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春光明媚的五月,阳光将树叶染得油亮通透,甚至可以看见蜿蜒的脉络向上伸展,抵达叶尖。在齐鲁石化研究院内,位于院中央的科研开发楼显得格外幽静,甚至能听到蜜蜂在嘤嘤飞舞。极目远眺,林立的银塔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现代工业的金属英姿映衬在齐国故都苍茫的厚土之上,犹如日月星辰,向世人展示一种恒久祥和的气韵。
面对快言快语的刘爱华,我的眼前似乎闪过一道光亮:哦,这位身着工装、样貌普通的女子,就是那位成功研发Ls-Degas硫磺成套回收技术,牢牢站在硫磺科研技术制高点的人吗?仅这一项技术革新,就让中石化的硫磺装置二氧化硫减排率达到90%,烟气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小于100mg/m3,占领国际领先水平,为整个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打造绿色环保一流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要知道,即便在欧美发达国家,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也要远远高于“刘爱华数据”,该技术在全国同类装置推广成功,预计可节约投资20亿元以上,降低装置操作费用近10个亿,每年减排二氧化硫几千吨,被中石化作为新建炼油厂推荐使用技术而大力推广。
还是用资料来说明一下吧:美国目前最先进的一套设备,烟气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为50ppm(143mg/m3),有一些欧美国家的硫磺装置更是高达500mg/m3以上。这是个令人咋舌的比较。因此,刘爱华团队研发的脱硫技术堪称硫磺技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发展,打破了一項世界级纪录。自此,中国石化企业紧跟浩荡的国际潮流,顺利跨入“绿色通道”。此外,由她发明实施的专利催化剂取代进口催化剂,在全国占有70%的市场份额,迅速应用到国内外200多个厂家,每年能为国家节约巨额外汇。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向上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24年过去了,她带领研发团队,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获得国际科技界认可。她气馁过吗?失望过吗?流过泪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听着她的讲述,我仿佛看到一束炽热的火苗从时间深处冉冉升起,为了大地和蓝天日夜燃烧,照亮希望和未来……
初识硫磺
什么是硫磺?
在我少量的知识储备中,一根易燃的火柴中含有硫磺,一块肥皂中含有硫磺,春节乡间作坊制造的鞭炮中含有硫磺。自然,老电影里威力巨大的炸药包内含有硫磺,比如英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当有硫磺不可磨灭的功绩参与。于我而言,硫磺是一个化学名词,和一些熟知名称却极少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符号没有区别。但对于刘爱华而言,“硫磺”却是她天天挂在嘴边的词汇,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她已成为国内最优秀的硫磺专家之一,甚至成为一个业内响亮的品牌——凡是有石油的地方就有硫磺,有硫磺就有硫磺减排,就会首先提到她的名字。
此刻,眼前摆放着一组结晶体,技术人员告诉我,这就是硫磺。这种原子序数16,原子量32.06,元素符号S的晶块,在光线下折射出淡淡金黄,晶莹剔透,带着些许神秘与妩媚,宛如一粒高贵典雅的“黄水晶”。而硫磺回收催化剂,在阳光下泛着点儿淡淡的蓝色光芒,5至7毫米长,截面宽2至3毫米,像极了河滩上生长的“三叶草”的形状。
尽管“黄水晶”神秘高贵,但硫磺给装置生产运行及天然气田开采运输过程中带来的负面效应却不容小觑。排放至空气中的硫化氢、二氧化硫犹如面目狰狞的怪兽,肆虐天地,它形成的酸雨,会让森林失色,花草枯萎,甚至那些流传千年的古代建筑、雕塑石刻,也会层层腐蚀剥落,面目全非。或许有一天,那些人类发展长河中源远流长的岁月印记,那些灿若星辰的历史景观与景致,再也无法承受现代工业文明之重。
事物都有正反两个侧面——对于那些长期处于“低老坏”、硫磺减排率不达标的装置怎么办呢?答案是明确的,除了关停别无选择。尽管现代化的生活需要源源不断的物质供应,但人类似乎更需要健康的肌体,自由的呼吸,原生态的碧水和蓝天,需要故乡清澈的河流在灵魂深处的喧响与流淌。
黄色高贵,蓝色典雅,蓝黄两色恰好互补,刘爱华团队研发的硫磺回收催化剂正好起着把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有毒含硫气体中的硫化物转变为单质硫的作用。
事实上,她与硫磺的结缘纯属意外——1992年,她当时还在故乡山东莘县的一所中学任初中教师,丈夫在齐鲁石化做技术员,出于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的目的,在专科学校学生物的刘爱华被调到齐鲁石化研究院化验室,做了一名普通分析员。那一年她23岁。这个时期的刘爱华,是家庭中的贤妻,教育儿子的行家里手,她拥有故乡鲁西平原上棉花般的质朴、善良和温暖。在单位,她也是企业团队中的好员工,干一行爱一行,做什么都脚踏实地,是企业机器上一枚结实的螺丝钉。
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事后我想,依照刘爱华外在的性格特征,假如没有后来的种种历练,她极有可能就在化验分析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干一辈子。其实,人们很难发现在她淳朴厚道的性格深处,还隐藏着倔强的一角,像一座活火山,一旦喷发就会释放出巨大的生命能量。
那寄托着她梦想的硫磺,像一条神秘的河流,究竟在哪一片水天相接处邂逅?又在哪一簇浪花中汇集与交锋?
磨炼之路
初来齐鲁,刘爱华受过委屈,有过郁闷,她最受不了的,是单位个别老同志把她当成“局外人”。初到分析组,因为刘爱华不懂分析,没操作过仪器,在组长的眼里就是什么也不会干。那阵子,分析组组长总觉得领导往自己这组里派来了个“外行”,充其量算“半”个人。一辈子要强的分析组组长啥事都不甘落人之后,刘爱华的到来让她眉头大皱,甚至一夜间冒出两根白发。
“小刘,千万别乱碰这几台色谱,这个仪器呀,金贵复杂着呢!你看这盘盘管管,林林总总,绕来绕去的,动坏了哪一块儿,不都得伤筋动骨大喘气呀?我呀,都干了大半辈子,才摸透它的脾气。你初来乍到,学的专业又不是这个,碰坏了耽误事儿!回家多照料下你那3个月的娃娃才是正事儿!”
刘爱华咬咬牙,强忍着泪水没掉出眼窝,那股子倔强却一下子翻涌上来,刚到研究所来上班,就落了个下马威,不能动?色谱有老师傅口中那么神秘吗?我就那么笨,学不会吗?
每天一大早,刘爱华提前半小时到岗,打水拖地,收拾完卫生就找来与色谱相关的书本学习,认真地跟着老师傅一个步骤接一个步骤地做下去。晚上照顾好孩子,她又悄悄回到实验室,把白天学到的知识一遍一遍重复记忆,偷偷打開色谱看看、调调,理清条目,把那些步骤与原理烂熟于胸,保证第二天老师傅所讲所授,能以最快的速度吸收消化。
短短一周后,刘爱华就惊艳了组长,令她对这个不看好的“局外人”刮目相看。别人无法独立出具的色谱数据,没想到刘爱华仅用一周就能够完全独立操作顶岗,且精准完美,数据准确率百分之百。分析组组长从心里笑到了脸上,这哪里算半个啊?分明一个人顶俩。轻易不夸人的她尽管仍绷着一张严肃的脸,却在私底下讲:“这个刘爱华,不简单!”
但分析组长还没来得及看到刘爱华日后真正的“不简单”,就到了法定退休年龄,没法再多带带这个打心眼儿里刚喜欢上的新徒弟了。而此时的刘爱华岗位再次变动,进入加氢项目组。非炼油专业的出身的她,仍然是不被同事认可的“局外人”,仍然没有“归属感”。项目组绝大多数都是名校对口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他们无论从学历到专业,都要远优于刘爱华,组内分析一类的杂活基本都分派到她手上。她埋头默默地完成每一项杂活,像父亲侍弄故乡土地上的庄稼一样一丝不苟。每当刘爱华感到委屈再度袭来时,总会想起老父亲说过的一段话:“种地的就不要让自家的田里长杂草,这世上的事儿和伺候好庄稼一样,都是同一个理儿。”刘爱华想,杂活也是工作,总得有人干,就当是在自家田里除杂草吧。
有一天,退休后的分析组组长在菜市场买菜,遇到加氢组组长,说起刚转岗到加氢组里的刘爱华:“别看刘爱华学历低,技术不如你们,依她在分析组的表现,我最清楚她那份儿勤快劲儿!你们组有福气呢,不信咱走着瞧!”
果不其然,时隔半年,刘爱华让所有人都对她刮目相看,不仅分析做得出色,项目组研发动态她也摸得一清二楚,讲起来做起来都思路清晰明了、头头是道、有条不紊,令在场的专业人员心服口服。这一年,科研的大门悄悄为执着、勤奋的刘爱华敞开了,她也庄严郑重地向科研道路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局外人”的变身
到了2003年,刘爱华的岗位又一次发生变动。然而这次,意义非凡,已在炼油催化剂领域小有成绩的刘爱华临危受命,出任硫磺项目组组长。此时的硫磺组,早已没有了昔日的辉煌,齐鲁石化研发多年的硫磺回收催化剂已是明日黄花。这样一个项目组,扔到谁手心里都是块烫手的山芋。“硫磺组都这副模样了,技术与成果想再得到外界和总部认可,难哪!”“刘爱华真是自讨苦吃,虽然很能干,但学历不高,技术也不出类拔萃,硫磺真的能撑下去?难不成她会玩魔术,变戏法?”质疑声再次平地而起。
当时的领导找到刘爱华谈话:“小刘,你真的心甘情愿接过来?这是个苦差事。目前硫磺组状态确实令人忧心,可咱们院辛苦研发的催化剂不能撒手不管啊,我们信任你,也看重你的人品和能力,相信你能带好这个团队。”刘爱华的眼睛湿润了:“放心,我认准了的事一定做到最好,无论质疑声音多大,我都会不改初衷,尽心而为。硫磺回收催化剂大有可为,是造福一方的幸事,很感谢有这样的机遇与机会,能够为我们身处的环境出把力,能为齐鲁公司做点事,还后人一方蓝天碧水。”
2007年7月,杭州。刘爱华作为齐鲁石化公司硫磺回收技术的代表,前来参加中石化召开的硫磺技术研发座谈会。发言前,她认真细致地梳理了埋头硫磺技术三年来的点点滴滴,从一开始不被理解到逐步被认可,组员从开始的消极怠工到后来的奋起直追,有如电影片段般一遍遍回放。踏出的第一步,确实难啊。可是再难,不也咬咬牙坚持过来了吗?再难,硫磺回收催化剂不也已经开始有起色,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迈进了吗?再难,不也走进了中石化硫磺回收技术座谈会与国内顶尖专家共商研发大计了吗?
会上,刘爱华把心中所念所想一并交付,他们前期所做的工作条理清楚、目标明确、前景广阔,她的发言成为了硫磺回收技术研发座谈会上最精彩的一幕。她起初的担心忐忑被与会专家频频的点头默许、微笑赞同一并抹去。发言完毕,中国石化总工程师袁晴棠院士的一番话至今让她记忆犹新:“这么多年没给齐鲁立项,没想到你们还做了这么多工作。刘爱华,我记住你了,中国石化的硫磺就交给你了!”也就是在这一年,硫磺组注入了新鲜血液,人员结构得到优化,总部开始关注硫磺回收技术,硫磺回收技术厚积而薄发,开始有了质的飞跃。
“草叶”之恋
蓝色“三叶草”,是刘爱华对硫磺回收催化剂的昵称,其源自硫磺草叶似的外形,更是她对硫磺回收技术的深沉炽爱的体现。在她的内心深处,那些细小的催化剂颗粒早已有了生命与呼吸,它们参与她的每一次技术瓶颈与突破,陪伴与支撑她度过无数不眠之夜,渗透在她每一项科研成果,每一份荣誉证书,每一件专利中。它们见证了刘爱华的喜怒哀乐,也印证了这些年来她一路走来的每一行脚印。
2007年7月酷热的一天,胜利炼油厂南硫磺装置区,低温Claus尾气加氢催化剂工业侧线试验正在有序进行,某催化剂的硫化将在凌晨3点结束,然后进入置换程序。11点,12点,凌晨1点……刘爱华在心里默念着时间:“不行,最晚凌晨2点半,必须赶到装置区,早一分钟,多一分钟把握。”
深更半夜,街道上鲜有车辆行人,刘爱华轻手轻脚地打开屋门,看了一眼熟睡的孩子,心里有说不出的歉意,多想陪在他身边啊,这些年,看他小小的身影独自来去。再小一点的时候,没到家门口就听见儿子揪心的哭声。所幸儿子磨炼得一天比一天有主见、一天比一天独立,稚嫩的肩膀开始扛起责任,越来越有担当,越来越像个小小男子汉了。关上门的瞬间,丈夫崔科增递过一件外套:“多穿件衣服,晚上冷,到了班上来个电话。”刘爱华点点头,义无反顾地冲进茫茫黑夜。
这样的事例太多了,崔科增刚刚调任卓创集团副总经理,工作繁忙程度丝毫不逊于刘爱华,每次忙得顾不上孩子顾不上家的时候,刘爱华的心底会涌上层层委屈与歉意,图什么啊?谁不希望陪伴孩子一起欢笑一起成长?实验室里上百次的反复论证,数以千计的实验数据;一次次的失败推翻试验方案重来,以及数不清的不眠之夜,才换来技术的微小突破;周遭质疑的声音,研发工作不被外界认可、沟通交流的低谷……每一项都可以成为停滞不前的羁绊。然而,刘爱华深深记得父亲那句话:“地里有草就不叫真正的庄稼人。”硫磺回收催化剂的研发是她认准了的事,无论怎样,都要做到最好。
打上车不到2分钟,老天爷突然脾气暴躁起来,暴雨倾盆而下,深夜的车外一片死寂,豆大的雨点猛烈击打着车身,只有雨刮器快速摆动,哗哗作响。出租车的车灯开到远光,能见度也不过几米。车辆行驶到中途,却发现由于雨势凶猛,立交桥下的水已经与路面齐平,原本直通南硫磺的路被突如其来的暴雨彻底封堵,雨水哗哗奔流。满心满脑都是催化剂应用状况的刘爱华,顾不上害怕,决定让出租车绕行附近村庄,尽快到达现场。村内的小路崎岖不平,没有灯光,出租车也一路颠簸得厉害,大雨减缓了行车的速度,却没有浇灭她那颗滚烫的心。抵达南硫磺门口时,雨势没有丝毫减弱的意思,从大门口到车间操作室,大概有1500米远,这1500米,刘爱华走得非常艰难,一丁点儿防护都没有,事先没有预知的暴雨,她在这段路程里从头到脚,浑身透湿,连鞋里都灌满了水。
就这样,从凌晨3点起,到次日下午5点,她几乎站成了铁打的雕像,紧紧盯死现场,不眨眼地调整工艺参数。待到装置运行各项参数全部正常,合格的产品又一次流出生产线,她才猛然惊醒,衣服早已经被自己的体温不知不觉间“烘干”了。随后赶来的车间主任听闻此事大吃一惊,也深深地被她打动与折服:“天这么黑啊,你一个女同志,冒这么大的雨赶过来,这可不是一般的暴雨!工作这么多年,我从未见过像你一样敬业的人,有胆有识!女中豪杰!”刘爱华微微一笑,淡淡地回应:“没想过害怕,要是装置调试不正常,出厂柴油不合格,给厂里造成大损失,那才是真的害怕哩。”
2013年8月的一天,普光气田,50米高度的反应器深处,一条细长软梯摇摇晃晃直通罐顶,催化剂粉尘弥漫,刘爱华隔着防护面具,目光可及之处,只见大片白乎乎、灰蒙蒙的粉尘飘来飘去。此时,罐内温度高达42度,而罐体顶层,有风穿过,比罐内温度低了整整20度。就这样,刘爱华顺着这条就连男同胞都怵头的软梯,每天上上下下十几次。为抵御刺目的阳光和高温带来的晕眩,她在心中默念:“手一定要抓紧,脚要踩稳了,手脚一定要配合好,千萬不能打滑。”进入罐底时,由于温度高,会在罐底瞬间闷出汗水,浑身上下感觉黏糊糊、湿乎乎的。可一上到罐顶出罐,那些闷出的汗水又被瞬间憋了回去。为了全程检验装填、开工过程中催化剂的质量,刘爱华在一天之中,就要这样冷热交替重复十几次。
见此情状,装置现场的操作工小张挠挠头表示不解,觉得没必要如此认真辛劳,忍不住劝道:“刘工,你们这催化剂技术都早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了,您还这么不放心啊?就是要检查装填情况,也不用劳您这大专家亲自上下这么多次吧?这一冷一热的,容易生病哩。”刘爱华听了一笑:“我们的催化剂,得为你们的装置服务啊,看到你们装置运行越顺利、出具的数据越合格,别说十几次,就是忽冷忽热再加上个十几次、二十次,我们也乐意!”
细致周到的服务、敬业的精神、对事业的赤诚、严于律己的工作作风,不仅为刘爱华赢来了声誉与越来越多的客户,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信任、友谊与敬佩。
巴蜀之立
四川达州——四川盆地天然气田富集区,境内天然气储量为3.8亿立方米,探明储量为5500亿立方米。达州市宣汉县,巴山大峡谷自此穿过,在宣汉4271平方公里的县域面积内,75%以上的深层地表下,丰沛的天然气犹如一片深海翻滚涌动,中石化中原油田普光气田就建设于宣汉县普光镇的“深海”之上,群山叠翠深处。
2010年,齐鲁石化研究院与中原油田共同承担了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和集团公司科研开发项目——“大型硫回收装置催化剂国产化工业应用试验”。应用实验在普光气田进行,这里一跃成为刘爱华为催化剂国产化“征战”的“首战场”。从完全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刘爱华首战能否告捷,责任与意义重大。
在大家眼中,天然气是一种洁净环保的优质能源,与我们平日的生活密切相关。然而天然气从地层深处起始,至集气运输、分水净化,最终“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过程,却鲜为人知。这么说吧,井口天然气先进入集气站,然后经加热、节流、计量后外输至集气支线,由集气支线进入集气干线,最后输送至集气末站分水。在这里,生产污水输送至污水站处理后,重新回注地层,水蒸气饱和酸气送至净化厂净化处理,然后才可以进入外输流程,输送至各地。这也意味着,在能够完全使用之前,脱硫净化处理是天然气开采运输过程中至关重要、必不可缺的一环。
普光气田硫化氢含量在15%-20%左右,气层厚度达400多米,单井产量为128万立方米/日。高含硫、高压、复杂的地形地貌是普光气田的特点,它是我国目前已投产的规模最大、丰产最高的特大型海相整装气田,是国家“川气东送”工程的气源地,被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普光气田的中石化普光气田净化厂作为亚洲最大天然气净化厂及硫磺生产基地,拥有16座集气站、6个联合12列20万吨/年的硫回收装置,年净化能力为120亿方,硫磺总产量占据全国硫磺产量的50%。
在此之前,硫回收技术一般从国外引进,配套使用的催化剂也是进口催化剂。工艺包技术使用费昂贵,进口催化剂成本极高,更换一次催化剂需花费近亿元。刘爱华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落后就要挨打”,做技术,太残酷了,拼得就是实力,只能做到第一,绝对没有第二第三的生存余地。无论从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角度,还是从环保达标排放、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的角度,作为高含硫天然气生产的关键环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催化剂,实现催化剂国产化刻不容缓。
2012年到2013年间,中石化炼油事业部组织专家赴美国、法国、德国、荷兰、加拿大等国考察国外二氧化硫烟气排放指标以及新型环保技术,刘爱华作为中石化硫磺专家杰出代表先后两次全程参加。尽管特大型天然气净化领域的研发对于刘爱华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未知领域,整个研发团队也面临全新课题的考验。但多年从事硫磺回收催化剂的研发经验与良好的发散性思维模式,以及走出国门的眼界、宽广的思路,给刘爱华带来了颠覆性的胆识与理念。她针对普光气田净化厂酸性气性质、装置设计流程及工艺条件等实际情况,相继开发出适应于天然气脱硫的水解催化剂、制硫催化剂和尾气加氢催化剂等系列产品。
2011年10月,LS-02新型氧化铝基硫回收装置催化剂首先装填于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8万吨/年的硫磺回收装置。工业应用试验全线铺开,在取得成功应用的基础上,2013年9月,该催化剂装填于普光净化厂六联合162系列硫磺回收装置。齐鲁成功应用的经验,为普光净化厂大型硫磺回收装置工业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经工业标定与评价,普光净化厂催化剂国产化工业应用试验一举成功,首战告捷。齐鲁石化研究院也实现了从炼油厂硫磺回收技术到气田大型化硫磺回收装置应用的技术创新与拓展。
工业应用试验的成功是国产催化剂迈开的第一步,进入工业应用阶段才能够彰显实力,实现科技成果的真正跨越。2012年,中国石化将元坝净化技术列入“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组织多家单位展开攻关。催化剂国产化扬眉吐气的日子即将到来。
自2013年始,刘爱华就与项目组技术人员频繁奔波于川东北小镇与齐鲁石化之间。自古川渝“蜀道难”,然而,这样的征程他们一走就是两年。两年来,项目组克服重重阻隔,对元坝天然气净化厂硫回收装置的设计情况进行了充足的技术调研与技术储备。刘爱华全程参与了解装置原料气状况、设计参数及尾气排放控制指标,且针对元坝天然气净化厂酸性气中硫化氢浓度低、二氧化碳浓度高的特点,优选水解活性高的多功能催化剂与氧化铝基催化剂进行合理的级配,有效避免了二氧化碳含量高对催化剂水解活性造成影响,为元坝催化剂工业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解决硫回收装置工艺包依赖进口的问题。2013年,齐鲁石化研究院还与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SEI)合作开发了20万吨/年硫回收装置工艺包。2014年11月,刘爱华带领团队驻扎元坝气田,历时20天完成了催化剂装填。12月12日,元坝天然气净化厂加氢催化剂预硫化结束,切入Claus尾气,装置运行正常,120系列硫磺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从运行情况来看,国产化催化剂活性更高,装置總硫回收率可达99.9%以上,大大减少了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含量。自此,齐鲁品牌牢牢扎根于巴蜀大地,元坝天然气净化成套工艺一举成为我国第一套自主研发、具有中国石化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且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随着天然气开采量不断递增,天然气净化装置规模将不断加大,成套天然气生产净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
2015年5月15日,研究院完成了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元坝气田净化厂装置的首次全面标定。数据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各项指标达到任务书技术指标要求,综合性能达到进口催化剂水平,部分指标优于进口催化剂。这也标志着,自主研发硫回收装置的配套催化剂技术成功逆袭,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壁垒,为催化剂国产化由不可能到成为现实杀开一条血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自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的初始应用成功,至普光净化厂的工业应用试验成功,再到元坝气田的全面国产化,催化剂国产化研究的步子越迈越大,刘爱华的科研之路也越走越宽敞,舞台越来越宽广。
目前,刘爱华带领团队仍然在持续开展技术服务,保证环保参数的稳定达标。
八月之战
2015年8月8日,是刘爱华一生都难以忘记的日子,也是硫磺催化剂洗清“冤屈”,谣言不攻自破的荣光日。
这一天,中国石化专家组奔赴齐鲁石化炼油厂硫磺回收装置现场,亲自检测烟气二氧化硫的排放含量。8月的天气已然燥热,地面白花花一片,蝉声刺耳,阳光耀得人眼睛都难以睁开。进入装置现场,必须全副武装,而装置现场的温度已经飙升到接近45度,稍微一动就浑身冒汗。一同前往的研究院总工程师王建华咽了口唾沫,安全帽被毒辣的太阳烤得滚烫,额头的汗水正一滴滴流下来,他把拳头使劲攥了攥,在心底悄悄捏了把汗。学化工出身的他深知,数据影响因素不止一种两种,比如操作误差、装置波动、天气等等,就算数据仅仅多出一个百分点,也不算合格。他悄悄碰碰走在身边的刘爱华:“这天气,排放最高的时候,装置稍有波动,数据……”刘爱华望向被阳光照得白花花的装置区,神色坚定:“我相信他们的操作,更相信我们的技术,放心吧。”
“采样口就在前边,请大家注意安全,多采几个样品,做好数据比对。硫磺烟气排放根据季节变化数据也有差别,特别在夏季,硫磺烟气排放含量是最高的,冬天最低。”刘爱华镇定地带领主管分析检测的几个专家走向采样出口。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此拉开序幕。
在此之前,已是石油加工研究所副所长的刘爱华接到一个电话:“你们的数据可能不准确,业内专家认为不可能达到100mg/m3以下。”对于个别专家的质疑,刘爱华很难过,自己和团队辛辛苦苦开发的成果怎么别人就不信?委屈之余,刘爱华冷静下来,谣言止于智者,能够一招制胜的方法就是现场的数据。与其煞费口舌地解释,不如让咱们实实在在的硫回收装置说话!让各项数据代言!数据来不得半点儿虚假,市场也不会接受丝毫虚假。
经过中国石化专家组分批次采样,多方数据比对,烟气二氧化硫的排放结果表明:分析指标全部小于100mg/m3,远低于国家标准。专家组也通过实地考察,打消了所有的疑虑,一致竖起了大拇指,现场响起一片掌声。
经历了这场品质之战,齐鲁的硫磺回收催化剂技术不仅没有被谣言击垮,反而名声大噪。随着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环保的紧迫性也越来越强,不少生产厂家主动联系到刘爱华,约谈合作事宜。
明眸温暖
刘爱华所带的团队,值得浓墨重彩,这个项目组的人员尽管学历不是最高的,但却是研究所里最能吃苦,最善于团队协作,最能啃硬骨头的。
课题组技术人员每次出差元坝提供技术服务,临淄至重庆花费7个小时,重庆市区到元坝镇320公里,需要倒车5次,最顺利的时候是8个小时。元坝镇到元坝气田净化厂10公里路程,没有公交可乘,只有私人摩托车和面包车。整个行程算下来,需要16个钟头。而在双方合作之初,剩下这10公里路程全部需要拼脚力。身背沉重的空气呼吸器、烟气分析仪等设备,课题组技术人员从未喊过一声苦累,相反,他们相互打趣:“老陶,你说说,咱们搞科研其实也挺浪漫,走在山间的小路上,路边的小花成片地开着,头顶着星星月亮,还有小虫子在叫,风花雪月,美景无限呢!”陶卫东半路打断:“风花雪月,咱们是风雪无阻,披星戴月,哈哈,苦虽苦了点儿,可咱们那成果都是花团锦簇的,累并快乐着!”
而元坝职工眼中的他们,个顶个儿是“拼命三郎”。“催化剂装填的时候,他们身背空气呼吸器,一身汗地在反应器里爬进爬出反复检查验证催化剂装填情况。装置开工的时候,课题组长刘剑利在控制室待了三天三夜,大伙儿谁都没见他合过眼。”“刘工真拼,咱们操作室这帮小伙子论起来,都挺佩服他。”“他们的服务周到细致,为我们解决了很多化验分析难题,服务态度好着呢!还有啊,他们也挺傻的,来来回回服务这么多次,大家都很熟悉了,他们从来不让我们到镇上接应一下,都是从天而降。”
刘爱华非常看重团队团结,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从不情绪化地乱发脾气,而是用温暖淡定的眸子看向四周,让情绪尽快平静下来。她常说:“项目组虽然没有顶尖的研发人员,就是一群臭皮匠也要顶得上一个诸葛亮!大家团结协作,刮起一场头脑风暴,才会有碰撞、有火花。”“有个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的团队,大家待在一起快乐地工作,试验才会有成果,没有一个团结的集体,一个人唱‘独角戏’做不好科研。”“集团公司为我们提供了科技创新最好的舞台,能不能演出‘彩儿’就靠我们自己。”新加入课题组的刘增让和徐翠翠也深有感触:“活是干得越多学到的东西就越多。”“在机会遍布、和谐互助的工作氛围中,谁也没有理由不认真学习,好好工作。”
刘爱华打电话与中国石化某单位洽谈技术合作事宜,对方不仅极力邀请她到场,合作态度也非常诚恳。这样的礼遇何止一次两次,大家平日里谈论起来,觉得刘爱华不仅在技术上是大拿,人格魅力以及与协作单位达成的良好沟通氛围、顺畅的工作渠道也是她事业成功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刘爱华经常和项目组同事交流:作为科研人员,更要重视团队协作的力量,无论是院所内部还是中国石化各兄弟单位,真诚阳光的心态、积极热情的配合不仅是大家合作共赢的基础,也是创造效益、体现价值最有效的方法。
所长许金山对这个团队更是赞誉有加:“刘爱华创新工作室将‘信任、尊重、关爱’作为工作室和谐三要素,以人性化的管理营造工作室的和谐氛围,为其稳定持续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近年来,他们不断加强与大专院校及设计单位合作,提高团队成员的技术技能,逐步形成以老带青、比学赶帮的学习型研究梯队。这个团队特别能吃苦,能战斗,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研究所内气氛团结和谐,其他课题组也干劲十足,争取为公司的科技创效多做贡献。”
硫磺创新团队实行以学科带头人为“魂”,技术骨干为“枝”、其他成员为“叶”的组织架构。团队积极转变思维方式,提高创新意识,与国家、总部的发展规划有机结合,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近年来,该团队先后与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山东三维石化工程公司、镇海石化工程公司等单位合作,成功开发了多种工艺,应用于国内近100套硫磺回收装置设计,实现了硫磺回收工艺和催化剂的国产化。团队充分发挥企业院所贴近生产,了解装置等优势,从工业装置节能降耗上寻找切入点,以提高企业效益为目的,高效地进行科研开发,肩负起为中国石化以及全国硫回收装置提供技术服务、开发新产品的重任,在技术转化、成果推广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集团公司为我们干事创业提供了机遇和平台,我们不但要成为国内一流,还要成为国际一流,让硫回收技术遍地开花,走出国门。”如今,刘爱华心中的那株蓝色“三叶草”,更加生机勃勃,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张力。硫回收技术的研发是她一开始就实打实、打心眼里认准了的事,这项科研项目充实而有深远意义,不仅能够实现清洁生产,降低污染,保障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最重要的是留住蓝天碧水,让我们与环境之间能够真正实现共生和可持续发展。
谈到硫磺项目组的发展目标,齐鲁石化研究院院长达建文在宏观上为创新团队规划了发展蓝图:“不久的将来,我们要打造国家一流实验室,让研发的起点越来越高,让硫磺回收技术和催化剂始终保持国际领先的地位,让科研之路越走越寬敞。”
蓝黄辉映
齐国故都临淄,始于西周,成于春秋。自古以来,齐国就一直物美水丰、人杰地灵,是文化隆盛之地,稷下学宫百家争鸣、兼容并蓄、学术自由。齐鲁石化研究院就坐落于此处,丰厚的人文历史背景与顶尖的科研院所相得益彰,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光彩与生机。
走进研究院大门,穿过一片玉兰树与院主干道两排高大茂盛的国槐到尽头,右转有一座4层的白色实验楼,石油加工研究所硫磺项目组的实验室就在这座楼的西部。在这里,两套硫磺微反装置,一套硫磺催化剂苛刻老化装置,一套硫化氢分解制氢装置,一套加氢微反评价装置,共计5套评价装置,静静伫立,随时整装待命。10间实验室,各自分门别类并排整齐地安放着4台色谱、30余件设备及分析仪器,催化剂表征仪器一应俱全。此外的2间库房,4间气瓶房,盛放着各类所需物料以及实验专用气体气瓶。硫磺实验室目前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催化剂评价装置及方法,且建立了行业催化剂标准评价方法,这里平均每天出具催化剂活性评价过程各组分含量、催化剂各项物化性质分析、新型硫回收工艺及催化剂活性评价各组分含量等几大类评价数据,所有分析数据累加每天多达50至60个。这些,仅仅是目之所及之处的“硬实力”。
20世纪70年代中期,硫磺项目组就已经开始从事硫磺回收和尾气处理催化剂的研究和生产,具有40多年硫磺回收催化剂开发经验与资质,是中石化系统唯一一家从事硫回收催化剂研究的单位。开发的LS系列硫回收催化剂及其组合技术获多项专利授权,是中石化26项优势技术之一,成功应用于齐鲁、燕山、镇海、茂名等200余套硫回收装置。在此过程中,项目组积累了丰富的装填、开工、保运、异常工况分析等经验,实实在在打造了硫磺回收催化剂成套技术的“软实力”。
先进的技术手段与高效能的科研运作带来顶尖的成果与效益,从一个只有一套评价装置、几台简陋分析仪器的课题组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从只有几项研究成果到如今的国内专利100余件,国外专利10余件,Ls-Degas成套硫磺回收工艺包的开发与研究,从只有齐鲁一家应用,到目前已完成了50余套工艺包的编制,完成30余套装置的开工改造运行。2017年硫磺组承揽课题总量23项,其中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1项,中石化课题11项。近几年来,获得中国石化、齐鲁石化各类奖项,2012年,齐鲁石化硫磺回收创新团队被授予“中国石化优秀创新团队”称号。而刘爱华也因为开拓创新,贡献突出,于2013年度被授予“山东省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4年被授予“第七届齐鲁巾帼发明家优秀奖”,是齐鲁石化公司获此殊荣第一人。同年,以刘爱华命名的“刘爱华创新工作室”成立,这是齐鲁石化第一批以个人命名的科研团队工作室。2015年,该工作室被评为“山东省劳模创新工作室”。
土地之育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位于鲁西平原腹地的莘县张楼村,是刘爱华的出生地。春天的平原桃花灿烂,秋季的田野一片金黄,冬季,白雪覆盖下的村庄安然静谧。尽管如此美丽,却依旧改变不了这个一千多人小村庄的命运,张楼村不仅位处贫困县,也是当地几个出了名的穷村之一。
小小的村庄有着各式各样的传奇,然而,村子里最传奇的,是刘爱华父亲老刘手中那块土地。每次刘爱华从外地回家,总会有热心的村民给她出考题:“你还能找到你家那块地不?”随即,憨厚善良的村民会带着钦佩与羡慕的表情一笑:“闺女,你家那地里一根杂草都没有!别看密密麻麻那么多庄稼,你去地头找找看看,没杂草的那块地就是你老刘家的!”
重情重义的刘爱华怎能忘记那块土地?那块承载着一家六口一年生计,承载着她所有童年记忆的土地!那块土地,整齐干净得让全村人惊叹,庄稼的品质与高产又让全村人羡慕和佩服。记得有一年父亲脚底板靠近脚心的地方,不小心被尖锐的镰头戳了一个半截拇指长的口子,农村缺医少药,养育着四个娃儿的父亲怎么也不舍得拿出钱来医治脚伤,就这样咬牙硬捱。到最后,父亲的脚底流了脓,干活的时候疼得直冒冷汗,走路一瘸一拐,父亲就停下来用毛巾擦干脓血,穿上鞋继续干活。人家田地里半晌儿能干完的活儿,父亲得从凌晨四点下地,一直在地里待到天色暗黑。直到收拾完地里最后一根杂草,倔强的父亲才肯一步一挪地回家吃饭。
作为大女儿的刘爱华看不下去,红着眼圈在父亲耳边轻言细语:“爹,咱那么轴干吗?地里多根草少根草庄稼照样长得好。”没想到一向温和的父亲突然反身回头,正言厉色道:“庄户人就是庄户人,我是个种地的,地里面有一根草也使不得!地里面有草,还叫种庄稼?”父亲的那番话掷地有声,至今在刘爱华耳畔回响。“地里面有草就不是真正的庄稼人”像一句人生箴言,深深触动了她,这句话一直留在刘爱华的记忆深处,时时默念自勉,成了她的座右铭。
土地不仅养育生命,土地同样也培育品质,尽管张楼村没有给刘爱华的成长带来丰厚的物质营养,但父亲的品格与智慧却深深滋养了刘爱华的精神世界,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地里没有一根杂草的精益求精,以及后天超拔的悟性和开阔式思维,都深深扎根在刘爱华的骨髓里,渗透到每一根血管之中。
尾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詩人艾青的这首著名诗篇,构成了刘爱华内心的真实写照。脚下这片广袤的热土,无论贫瘠还是富有,丰沛还是干涸,种子对于母土的情感和眷恋,那种血脉相连的痛楚,任何感情都无法与之替换。是的,唯有源自内心的热爱,才会不顾一切为这片土地奔走呼号,才会把青春无怨无悔地交付岁月,才会用赤子之心迫切地想要为祖国母亲做些什么,哪怕是绵薄之力,也会尽心尽力倾情所向。
刘爱华,是中国石化这片热土上守护者队伍中的杰出代表,她带队研发的Ls-Degas硫磺成套回收技术,从一个行重于言的承诺到变成璀璨的现实,从一棵娇弱的幼苗到长成顶天立地的大树,从只有齐鲁一家应用到全国各大炼化遍地开花,折射出一个伟大时代的传奇。
“硫磺”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更凝结为一种坚定不屈的精神之光,彰显出一种豪迈气度。刘爱华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她之所以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非凡业绩,正是因为她的内心始终燃烧着一束明亮的火把,为祖国、大地和人民输送全部的能量和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