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审美分类创造·评书

文艺审美分类创造·评书

说唱文学的一种。因地区不同而名称各异。 北方叫“评书”,南方称“评话”,而湖北、四川等地仍叫“评书”。说书底本分两种,一种叫“道儿话”,只有故事的基本情节。需要说书人临场发挥,这多是由师承关系,通过口传心授而得。另一种叫“墨刻儿”,它是在现有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敷衍而成。

在结构上,评书大多是由若干大小单元组成。大单元叫“坨子”,小单元叫“回目”,在回目之间起穿针引线作用的被称作“扣子”。评书的情节要求曲折动人,丝丝入扣,引人入胜。在表演上演员的手、眼、身、步、法有着一定程式化的要求和规范。并以醒木当作道具,起着制造气氛的作用。评书艺术具有细致传神、绘声绘色的特点。这在一无布景、二无伴奏的条件下,要全靠演员一个人说话使故事娓娓动听,人物栩栩如生,情景活龙活现,内容感人肺腑。 长期以来,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众多的评书艺人,如柳敬亭、陈士和等。

评书是古老的艺术,历史渊源久远。从古书《墨子·耕柱》、《列女传》中可以看到早期的说书艺术雏形。 《北史》上说隋朝有个叫侯白的“好为俳谐杂说,人多狎之,所在处观者如市”。经过后来莫后光、柳敬亭、王鸿兴等人的开拓、发展,评书成为民间艺术中一颗明亮的珍珠。在写作上,由于评书是长篇叙事体,因而非常讲究叙述方法。包括“正笔”、“倒笔”、“伏笔”等等。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塑造的需要,说话人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评书的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等。在避免啰里啰嗦、干干巴巴的前提下,评书与小说相比,要更细致一些。评书的细致程度十分惊人。这就是为什么由小说改编的长篇评书,篇幅总是大大增加的主要原因。

评书在文艺美学上的最大意义是它对塑造人物、创造典型的突出贡献。现实主义的艺术要求在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的同时,努力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评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刻划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优秀的评书都具有个性化的语言。语言性格化的基础是人物性格化,而性格化的人物仍要靠性格化的语言来体现。评书的语言十分细致,只有描写得细致入微,才可能使被描写的对象形象鲜明。评书所服务的对象是听众。为了刻划人物,使听众能掌握人物言行,要对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工笔细描。刻画人物、塑造典型更重要的是要有个性化的语言;而性格化的语言不是静止地描绘若干细节,而是表现人物在情节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评书往往通过人物语言的前后对比,刻划人物性格。这对于其他的文艺创作是很有借鉴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