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辛公义传》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品:《隋书》

简介

《隋书》,唐魏徵等撰。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为唐初官修史书之一。记述隋朝38年间的史事。

魏徵(580—643),唐魏州曲城(今河北馆陶)人。唐贞观七年(633年)任侍中。曾主持梁、陈、齐、周、隋诸史的编撰。《隋书》帝纪和列传部分是贞观三年至十年间,由魏徵主持编修的。参加编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人。自贞观十五年起,于志宁、李淳风、韦安仁、李延寿等人,又奉命为《隋书》续修史志。先后由令狐德棻、长孙无忌二人监修。至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完成。此书收录了有隋一代所发生的主要历史事件及大多数重要历史人物,比较全面地记载了隋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情况,保存了不少重要史料。《隋书》的志写得最好。《刑法志》中记载了《隋律》。《隋律》是我国现存古代法典中最早的一部。《经籍志》创立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成为旧目录书籍分类的标准。

辛 公 义 传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祖徽,魏徐州刺史。父季庆,青州刺史。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建德初,授宣纳中士。从平齐,累迁掌治上士、扫寇将军。高祖作相,授内史上士,参掌机要。开皇元年,除主客侍郎,摄内史舍人事,赐爵安阳县男,邑二百户。每陈使来朝,常奉诏接宴。转驾部侍郎,使往江陵安辑边境。七年,使勾检诸马牧,所获十余万匹。高祖喜曰:“唯我公义,奉国罄心。”

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閤。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时山东霖雨,自陈、汝至于沧海,皆苦水灾。境内犬牙,独无所损。……

仁寿元年,追充扬州道黜陟大使。豫章王暕恐其部内官僚犯法,未入州境,预令属公义。公义答曰:“奉诏不敢有。”及至扬州,皆无所纵舍,暕衔之。及炀帝即位,扬州长史王弘入为黄门侍郎,因言公义之短,竟去官。吏人守阙诉冤,相继不绝。后数岁,帝悟,除内史侍郎。丁母忧。未几,起为司隶大夫,检校右御卫武贲郎将。从征至柳城郡卒,时年六十二。子融。

注释

①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 ②天和:北周武帝宇文邕年号(566—571)。 ③露门学:露,通“路”。路门为古代王侯宫廷最里层的正门。路门学即设于路门附近的学府。 ④建德:北周武帝年号(572—577)。 ⑤高祖:指杨坚,后来为隋高祖。 ⑥开皇元年:隋文帝杨坚年号,元年为589年。 ⑦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一带。 ⑧岷州:因南有岷山得名。治溢乐县(今岷县)。辖境相当今甘肃岷县一带。 ⑨差(chài):同“瘥”,病愈。 ⑩使君:刺史的别称。 牟州:春秋有牟国,西汉置县,治今山东莱芜市东。随牟州,或即在此。 豫章王暕:(585—618),隋炀帝次子,字世朏,小字阿孩。开皇十三年(593年)封豫章王。 ⑬柳城郡:隋炀帝初置。治柳城县(今辽宁辽阳市)。辖境相当今辽宁锦州、朝阳市大部与锦西市、绥中县、兴城市全部以及河北秦皇岛市小部分。

译文

辛公义是陇西狄道人。祖父名徽,西魏时做徐州刺史。父亲名季庆,当青州刺史。辛公义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亲自传授典籍。北周天和年间,作为良家子当太学生,以勤苦出名。奉召进入露门学,要他学习高深学问。每月奉命在皇帝面前跟大儒讲论,经常被赞赏,同龄人羡慕他。建德初年,授予宣纳中士的官职,跟从一起出征南齐,多次升迁到掌治上士、扫寇将军。高祖杨坚在北周当宰相的时候,授予辛公义内史上士,参与机密事情。隋开皇元年,担任主客侍郎,奉派到江陵去做安抚工作。开皇七年,出差检查各地养马情况并征调马匹,得到十余万匹。高祖高兴地说:“只有我的公义,倾心为国家效劳。”

随军参加平陈战争,因功被任命为岷州刺史。当地风俗对疾病恐惧,如果家中有人生病,就全家避开病人,父子夫妻也不相互照顾,互敬互养的伦理遭破坏,由于这样,得病的人大多死亡。公义感到不对,要改变这种风俗。由此分派官吏巡视辖境之内,凡生了病的,都用床装运了来,安置在官府里。热天疾病流行时,病人多时有几百人,厅堂走廊都住满了。公义亲自设置一副卧具,一个人坐在那里,一天到晚处理这件事。所得的俸禄,全部用于买药,替他们请医生看病,亲自劝他们吃东西,这些人终于全康复了。于是把他们的亲属叫来宣传道:“死生由命运支配,相互间没有牵连,以前你们把病人丢弃不管,所以就死了。现在我把病人集中起来,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如果说毛病一定传染,那得不死,不可能生了病再好起来!你们别信病人一定会把疾病传给你们。”那些病人的小辈既惭愧又感谢地告别而去。以后有人如得病,赶快送到刺史那儿,如他家没有亲属,就留下来收养在家。由此慈爱之风开始兴起,陋习恶俗慢慢变革,整个州境内称颂他为“慈母”。

后来调任牟州刺史,刚到任,先到监狱去,就在监狱附近随便住下,亲自检查审问。十余天里,基本上都做出了结论,才回到办公正房里去。接手新的诉讼案子,都不搞文案,派当天值班的助手一人,坐在旁边讯问。如果事情结束不了,应该拘禁的,公义当晚就睡在办公室,不办完事始终不回到卧室休息。有人劝说道:“办案这类事总有个过程,刺史为什么要自讨苦吃呢!”他回答说:“刺史无德可以引导大家,假如让百姓关在监牢里,哪有把人押在牢里而自己心安理得的。”犯罪的知道了这些话,都内心佩服。以后有要想打官司的,他们家乡的父老总劝导说:“为这类小事争讼,怎么忍心有劳刺史呢?”于是双方各让一步而停止了争讼。那时山东连下大雨,从陈、汝一直到沧海各地,都被水灾困苦。牟州境内地势七高八低不平坦,但唯独不受损失。

仁寿元年,附加一个差使,当扬州道黜陟大使。豫章王暕担心他下级内官僚犯法,公义还未进入州境,预先叫人向公义打招呼。公义答复说:“遵从诏命不敢存私心。”等到了扬州,对违法乱纪者都没有放松,暕记恨在心。到炀帝即位,扬州长史王弘进宫当了黄门侍郎,借机说公义的坏话,公义终于丢了官。官吏守候宫门为公义诉冤的,接连不断。以后几年,炀帝省悟公义受了屈,任命他为内史侍郎。母丧守孝。不久,起用为司隶大夫,检校右御卫武贲郎将。跟随出征到柳城郡时去世,当时六十二岁。儿子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