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郝敬训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王昌龄
王昌龄借汉代班婕妤在长信宫中的故事而写的《长信秋词》五首,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宫女们的哀怨之情。这是其中的第一首,描写了一位年轻宫女在一个不眠秋夜的感受,诗人对其被剥夺青春自由、禁锢深宫、过着寂寞冷清生活的悲惨遭遇表示了同情,也从一个侧面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这首诗词约义丰,委婉含蓄,景语凄切,情意绵绵。初读之后,只觉景占全篇,似无人动;再读之时,便见景中人影,西风黄花,而为诗人精巧的构思击节了。
首句写景破题。以叶黄状秋固属常法,然冠以“金井”,便构成特定环境。皇宫虽有深院重门,也难挡秋之肃杀,生活在这里的宫女们将会是怎样的命运呢?金井、梧桐难道就别无深意和暗示吗?
“珠帘”句写宫院秋夜之景。一个“霜”字,使阴冷悲凄之气氛全出。严霜铺地,百花凋零,恰似如花宫女之被摧残,被幽禁,被冷落。“珠帘不卷”,含蓄朦胧,耐人寻味。杜牧《阿房宫赋》中的“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实则实矣,然不免太露了。
诗人写景采取了由远及近、移步换形的手法,先远,再中,而近;自庭院,至房门,而室内。第三句便写了宫女卧室。室内可写之物甚多,诗人只挑选“熏笼”、“玉枕”是颇费斟酌的。“无颜色”三字,更是内蕴无穷:此地既无上幸,所用之物当然无需更新,此其一;昏黄的灯光,给什物抹上一层黯淡的色彩,此其二;在被冷落的宫女眼中,室内之物均无光泽,包括自己的青春年华,此其三;遭遇冷落、情怀悲凉的宫女,没有心思梳妆打扮,浓施粉黛,终日柳眉紧锁,以泪洗面,岂能有“颜色”?此其四也。于是不难看出,诗人写景状物,实为写人。
末句有“千呼万唤始出来”之妙。“卧听南宫清漏长”,一个无主句。主语呢,当然是宫女。至此,诗人还有意使用朦胧之笔,造成隔雾观花的情景,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多么漫长、难眠、煎熬人的秋夜呵!宫女们大概已经习惯了这种幽寂冷凄的生活吧,连辗转反侧,轻怨低叹都没有,只是蜷曲静卧,神思凝滞,唯有皇帝驾幸的南宫的漏声传入耳鼓,敲击着已干涸的心田。一个“清”字,一个“长”字,更渲染了凄清气氛,增强了悲剧效果。清漏声长,愁思更长,诗到此终,余韵无穷。
唐代以宫怨为题的诗很多,但描写大多直露。王昌龄这首《长信秋词》构思奇妙,不落俗套。远远着笔,迤通写来,于真切之中设幻,在朦胧背后写实,虽短仅二十八言,却摇曳多姿,情景相生。故能传诵千秋,享誉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