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基本理论·审美观照
人对事物审美特性的观察、体验、判断、审视等的特有的审美心理活动。观照是英文contemplation的意译,原指注视、沉思、期望,一译“静观”。
在古希腊,柏拉图即已使用观照一词,指对美尤其是理念世界美的审视、回忆,认为只有天才处于迷狂状态回忆、观照到理念世界的美,才能获得最高的美感,所以审美观照,是心灵聪慧的人的一种特殊的能力。神学美学家普洛丁认为美是对理式即神的分享,人的感官感觉不能获得这种最高的美,只有通过天赋的心灵、理性去观照,才能认识、分享神这一最高的美,本质的美。黑格尔所论的审美观照是指对自然美、艺术美进行欣赏、分析、判断改造的心理过程和能力,并观赏自己的性格在这些外在事物中的复现,因此审美观照的过程既是认识的过程,又是能动创造的过程。康德、克罗齐等人所说的观照是指人在审美中同其它事物不发生联系的,同事物内容、利害、概念无关的纯粹的孤立绝缘的欣赏活动,以期达到恬静的怡然自得的境界。叔本华认为美是理念的表现,因此,人的审美观照不是认识事物的现象,而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即理念,认为人通过对美的观照,可以消除物我之间的差别,达到物我合一的忘我境界,以暂时解脱人生的痛苦。所以在美学史上,人们对审美观照的性质、功能有着不同的理解。
审美观照不同于一般所指的审美活动,它不是被动的感知,而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审美感受,它以对事物的审美特性的直觉为心理特征,不同于对世界的纯科学的理性认识,也不同于对世界的功利上的需求,而是由积淀着理性内容的审美感受经过知觉、想象不由自主地受美的对象的感染,在刹那间领悟到感情上的满足和喜悦,从中体验到自由,并在审美中肯定自身的本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