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

作者: 杜学忠

如残叶溅

血在我们

脚上,

生命便是

死神唇边

的笑。

半死的月下,

载饮载歌,

裂喉的音

随北风飘散。

吁!

抚慰你所爱的去。

开你户牖

使其羞怯,

征尘蒙其

可爱之眼了。

此是生命

之羞怯

与愤怒么?

如残叶溅

血在我们

脚上,

生命便是

死神唇边

的笑。

李金发

李金发是饱吸了波特莱尔、魏尔仑等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奶水和西方“世纪末的果汁”开始写诗的。和前辈象征派大师一样,李金发也认为只有坟墓和死亡才是真实而永久的东西,歌唱死亡是他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在他笔下,死亡不但不是可怕的,反而是美丽的:“死!如同晴春般美丽,季候之来般忠实”,“他终久温爱我们。”(《死》)“抛掷残骨在炎日之下,接受新月与微风的友谊。”(《断送》)在《有感》这首诗里,起句即以一个新奇而含蓄的比喻活画出一幅死亡降临时的景象:象秋风吹落在脚边的残叶在生命结束前还闪出血一般的殷红一样,人的死亡也不过是挂在死神唇边迷人的微笑。死亡本来是悲哀恐怖的,诗人却用“溅血”、“笑”这些鲜丽明亮的字眼把它写得如此惊警而富有诗意。艺术的神技使“恐怖”穿上了“美”的衣裳,同时又不失其要质。这句诗的喻体“残叶溅血”与本体“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在普通人眼中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而诗人却能在不伦不类的事物中找出互相关联的特征,把表面看去互不联属的观念用“远取譬”的方法,不合常理的搭配在一起,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这种“观念联络的奇特”,不仅增强了抒情的力度和意象的新颖感、造成一种飘忽不定的朦胧美,而且由于它与习惯的想象和比喻拉开了较大的距离而扩展了读者想象的天地。同时,透过这个观念联络奇特的抒情意象,还能引导读者进行深层思考、悟出一个深邃的人生哲理:人的生和死近在咫尺,生命是极其短促的。

既然如此,人们又何必苦苦追求过眼云烟般的浮名虚誉呢?还是到“半死”的月下去高歌狂饮,扑入美人怀抱去寻求欢乐和慰藉吧。诗的三、四两节,便是以第三者口吻叙述这种情景:诗中那位主人公,在暗淡的月光下,喝得酩酊大醉,唱得喉音嘶哑,不成调的歌声在旷野里随风飘散。诗人对他说:“还是回去抚慰你所爱的人吧!”于是,他便趔趄着脚步破门而入,顾不得洗去脸上的尘土就抱起美人亲昵寻欢,使那位被突如其来的亲昵弄得不知所措的刚从梦中惊醒的美人羞嗒嗒、怯生生,不敢睁开美丽的眼睛。“征尘”是指代刚刚高歌狂饮过的男子,“其”字是指代那位不胜“羞怯”的女性。这里明明是写男女亲呢,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然而,纵酒高歌、寄情女色,就是人生的全部和真谛吗?诗人似乎又不满于这种生命的沉沦,因此发出了“此是生命之羞怯与愤怒么?”这样怀疑的呼声。诗人的内心是痛苦而矛盾的。

《有感》的思想内容,不过是“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这一古老主题的翻版和重复。同样的主题,李白是直抒胸臆、引吭悲歌:“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而李金发却是以新奇的比喻形象、神秘暗示的场景镜头和首尾呼应的复沓旋律,把这个颓废而并不陌生的人生哲理凝聚在朦胧的意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