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吴山》周龙兴散文赏析

窗含西岭千秋雪,古人诚不欺我们!前些天看新闻,说是成都市民很惊喜在自家窗前,看到了大诗人一千多年前看到的风景。这是要怎样的一个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成就如此欢愉的一份赏心悦目。

我在二千多公里外的吴地,在盛夏的江南,看到这样的新闻,心里多少是有些嫉妒的。去年十月曾入蜀,窗含西岭千秋雪是来成都的一个理由,只是寻寻觅觅,终不得见。一千多年前大诗人眼前的寻常风景,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已然稀缺至极。在那个注定被记住的属于成都的日子里,当看到海市蜃楼般的一百多公里外的西岭雪山时,我想再热的天,身心都是凉快的。

其实我的窗前,也有这样的一处风景。时值盛夏,气温连连刷高,天气却是出奇的好。天空澄澈,一碧如洗,白云朵朵,时缓时舒。在这样的水晶天里,视野非常的开阔,几十公里外的常熟虞山,化成一抹青黛,静静的在天际线那头。然后时不时在我闲暇放空时,带给我丝丝清凉。

十里青山半入城,说的就是常熟虞山,点点吴山之一。吴地江南这一带的山都不高,一般海拔二三百米。而我觉得在江南鱼米之乡,这两三百米刚刚好,不显得突兀。近了可以顺势开始一座城市的最初營建,远了也是幅秀美水墨山水图。

对了,文化的江南不能没有山。典型的是园林。园林里有一类见山楼的建筑,通过借景的手法借园外几十公里外的真山。只是跟窗含西岭千秋雪一样,随着城市天际线的拔高,见山楼同样也快成了只属于前人的风景。园林里还有假山,通过匠人推山叠石,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

这都是前人的奇思妙想,到了新世纪,当年已退休的贝聿铭欣然接受家乡的邀请,设计一座新的苏州博物馆时,考量的却是现代人的智慧。现在的我们步入崭新的苏博新馆,远远便能看到正前方用片条石勾勒出的近山远山。相比于隔壁拙政园的假山,这是一种另辟蹊径。可我看着这像极了我窗前的那抹青黛,我想这更多的是一份返璞归真吧。

木渎也有园林,但我们对木渎的第一印象是古镇。很多城里的苏州人,来木渎古镇游玩时,发现那些在古城园林里已然看不到的远山,就在眼前,就是路的对面。更欣喜的是木渎也有几处可以媲美古城园林的园子,我想他们流连在严家花园里,更多的是因为在园子的假山上回眸看到了秀丽的灵岩山的身影。这是属于木渎古镇的魅力。

之前曾在木渎旅游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的缘故,我会隔三差五来一次木渎。这个夏天,又来木渎。我从翠坊桥下车,穿过山塘街,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径自来到了灵岩山脚下。木渎古镇与灵岩山只是一街之隔。

盛夏,我来爬一座吴山。拾级而上,左边茂林修竹,右边青松翠柏,热汗盈盈,却是难得的清凉,那是山的馈赠。爬了半个小时左右,感觉快撑不住时,听到身边有人说再走几步就是山顶了。又不无感慨,这二三百米的海拔如此相宜妥帖。待到山顶,清风徐来,二三百米依然能俯瞰,木渎的繁华一览无余。还能看到古镇的那一头,另外的一座吴山。

吴山点点,“愁”是前人给的,但现在的我们更多赋予了爱怜的意思,其实我们心底是喜欢着这片风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