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生命意志说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生命意志说

十九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叔本华的观点.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得到系统的阐述。

叔本华继承和发展了康德所谓的“物自体”和“现象界”的理论,认为意志有其特定的含义,它表现为非理性、无意识和盲目的状态,但却是世界的本质和万有的基础,现象界是意志的表象或感性映象,所以对于现实世界来说意志具有决定的作用。意志本身是非理性的,所以它只能通过直觉,而不能通过理性来认识。

对于人生来说,生活本身受着生命意志的控制,不但生活是消极被动的,生命意志也因为意志自身的无意识而陷入盲目性,成为永远得不到满足的冲动,给人生带来永无止境的挣扎和痛苦。

人生痛苦的解脱来自于对意志的否定,达到这一目的可以通过两种途径。第一通过佛教的“涅槃”解除一切烦恼,从意志的禁锢中永远超脱出来,这就达到了对意志的绝对否定,这是根本的解脱。第二,通过哲学上的沉思、道德上的同情以及艺术上对美的观照,达到暂时的意志否定和忘我的境界。也正是在这条为“人类解脱苦难”的道路上,叔本华的生命意志论接近了美学和艺术。为了摆脱生命意志的束缚,他反对涉及实际利害,凡属刺激味觉的静物画,唤起性欲的裸体画都须排斥;艺术的精心设计和精巧构思是艺术家的有意识行为,所以应该被消除。真正的美是无意图的美,忘我的美,要消灭物我之间的差别,物我合而为一,达到忘我的境界。艺术不能通过理性,要凭直感来把握。艺术种类的高下直接取决于距离意志的远近,远则高尚,近则卑下。

叔本华从生命意志论出发,把意志与观念完全对立起来,认为观念是事物最完美的典型,而意志作为欲望得不到满足则痛苦,得到满足便失去追求,也是痛苦,所以人生就是痛苦,痛苦之源在于生命意志。由此导致了哲学上的悲观主义。叔本华认为艺术的重要本质就在于给没有出路的生命意志以暂时解脱的境界。这就决定了他对悲剧的格外关注。生命意志的消极性渗透在他的全部悲剧观中,集中体现在悲剧目的里,这既不同于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也不同于黑格尔的“永恒正义胜利”说,而是从悲剧里看到人类利害冲突的可怖和邪恶,使人从噩梦中,清醒过来,产生超脱于其上的欲念, “悲剧的实质就在这里:它最后引导到退让。”他认为世界和人生不能给人们以真正的快乐,因而就不值得人们留恋,这种对人生的失望不是不幸,而是万幸,是解脱痛苦的极致,他把这称作“悲剧的喜感”。可以看出他的悲剧观是对生命意志论的艺术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