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老子·信言不美章(原第八十一章)》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老子·信言不美章(原第八十一章)》原文鉴赏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注释】 ①信言:真实的话。美:华丽。 ②善者:善于言谈、论辩的人。 ③博:广博。 ④积:积,私藏。 ⑤与:给予、奉献之意。 ⑥利:对物对人有利。不害:不害物害人。

【今译】 真实的语言不讲华美,华美的语言往往不真诚;善于言谈的人不轻易论辩,好辩之人不见得真正善谈;富有真知的人不求广博,追求广博的人就不能够深入而求得真知。圣人不私自积藏,而积极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加富有;慷慨地施舍与人,反而收获更多。自然之道,福利万物而不加害;人间的法则,应积极辅助引导而不争功。

【总案】 于此章,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子作为一个深邃的哲学家所具有的敏锐的洞察力和博大无私的爱。

真诚的言辞因出于内心,所以不加修饰;而巧佞者之言千方掩盖真象。因此“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于言谈者深知真理之所在,止于真理,不愿论辩;而巧辩之人假于诡怪之词而出邪说。因此“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具有真知灼见之人技专于一,精于一,故不求广博;而务求广博者,必定浮华于物,不专不精,所以也无从获取真知。这就是“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这三条为我们提示了做人的准则。

老子之书,在很多时候是为统治者献计献策的,而此章则郑重地向统治者提出了要求:不积私,多为别人,多给别人,多利别人,多让别人。只有如此,才符合天道,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廖廖数字,老子温良宽厚而仁爱的形象已经婉然于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