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原文】

臣前蒙陛下问及本朝所以享国百年,天下无事之故。臣以浅陋[123],误承圣问,迫于日晷[124],不敢久留,语不及悉,遂辞而退。窃惟念圣问及此,天下之福,而臣遂无一言之献,非近臣所以事君之义,故敢昧冒而粗有所陈。

伏惟太祖躬上智独见之明,而周知人物之情伪,指挥付托必尽其材,变置施设必当其务。故能驾驭将帅,训齐士卒,外以扦夷狄,内以平中国。于是除苛赋,止虐刑[125],废强横之藩镇[126],诛贪残[127]之官吏,躬以简俭为天下先。其于出政发令之间,一以安利元元为事。太宗承之以聪武,真宗守之以谦仁,以至仁宗、英宗,无有逸德[128]。此所以享国百年而天下无事也。仁宗在位,历年最久[129]。臣于时实备从官,施为本末,臣所亲见。

尝试为陛下陈其一二,而陛下详择其可,亦足以申鉴于方今。伏惟仁宗之为君也,仰畏天,俯畏人;宽仁恭俭[130],出于自然,而忠恕诚悫,终始如一。未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终不忍加兵[131]。刑平而公,赏重而信。纳用谏官御史,公听并观,而不蔽于偏至之谗。因任众人耳目,拔举疏远,而随之以相坐之法[132]。盖监司之吏以至州县,无敢暴虐残酷,擅有调发以伤百姓。

自夏人顺服,蛮夷遂无大变,边人父子夫妇得免于兵死,之而中国人安逸蕃息,以至今日者,未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不忍加兵之效也。大臣贵戚、左右近习,莫敢强横犯法,其自重慎,或甚于闾巷之人,此刑平而公之效也。募天下骁雄横猾以为兵,几至百万,非有良将以御之,而谋变者辄败;聚天下财物,虽有文籍,委之府史,非有能吏以钩考,而断盗[133]者辄发;凶年饥岁,流者填道,死者相枕,而寇攘[134]者辄得。此赏重而信之效也。大臣贵戚、左右近习,莫能大擅威福,广私货赂,一有奸慝[135],随辄上闻。贪邪横猾,虽间或见用,未尝得久。此纳用谏官、御史,公听并观,而不蔽于偏至之谗之效也。自县令京官以至监司台阁,升擢之任,虽不皆得人,然一时之所谓才士,亦罕蔽塞而不见收举者,此因任众人之耳目,拔举疏远,而随之以相坐之法之效也。升遐[136]之日,天下号恸,如丧考妣[137],此宽仁恭俭,出于自然,忠恕诚悫[138],终始如一之效也。

然本朝累世因循末俗之弊,而无亲友群臣之议。人君朝夕与处,不过宦官女子;出而视事,又不过有司之细故。未尝如古大有力之君,与学士大夫讨论先王之法,以措之天下也。一切因任自然之理势,而精神之运有所不加,名实之间有所不察。君子非不见贵,然小人亦得厕其间;正论非不见容,然邪说亦有时而用。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监司无检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转徙之亟[139]既难于考绩,而游谈之众因得以乱真。交私养望[140]者多得显官,独立营职者或见排沮[141]。故上下偷惰取容而已,虽有能者在职,亦无以异于庸人。

农民坏于繇役[142],而未尝特见救恤,又不为之设官,以修其水土之利。兵士杂于疲老,而未尝申敕训练,又不为之择将,而久其疆埸之权。宿卫则聚卒伍无赖之人,而未有以变五代姑息羁縻[143]之俗;宗室则无教训选举之实,而未有以合先王亲疏隆杀[144]之宜。其于理财,大抵无法,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忧勤而国不强。赖非夷狄昌炽[145]之时,又无尧、汤水旱之变,故天下无事,过于百年。虽曰人事,亦天助也。盖累圣相继,仰畏天,俯畏人,宽仁恭俭,忠恕诚悫,此其所以获天助也。

伏惟陛下躬上圣之质,承无穷之绪,知天助之不可常恃,知人事之不可怠终,则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臣不敢辄废将明之义[146],而苟逃讳忌之诛。伏惟陛下幸赦而留神,则天下之福也。取进止。

【注释】

[123]浅陋:浅薄鄙陋。

[124]日冕:指日影。此处指时间流逝。

[125]止虐刑:指宋太祖慎刑罚。

[126]废强横之藩镇:即杯酒释兵权之事,指宋太祖释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诸人的兵权。

[127]贪残:贪墨残暴。

[128]逸德:以过恶为德。

[129]仁宗在位,历年最久:宋仁宗名祯,宋真宗第六个儿子,即位时只有十三岁。太后刘氏主政十一年后,开始亲政。宋仁宗1063年去世,在位四十二年。是北宋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

[130]宽仁恭俭:对人宽厚仁慈,对己厉行简素。

[131]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终不忍加兵:此为粉饰之词。宋仁宗时,国力积弱,对契丹和西夏屈己求和,岁输币绢。

[132]相坐之法:举荐人为官,如果被举荐者在任时贪赃枉法,则举荐者也受同等罪罚。

[133]断盗:《宋文鉴》写作“欺盗”。指欺瞒盗窃库府财物。

[134]寇攘:寇:劫取。攘:侵夺。寇攘者指在大灾大难之年为寇贼进行攘夺行为的人。

[135]奸慝(tè):指奸恶的人。

[136]升遐:帝王死去的婉辞。

[137]考妣(bǐ):考:父亲。妣,母亲。

[138]诚悫(què):诚朴;真诚。

[139]转徙之亟:亟:屡次。转徙之亟:指官员迁转次数很多。

[140]交私养望:指私下交结,互相吹嘘,以博取声望。

[141]排沮:排斥抑制。

[142]繇役:繇,通“徭”。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

[143]羁縻:引申义为笼络控制。

[144]隆杀:犹尊卑、厚薄、高下。

[145]昌炽(chì),指兴旺,昌盛。

[146]将明之义:指大臣辅佐襄赞君主之义。

【译文】

此前我承蒙陛下问到我朝之所以统治了上百年,天下太平无事的原因。我因为浅薄无知,错蒙皇上询问,由于时间紧迫,不敢长时间留在宫中,话还来不及说完,就告辞退朝。私底下想到皇上问到这个问题,乃是天下的福气,而我却没有献上一句中肯的话,这不是皇上身边官员效忠君主的态度,所以敢于不揣冒昧粗略地说说我的看法。

我认为太祖具有极高的智慧和独到的见解,也能详尽地了解各种人物的真伪,指挥任命,一定做到人尽其才,设置变革措施,一定能够符合现实情况。所以能够驾驭将帅,练好兵卒,对外抵抗外族入侵,对内靠他们来平定动乱。于是废除苛捐杂税,禁止酷刑,废除强横的藩镇势力,诛杀贪婪残暴的官吏,自身俭朴,为天下做出了榜样。太祖在制定政策发布命令的时候,一切以百姓的平安和利益为准则。太宗继承了太祖的聪慧勇武,真宗保持了太祖的谦恭仁爱,到了仁宗、英宗,也没有失德的行为。这就是之所以我朝能够统治上百年,且天下太平的缘故。仁宗做皇帝,时间最久。我当时担任侍从官员,所作所为,从头到尾,都是我所亲眼看到的。

我试为陛下陈说其中的几条,陛下仔细考虑一下,选择可取之处,也足以用作今天的借鉴。我想仁宗作为一位君主,对上敬畏天命,对下敬畏人民;宽厚仁爱,谦恭俭朴,出于天性;忠恕诚恳,始终如一。没有随意挑起一场战争,没有随意杀过一个人。审理案件尽量使犯人能够活下来,他特别憎恨官吏对百姓的残暴骚扰。宁肯委屈自己输送钱财给辽、夏,却始终不忍心对他们开战。刑罚轻缓而公正,赏赐很重而守信用。采纳谏官、御史的建议,多方面听取意见并进行仔细观察,而使自己不受偏见谗言的蒙蔽。依靠大家的耳目,选拔举荐关系疏远的人才,且依靠连坐之法,制约举荐人才的官吏。从监察官吏到州、县的官员,没有人敢暴虐残酷、擅自增加赋税徭役,来损害老百姓。

自从西夏顺服以后,蛮横的外族就没有大的动静,边境百姓、父子夫妇,能够免于战争造成的伤亡,而内地的人民,安定和平繁荣兴旺,一直到今天,这是因为没有随意挑起一场战争,没有错杀一个人,审理案件尽量使犯人能够活下来,反对官吏对百姓的残暴、骚扰,宁肯委屈自己输送财物给辽、夏外族,而不忍心对他们开战的结果。王公大臣,皇亲国戚,身边的近臣,没有人敢骄横违法,他们自重谨慎,有的甚至超过平民百姓,这是刑罚轻缓而公正的结果。招募天下骁雄强横奸诈之徒作为士兵,几乎达到百万,即使没有良将来统帅他们,阴谋叛乱的人也很快就败露;聚集天下的财物,虽然有账册,把这些交给府吏管理,即使没有贤能的官吏来检查考核,贪污偷盗的人也能很快就被揭发出来;水旱灾年,逃荒的人堵塞了道路,尸横遍野,而抢夺财物的强盗立刻就被捕获,这是重赏赐而守信用的结果。王公大臣、皇亲国戚、身边的侍从官吏,没有人敢大肆作威作福、到处钻营受贿。一有奸邪不法的事,随即上级就知道了;贪婪奸邪强横狡猾之徒,即使偶尔被任用,也不能够长久。这是采纳谏官、御史的建议,广泛地听取意见,而不受偏见的谗言所蒙蔽的结果。从县令、京官,到监司、台阁,提拔任用,虽然不能全部称职,但是闻名一时的所谓有才能的人,也很少被埋没不被任用的。这是依靠众人的耳目,选拔推荐关系疏远的人才,且依靠连坐之法制约的结果。仁宗驾崩的那一天,天下的人民放声痛哭,如同死去了父母,这是他宽厚仁爱谦恭俭朴,出于本性,忠恕诚恳,始终如一的结果。

但是,本朝几代墨守衰风颓俗的弊病,却没有皇亲国戚和诸位臣子来讨论。和皇上朝夕相处的,不过是宦官宫女;出来处理政事的,也不过是有关部门的小官,没有像古代大有作为的君主那样,和学士、大夫们讨论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方法,并把它实施到天下。一切听任自然的趋势,而主观努力却有所不够,名义和实际效果之间的关系,没有加以考察。君子并不是不被容纳,但小人也能够混进来。正确的论断并不是不被采纳,但不正确的怪论也有时候被采用。凭着写诗作赋博闻强记来选拔天下的士人,而没有学校培养造就人才的方法;以科名贵贱资历深浅排位朝中的官位,而没有考核官吏实绩的制度。监司部门没有设置检查的人,守将不是选拔上来的贤臣。官员频繁地调动,难于考核实绩,所以夸夸其谈的人,因而能够乱真。结党营私,猎取名望的人,大多数得到了显要的职务,不靠别人,勤于职守的人经常被排挤。所以上下级之间偷奸耍滑互相吹捧,虽然有能干的人在职,也和平常人没有什么区别。

农民受到了徭役的牵累,没有看到特别的救济抚恤,又不为他们设置官员,兴修农田水利;士兵中混杂着老弱病员,没有加以告诫整顿,又不替他们选拔将领,让他们长久地掌握守边任务。保卫都城的是一些兵痞无赖,没有改变五代的纵容、笼络的坏习惯;皇室成员中没有教导训练、选拔推荐的情况,因而不能符合先王亲近疏远、升官、降职的原则。至于管理财政,基本上没有法度,所以虽然皇上俭朴节约而人民却不富足,虽然皇上操心勤勉而国家却不强大。幸好不是夷狄昌盛的时候,又没有尧、汤时代水涝旱灾的特殊情况,所以天下无事,超过百年。虽然是人努力的结果,也靠了上天的帮助。原因是几代圣君相传,对上敬畏天命,对下敬畏人民,宽厚仁爱谦恭俭朴,忠恕诚恳,这是他们之所以获得上天帮助的缘故。

我想陛下具备最为圣明的品质,继承无穷无尽的帝业,知道不能长久地依靠上天的帮助,知道人事不能始终懈怠下去,那么大有作为的时候正在今天。我不敢随意放弃臣子应尽的职责,而只顾躲避触犯忌讳可能遭到的惩罚。恳请陛下宽恕我并留意我的话,那就是天下人的福气。提议恰当与否,还请陛下明鉴。

【解析】

这篇文章是王安石从当时北宋实际情况出发,为宋神宗总结历史经验、阐明变法主张的一篇名作。公元1067年,宋神宗即位,召王安石为翰林学士。熙宁元年四月,神宗诏王安石越次入对,问以百年无大变是什么缘故,王安石回去之后,就写下这篇《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向神宗奏呈。

文章前一部分分析了宋朝百余年间太平无事的原因,后一部分尖锐地揭示了当时太平景象下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详细分析了臃肿的官僚机构,指出了农民的贫困痛苦、军队的软弱无力、财政的空虚困难等社会危机,说明了变法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表现了对现实政治敏锐的观察和清醒的认识。这篇文章为他次年开始的变法吹响了进军号。

整篇文字层次分明,有很高的概括性,全篇一气呵成,结构紧凑而分明,充分显示了王安石布局谋篇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