时机成熟,才举兵南下。这也许是朱允始料不及的。

王羲之“醉酒”躲祸患

东晋着名书法家王羲之,被人誉为“神笔”。有一次,朝廷中一位叫王敦的大将军,把王羲之带到军帐中表演书法,天色晚了,就让他在自己的床上睡觉。王羲之一觉醒来,听见房间有人说话,仔细一听,原来是王敦和他的心腹谋士钱风在悄悄商量谋反的事,可能他们一时忘记了睡在帐中的王羲之。听到谈话内容,王羲之担心会被杀人灭口,非常着急。恰好当晚他喝了点酒,于是,假装酩酊大醉,把床上吐得到处都是,接着,蒙头盖脸,打着鼾声睡去。

王敦和钱风密谋多时,忽然想起了王羲之,不由得心惊肉跳,脸色骤变。他们越想越害怕,最后竟手提尖刀,来到内室,打算杀人灭口。忽然王羲之说起了梦话,再一看,床上吐满了饭菜,散发出一股酒味。王敦和钱风被假象所迷惑,认为王羲之酒后酣睡,便放弃了原来的打算。

王羲之临危不惧,急中生智,利用酒醉的假象,躲过了一场意外的杀身之祸。

司马仲达的演技

在三国时代,司马仲达与诸葛孔明是好对手,后来成为魏国的功臣,以元老身份,威重一方。

那个时候,在朝廷内,名门出身的曹爽,势力日大。

仲达受到排挤,被调为没有实权的职位,只好称病在家。

再怎么说,仲达总是魏朝元老,对极力扩展势力的曹爽这班人而言,仲达的存在,令人如芒在背。于是,有一天,曹爽特地派使者探望仲达的病(实则探察他的动静)。

使者登堂入室,但见仲达左右各站一名女侍。仲达穿在身上的衣服不时滑落,她们就及时替他穿回去。

没多久,又见仲达以指头指着自己的嘴,发出咿唔之声,好像是要向女侍要东西喝。当女侍端出一碗米粥给他,他想喝下去的米粥却吧嗒吧嗒地落于胸前。使者与他交谈,他也答非所问。使者回去向曹爽报告说:

“仲达大爷说话毫无条理,连米粥也喝不下去。我看他是完了,真令人同情。”

曹爽一听,心中的一块石头好像落了地,从此不把仲达放在心上。一个月后,仲达趁曹爽已无戒备时发动政变,将他打倒,重握大权。

这就是“假痴不癫”的计策成功的实例。

知州糊涂巧断案

从前,易州有一个富家子弟与一位寡妇勾勾搭搭,被寡妇的小叔子发现后告发。

知州将富家子弟传来审问,富家子弟狡辩说:“小人虽未中过秀才、举人,但也是一个读书知礼之人,一向怜老惜贫,乐善好施,怎能做这种寡廉鲜耻之事?我与他的哥哥原是莫逆之交,他的哥哥不幸亡故后,他的嫂嫂生活无依无靠。我顾念朋友之情,经常以钱粮周济他嫂嫂,他因感到羞愧而产生忌恨,故而对小人妄行诬告,请大人明察。”

知州知道富家子弟乃是一个拈花惹草、寻花问柳之徒,所说这些皆一派胡言,但苦于没有证据,不好治他的罪,于是假作糊涂,偏袒富家子弟,大声喝斥小叔子:“你竟敢如此污辱你的嫂嫂,也使你的哥哥受羞耻于九泉之下,实是大胆刁民,如若胆敢再来告状,定重罚严惩!”接着,知州笑着对富家子弟说:“你是一个悲天悯人的大善人,休得与他一般见识。你且跪在一旁,看本官断案贤明与否?”

知州审理的第一个案件是一个人控告另一个人借债60千钱,已过时限,本息未还。借债人对此供认不讳,愁眉苦脸地说:“并非小人有意赖账,实因家贫无力偿还,求大人开恩!”知州听后深表同情,对富家子弟说:”你这个大善人发发慈悲,代他偿付了这60千钱如何?”富家子弟忍痛应允,随即想起身告退。知州说:“且慢,待本官审完其他案件再走不迟。”

知州审理的第二个案件是父亲控告儿子不孝,儿子听说父亲要告官畏罪潜逃。知州又对富家子弟说:“这位老人之子不孝,理应受到惩教,但现在已逃往他乡。今天若不惩处不孝之子,老人气愤难消。你既然喜欢行善,由你代其子受笞罚如何?”

富家子弟连忙叩头,哭丧着脸说:“这笞罚之事,怎可由小人代替?”

知州语气生硬地说:“有何不可,这也是行善之举。”

手下当差的不由分说将富家子弟按倒在地,痛打30大板。

事毕,知州满面笑容地对富家子弟说:“本官这里待审的案件堆积如山,你若还想行善,可以继续听下去。”

富家子弟这才如梦方醒,叩头如捣蒜一般,连连恳求知州开恩,表示今后再也不胡作非为了。

海瑞智惩胡衙内

明朝嘉靖年间,奸相严嵩当权,在全国各地广植党羽。浙江总督胡宗宪便是其中的一个。胡宗宪的儿子胡衙内仗着父亲的权势,为非作歹,欺压百姓。人们敢怒而不敢言。

这一年的秋天,胡衙内带着几个随从离开杭州,溯富春江而上浙西,一路上游山玩水,作威作福。所经府县的官吏惧怕胡宗宪的权势,无不殷勤招待,宴请送礼,把胡衙内捧得飘飘然。

然而,胡衙内来到淳安县时,却是另一番景象:到城门边仍无一人来接,住到馆驿后知县也不来看望一下。胡衙内不由得勃然大怒,喝令将驿吏捆绑起来,拿起马鞭边打边骂:“小爷我从杭州出来,一路上哪个不巴结?知府大人还为我牵马呢!只有你们这个淳安县小小的知县不肯出来迎小爷。待我回去告诉我老子,定叫你们一个个脑袋搬家!”

馆驿的人赶紧将此事报告给知县。这个知县便是有名的清官海瑞。海瑞闻报,肺都要气炸了,想立即派人去抓胡衙内,但转念一想:他老子毕竟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公开作对,未免要吃亏。他思索了一会儿,想出一条假痴不癫的妙计。于是,海瑞带着捕班人马直奔馆驿。进门后,海瑞用手一指正在打人的胡衙内,喝道:“把这个恶棍抓起来!”胡衙内满不在乎地说:“我是堂堂浙江省胡总督的儿子,我看你们谁敢抓我?”

海瑞冷笑道:“你是何方恶棍,胆敢冒充胡总督的公子?胡总督是国家一品大臣,处处体恤民情,爱护百姓,他的公子定是文质彬彬之人,怎么会是你这样的花花太岁?来人,将这个冒牌货捆起来,先掌嘴五十!”

捕班不由分说把胡衙内捆起来,几个嘴巴下去,胡衙内便满嘴流血,两腮红肿。

“再搜他的行李,看有无违法物品!”海瑞大声吩咐。捕班从胡衙内的行李中搜出许多银子和贵重礼品。海瑞沉着脸问道:“这些赃物是从哪里来的?”胡衙内回答:“都是沿途官吏送的。”

海瑞冷笑道:“这么说,你肯定是个冒牌货了。若是胡公子出游,他每到一处必定访古问幽,决不会像你这样要银子宝物。你骗得过别处知县,却骗不过本知县。冒充胡公子胡作非为,败坏胡总督的名声,罪该万死!”

这么一来,胡衙内再也不敢吱声了,吓得浑身直打哆嗦。几天后,海瑞差人将胡衙内解押到总督府,并交给胡宗宪一封信。胡宗宪拆开信,只见海瑞写道:“属县近来查获一名冒充总督公子的诈骗犯。该犯以胡公子之名,到处招摇撞骗,敲诈勒索,骗得数千两银子和甚多珍宝。属县深知老大人教子甚严,府上公子每日攻读,怎能有闲出游。如若出游,必然瞻仰名胜古迹,以广见识,怎会专门搜罗金银财宝?属县故此一眼将其识破,所骗赃物,一律充公。特将该犯押往府上,请老大人严惩!”

胡宗宪看完信,又看看被打得鼻青脸肿的儿子,气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毕竟自己的儿子做了错事,把柄抓在海瑞手里,胡宗宪只得打掉牙往肚里咽,埋怨儿子一番,此事也便不了了之。

军事谋略例说

赵匡胤陈桥兵变

公元959年,周世宗病逝,由他的7岁儿子继位,是为周恭帝。周恭帝年幼,不能料理朝政,国家出现了不稳定的局面。

大将赵匡胤多年来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取得了周世宗的信任,这时他已是殿前都点检、检校太尉,归德节度使,掌管禁军的统帅权,在朝廷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赵匡胤想取代周朝,自立天子,建立自家的封建王朝。

960年正月元旦,赵匡胤让镇、定二州谎报军情,说契丹勾结北汉大举南犯,请求急速发兵抵御。宰相范质、王傅等不辨真伪,立即派赵匡胤率大军出征。出征前,京城开封出现“都点检为天子”的谣传。赵匡胤率大军到达离开封城40里的陈桥驿时,天色渐黑,遂命令部队扎营歇息。

晚间,军校苗训仰观天象,有人问他看出了什么。苗训说:

“你没看见太阳下面还有一个太阳吗?后一个太阳将取代前一个太阳,这是天命。前一个太阳应验在周,后一个太阳应验在都点检身上。”这种说法很快在军中传开了,大家议论纷纷:现在皇上年幼,国家危在旦夕。不如立都点检为天子,然后再北征也不晚。于是,都押衙李处耘、归德掌书记赵普、赵匡胤之弟赵匡义等一起商议立赵匡胤为天子的具体事宜,并派人回开封让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都虞候王审琦里应外合。这些人都是赵匡胤的亲信。

其实,开封城的谣传、苗训夜观天象以及亲信们商议策立事宜,都是赵匡胤一手安排的。这天晚上,赵匡胤假装万事不知,吃醉了便睡觉了。第二天清早,众将士拿着只有皇帝才能穿的黄袍走了进来,对赵匡胤说:“诸将无主,我们愿策立都点检为皇帝。”说完把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赵匡胤装作很不情愿的样子说:“你们服从我的命令还可以,不然不当这个皇帝。”众将跪拜,表示愿意听从赵匡胤的调遣。

于是,赵匡胤率领大军返回开封。此正值早朝,消息传来,朝中大乱,众臣束手无策,只有侍卫军副都指挥使韩通一人驰马准备抵抗。正到正街,韩通就被赵匡胤前部校王彦升一刀劈死。宰相范质不得已率百官迎接赵匡胤,赵匡胤对百官流着眼泪说:“周世宗待我恩重如山,我是被众将士逼迫才这样做的。”范质刚要答话,赵匡胤的部将罗彦环厉声说道:“大家共同推举都点检为大子,谁敢反对,我的宝剑不饶他!”范质等人吓得面如土色,带领百官跪拜听命。翰林学士陶谷拿出早已拟好的禅代诏书,宣布周恭帝退位,将皇位让给赵匡胤。赵匡胤正式即位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赵匡胤非常想当皇帝,但如果自己亲自出面搞兵变,就会落个乱臣贼子的罪名。他暗中周密安排,自己“假痴不癫”,装作一无所知,很顺利地坐稳了江山。

司马懿诈病夺权

在中国古代有许多军事家运用“假痴不癫”之计取得了胜利。公元239年,魏王朝的重臣司马懿虽升为太傅,但兵权却落在了名门出身的曹爽掌管。曹爽得以专权,愈发嚣张,分良田,盗取官物为私产,唯亲是用,破坏军事。司马懿想夺回兵权,便施用假痴不癫之计。他以衰老得病为由,回府静养,闭门不出,以麻痹对方。

曹爽想扩大权力,而司马懿的存在自然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因此他想摸清司马懿的底细。一天,他派新任荆州刺史李胜以辞行为名,去司马懿的住处探听虚实。李胜看到,司马懿披被坐在床上,说话前言不搭后语,上衣从肩上要掉下来,都不会去拿,由侍女帮忙才穿上。司马懿说话含糊不清,侍女端茶给他,也弄得满身是茶水。司马懿的这些表演,打消了曹爽的顾虑,也不再防备司马懿。

一天,曹爽随魏主出城打猎,司马懿认为时机已到,突然发动政变,先占领武器库,又去皇太后的永宁宫奏请下诏处置曹爽等人。司马懿夺回了兵权,将国家大权重揽手中。

假痴不癫计原本是一种政治韬晦之术,指在形势对己不利的情况下,通过装疯卖傻,碌碌无为等假象,隐藏自己的才能,掩盖内心的企图,避免政敌发觉,等待时机,成就大业。

在军事上,则故意不露锋芒,虽具有相当强的实力,却故意示弱于敌,以麻痹、骄纵敌人,伺机给敌以出乎意料,措手不及的打击。

狄青掷钱鼓士气

狄青是北宋的一员名将,奉命南下征讨侬智高(宋代广源州的蛮族,侬氏自唐初就雄踞广西西原一带。侬智高举兵袭击安德州,盘踞广南,攻下甾州,树立南天国,后来被狄青击败)。当时,南方一带少数民族地区有迷信鬼神的风俗,不知是什么缘故,大军开始向桂林南方进击的时候,常会看到鬼神的姿态。狄青心想:“像这样进军的话,未来是胜、是负,就很难预料。”于是就假装信神,在拜神时说:“这次打仗还没有什么把握。”接着就拿出一百个铜钱对大家说:“如果我们会战胜的话,我把这些铜钱扔在地上,正面就会统统朝上!”站在旁边的一位官员劝告说:“要是出现的不如所愿,就会影响部队的士气!还是不要信神信鬼的吧!”然而,狄青并不理会这些,在全军将士千万人的注视之下,他大手一抛,就把一百个铜钱扔在地上。

很多士兵都注视着地面,突然他们都挥起手来,原来扔在地上的一百个铜钱,全都正面朝上。

这时,全军举手欢呼,呼声雷动,震撼山野。狄青也非常的兴奋,就命令左右的侍从拿来一百个钉子,把撒落在地上的铜钱固定起来,并且亲自用黑而薄的织物覆盖起来说:“如果能凯旋归来,就感谢鬼神,再把铜钱收回。”

不久,狄青平定邕州后,率军归来,回来后按原先说的那样,派人把钱收了回去。他的僚属们一看,原来铜钱的两面全是相同的花纹。

狄青就这样巧妙地运用“假痴不癫”之计,取得了胜利。

拿破仑大胜沙俄

在中外战争史上,成功运用这一计谋取胜于敌人的战例也不少。举世闻名的拿破仑便以“假痴不癫”之计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大胜沙皇俄军。

1805年,拿破仑是第三次与反法同盟作战。奥俄联军大败,拿破仑乘胜追击奥俄联军至奥斯特里茨。年轻的沙皇亚历山大调来了精锐的警卫军和其他增援部队,自认为实力超过拿破仑,是取胜的绝好机会。

当时在联军内部,关于下一步的作战行动问题,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60岁的俄军名将、联军总司令库图佐夫主张暂时避战,如法军来攻,应继续撤退,摆脱仍处于全军覆灭的危险境地。而年轻气盛的联军参谋长瑰洛持则认为拿破仑惯于声东击西,虚张声势,实际上法军早已疲惫不堪,战斗力大大削弱,且联军数量上已远远超出法军。主张立即转入对法军的进攻。

此时的拿破仑正在密切注视着亚历山大的动向,决定以假象迷惑敌人,寻找时机,消灭强大的敌人。

11月3日,拿破仑给外交大臣塔列兰写信,承认法军目前处境十分困难。正面敌人兵力占绝对优势,两翼敌人咄咄逼人,两支普鲁士大军也跃跃欲试。

同时,拿破仑命令法军部队从某些前沿阵地开始后撤,做出被迫退兵的样子,并故意散布法军兵力不足,需要收缩战线的流言。

11月25日,拿破仑派其侍卫长萨瓦里将军打着休战旗前往联军司令部,向年轻的沙皇亚历山大递交一封国书,建议休战,要求与俄军讲和,请亚历山大派全权代表进行谈判。

亚历山大看到拿破仑要求讲和,果断地认为拿破仑已经害怕,现在正是歼灭拿破仑的最好时机,库图佐夫虽然竭力反对,亚历山大不予理睬。

亚历山大派自己的侍卫长道戈柯夫公爵进行回访。进行象征性的谈判,同时也嘱咐这位心腹,注意观察拿破仑的动静。

拿破仑在会见道戈柯夫公爵时,抓住时机,制造假象,进一步欺骗对手。

拿破仑首先表现出自己十分疲劳,一副精疲力竭的样子,同时,他又故意摆出大国皇帝的样子,以示不能丢失尊严。他巧妙地回绝了沙皇使者的要求,坚持不能放弃意大利和其他一些占领地的立场,在一些枝节问题上表现一定的让步妥协。

会谈之后,沙皇使者认为拿破仑外强中干,外表虽然故作威严,但实际上已心中有虚。道戈柯夫公爵兴奋地向亚历山大报告了他关于拿破仑信心不足和胆怯的印象。年轻的沙皇高兴地踱来踱去,并向侍卫长敬酒致谢。

数日后,俄、奥皇帝经过会晤,决定立即向“正在退却的削弱了的拿破仑军队进攻”,从而中了拿破仑的计谋。

12月2日在奥斯特里茨村以西、维也纳以北120公里的普拉岑高地周围,展开了大会战。这是拿破仑战争史上最着名的一次会战。

拂晓之前,俄奥联军开始进攻,大有不可一世之势。

胸有成竹的拿破仑在望远镜里密切地注视着敌军的行动。当他发现普拉岑高地俄军防御力量十分薄弱时,立即命令两个加强师占领了高地,从而把敌军切成两段,俄军受到侧面攻击,秩序大乱,向西方溃逃。当时俄国沙皇和总司令库图佐夫以及他的司令部都跟在这支纵队之后,因而失去了对联军的控制,首尾不能相顾。

拿破仑完全控制住普拉岑高地之后,随即命令近卫军和骑兵师及两个步兵师向敌人展开全面的猛烈的进攻。将北段4万多敌军团团包围并压缩到狄尔尼兹半结冰的湖泊上,湖泊上的冰块被法军炮火击碎,致使敌军整团整团地淹死、被击毙和生俘。

俄奥联军在几小时内被全歼,俄国亚历山大和奥地利弗兰西斯两个皇帝狼狈逃跑,总司令库图佐夫受伤,险些被俘。奥斯特里茨战役中俄奥联军8.2万人,死伤1.5万人,被俘2万人,损失大炮133门,余众四处逃命。

夜幕降临了,一切都结束了。拿破仑在一群元帅、近卫军将军的陪同下,在从四面八方跑来的士兵的欢呼声中,踏着人和马的尸体视察了战场。

奥斯特里茨战役结束的第二天,奥地利皇帝要求休战,拿破仑当即同意,条件是要求所有俄军撤出奥地利,退回波兰。

12月26日,法奥在普莱斯堡签订和约,奥地利把威尼斯割让给法国,拿破仑将其并入意大利王国。

法奥的普莱斯堡和约结束了第三次反法联盟,并导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终止。

奥斯特里茨战役使拿破仑获得了欧洲第一名将的荣誉。在这次战役中,拿破仑突出地表现了他指挥作战的非凡才能。

作为政治家,他成功地利用“假作不为而将有所为”的手段,诱骗敌人,影响着形势的发展,为自己赢得胜利创造了条件。作为军事统帅,他巧妙地运用了作战指挥艺术,在战略上以少胜多、在战术上以多击少,为彻底打败敌军奠定了基础。

商战谋略例说

强忍假痴终鸣惊人

利特尔公司是世界上最着名的科技咨询公司之一。它的前身是其创始人利特尔1886年建立的一个小小的化学实验室,当时鲜为人知,也丝毫不引人注目。

在这个小小的实验室里,利特尔经过反复实验,从醋酸纤维中制造了第一批可供生产的纺织原料。之后,由于不断地刻苦钻研,又搞出一系列新发明,从防爆汽油到光学纤维传输的电报等等。利特尔公司逐渐小有名气。

1921年的某天,在一个企业家的集会场所里,休息时间与会者纷纷来到休息厅里,有的抽烟,有的喝饮料,彼此礼貌性地寒喧交谈。话题转到科学与企业生产的关系上,当时一些企业家看不清这二者的关系,只顾眼前,得过且过。

“科学,那是书本上的事。商品生产,才是真枪实弹的硬功夫。它们正像罗德岛上的自由女神像和堪萨斯的牛仔,根本扯不到一起来!”一位大腹便便的大亨高谈阔论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先生,虽然你从东海岸扯到西部草原,但是你的目光未免太短浅了。”一向崇拜科学的利特尔略带轻蔑地微笑说。“请问,有哪一个企业的发展,能不依赖科技进步?你的企业难道是原始的工作坊,全靠工人的双手生产商品吗?只有不断地引用先进的科技,企业才能长出翅膀,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利特尔先生?你的科学弄出的那些东西虽然我有所耳闻,可惜我没福气,全用不上它。更遗憾的是在座的各位可能还不知道,是否需要我为你效劳,给你介绍介绍呢?”嘲讽之余,那位大亨又用挑恤的口吻说:“我的钱太多,现有的钱袋已经不够用了,想找猪耳朵做的丝线袋来装。到处都没有这样的钱袋卖,你的科学能帮我的忙,制造这钱袋吗?如果真的制成了,我想不用我介绍,诸位自然都会知道你的大名的!”说完哈哈大笑,笑得连大肚皮也颤动起来。

聪明的利特尔正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只要真的用猪耳朵做成了丝线袋,那么既可以给这位藐视科学的家伙一记响亮的耳光,又可以如其所言,能在企业界里大大的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所以他强忍下来,没发脾气,他要一鸣惊人。

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市场上猪耳朵被利特尔公司暗中搜购一空。购回的猪耳朵经过利特尔公司的化学家一再努力,被分解成胶质和纤维组织,然后又把其中的纤维组织内的物质制成可纺纤维,再纺成丝线,并染上各种不同的美丽颜色,最后编织成了五光十色的丝线钱袋。

这些特殊的钱袋在加上精彩的广告宣传后终于投入市场,一下子就被抢购一空。

我们姑且不论制造这种钱袋的直接经济效益如何,但是“用猪耳朵制钱袋”看起来似乎是荒诞不经的恶毒挑衅,却被彻底的粉碎了。那些不相信科学是企业的翅膀,并看不起利特尔的人,不得不对利特尔刮目相看。利特尔公司从此声名大噪,企业家们纷纷登门求教,一时间利特尔公司门庭若市。

如果利特尔当时不是忍气“假痴”,而是暴跳如雷地与那个大亨大吵大闹,或者义正言辞地加以驳斥;如果利特尔公司不能做到“不癫”,而暗中将“猪耳朵制成丝线钱袋”变成事实,利特尔公司会有今天这样的名气吗?

疯癫的印度画家

据报载,一位印度画家在比利时国家美术馆的画廊里展销自己的作品。这位印度画家名气不甚大,虽然每幅画出价在10~100美元之间,但展销台前依旧冷冷清清。这时,一位酷爱收藏展品的美国游客来到了展销台前,他仔细端详了半天,觉得其中三幅画很值得收藏。他一看标价甚低,大喜过望,准备掏钱买下这三幅画。

印度画家根据美国游客的表情,决定以高价出卖这三幅画。因此,当美国人付款时,他冷冷地索价,要求以每幅250美元成交。美国人对他这种敲竹杠的经营方式很不满意,不愿成交,继续讨价还价。岂料,这位印度画家气冲冲地把一幅画烧了。美国人眼看着自己喜爱的画被烧了,觉得很可惜,又问印度人剩下的两幅画愿出多少钱。印度人仍然坚持每幅索价250美元的要求,美国人仍不愿意买下。这时,印度人又烧了一幅画。酷爱收藏字画的美国人终于沉不住气了,他乞求印度人不要再烧最后一幅画。最后,美国人竟以500美元的高价买下了它。“假痴不癫”这一计谋的特点是利用对方的心理,视情采取战术,使对手在喜怒无常的情况下败于己手。这位印度画家的表现,表面上看来是与美国人相冲突,其实是抓住了美国人酷爱收藏的心理,顺应这种心理,才有疯疯癫癫烧画的举动,而且最后,迫使美国人改变主张。

这可算是对“假痴不癫”这一计谋反其道而用之的生动一例。

谈笑声中赚巨利

乔·图申斯基在18岁时是圣路易斯福克斯剧院的助理第一小号手。1914年,他组建自己的小歌舞剧团,即新泽西州墨尔本的造纸厂剧场轻歌剧公司。两个月后该公司解体,但却将图申斯基引向了一个全新的、更为商业性的方向。他开始埋首于电影制作,获得作家冒西·奥尔科特的生平故事改编权,该剧本由华纳兄弟公司拍摄为电影。1954年,图申斯基与其兄弟欧文创办了超宽银幕有限公司(SUPERSCOPE, INC),生产他们发明的一种胶片处理系统。

图申斯基似乎应该因此而变得腰缠万贯,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数次的发财机会都从他手中滑过。

图申斯基的超宽银幕公司同样没有为他赢得财富,但为他带来了发财的机会。1957年,47岁的图申斯基到日本推销他的“超宽银幕”技术时,身为一名古典歌典和小歌剧爱好者,顺便去鲜为人知的“东京电讯工厂”做了一次参观。参观中他看见了日本的一台新产品——双轴立体声磁带录音机。当时美国仍处于高保守时代,这是他看见过的第一台家庭立体专用磁带录音机,他看到美国电器与日本家用电器的巨大差距。

他精深的音乐背景,以及他对声乐复制具有的鉴赏能力和音乐天赋,使他敏锐地发现这种录音机巨大的市场潜力。图申斯基很快便找到生产这种录音机的公司,并约晤该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要求把那七台录音机全部买走,盛田昭夫同意出售六台。因为盛田昭夫还要做展示用。

这一次东方之行为图申斯基成为百万富翁奠定了基础,他独具慧眼看到了索尼(Sony)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引来无数同行的讥讽。

图申斯基获得索尼磁带录音机的美国代理权后,便将加利福利亚州的超宽银幕公司改建成一个2亿美元的电子进口公司。当时美国人对日本货有很大的偏见和排挤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珍珠港事件在美国人的心中记忆犹存,那种异样的情感甚至转移到了日本产品上。这种现象很难一时转变过来。

图申斯基在美国代理日本货,首先就要向偏见挑战。在美国纽约的一次展览会上大商家展示的都是美国与西欧的电器产品,只有图申斯基在展示日本东西。

“仔细瞧,这儿有个疯子,卖小日本的电器!”

“把他赶出去,这头猪!”

“你能在我们美国卖出这些日本‘垃圾’吗?你真是头蠢猪!不,你是疯子!”……

一时之间,讥笑、辱骂声此起彼落,简直要把图申斯基淹没了。

图申斯基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努力扩大销售局面,以事实反驳这些人的观点。他用磁带录音机做实际示范,并不断在一些电子学杂志上做广告宣传。与此同时,他忍受着各种抨击和讥笑。经过“假痴不癫”的坚持,图申斯基最终大获成功,成为索尼的美国代理商。

同意退货不赔钱

在商战中,企业可以运用假痴不癫这一经营谋略,来与竞争对手展开激烈的竞争。在运用“假痴不癫”这一经营谋略时,其目标首先应该是取得我方利益,但这绝不意味着要去损害别人的利益,即使其中一方不得不作出重大牺牲,整个格局也应该是各有所得。而且,运用假痴不癫之妙计,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也就是要基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的利益。那种短视、势利及一锤子买卖的想法是要不得的。

上海华实制鞋厂与日本一家株式会社做成一笔布鞋生意。因日方预测失误,加上海上运期长,布鞋运到日本后错过了销售的黄金季节,大量积压。日方提出退货,按惯例这显然是行不通的,但中方原则上却同意。

此事一传开,中方有关部门及一些国际上的朋友立即哗然,认为这是自找麻烦。

因为那是价值260万日元的大笔生意呀!

但华实制鞋厂还是同意退货。

后来,中方在出口替代的一批货时,不但保质保量,而且迅速按时发货,使日方大赚一笔,救了他们。当然,中方也相应的获利不少,而且名声大振,信誉大增。

此事在日本见报后,马上就有几家大公司来人来函要求与华实制鞋厂合作。

华实制鞋厂不但没有赔钱,反而由此身价百倍,产品供不应求,而日方某株式会社,经过这次风浪后愈感到华实是个忠实的合作伙伴,提出愿当中方在日销售的总代理,华实的产品全部包销,一订就是十年合同,而且还积极向中方提供国际市场上有关信息,两家的竞争、伙伴关系又加深一层。

“同舟共济”使两家企业各有所图,各有所得,因此说明,有对手,才有自身发展的动力,蓄意毁灭对手,自己最终也会被毁灭。

所以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应该在竞争中互滋互补求团结,在团结中取长补短求发展,“同舟共济”,共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