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久洪《蟹工船》东方文学名著鉴赏

作者: 俞久洪

【作家简介】小林多喜二(1903—1933)是日本杰出的无产阶级作家,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出生于日本北部秋田县一个佃农家庭。4岁时,因家庭生活困难,随父母投靠北海道小樽市的伯父。1921年,在伯父资助下,进小樽高等商业学校学习。1924年毕业后,在北海道拓殖银行小樽分行当职员。早在上学期间,他就爱好文艺,并开始文学创作。1923年起,在刊物上发表作品。他早期的代表作有《龙吉和乞丐》、《杀人的狗》、《泷子及其他》等,描写了北海道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自发反抗。1926年至1927年,日本工农运动蓬勃发展,他努力学习马列著作,并参加小樽的工人运动。他阅读了叶山嘉树和高尔基的作品,参加革命作家组织的活动。在1928年元旦的日记中,他宣称自己“在思想上坚决走向马克思主义。”当年,日本反动政府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三·一五”事件,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者惨遭逮捕和镇压。事后,他通过调查,以满腔革命义愤写下了中篇小说《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痛斥法西斯军警的暴行,热情颂扬被捕的革命者在残酷刑讯中的英勇斗争。小说引起巨大反响,作者的无产阶级作家的地位,也立即为人们所确认。次年,他的中篇小说《蟹工船》发表,在文坛上引起轰动,同德永直的长篇《没有太阳的街》一起,被誉为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双璧。同年,他因发表《在外地主》,揭露银行勾结地主剥削农民的罪行,被银行开除。1930年,他移居东京。1931年,被选为无产阶级作家同盟书记长,同年10月加入日本共产党。1932年,由于反动政府的残酷镇压,他被迫转入地下,担负起领导整个革命文化团体的重任。1也在紧张、艰险的革命斗争之余,坚持创作活动,创作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他写下了《为党生活的人》、《转折时期的人》等小说,塑造了领导工人斗争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形象。其中《为党生活的人》是他的代表作。1933年2月20日,他不幸被捕,当天遭严刑拷打致死。

小林多喜二一生共创作了10多部中长篇小说,50多篇短篇小说,还有不少文学评论、散文、书信、日记等。他的小说的基本主题是工农群众的苦难和斗争,他的创作不仅为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也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他的主要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享有世界声誉。

《蟹工船》,叶渭渠译,载《小林多喜二小说选(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

【内容提要】在北海道的函馆,一艘名叫“博光丸”的蟹工船(指在海上捕捞螃蟹并加工成罐头的工厂船)即将出海。船舱的空气沉闷,散发出一股烂水果般的酸臭味,还夹杂着大粪一般的臭气,被资本家骗上船当廉价劳动力的人当中,有失业工人,有破产农民,有来自各地的失学少年。

出海后,刮起了狂风。船上装着八条川崎船(捕蟹用的帆船),船员和渔工们不得不顶着严寒,冒着生命危险,在巨浪的冲刷下,把这些船拴紧。监工浅川毫不含糊地说:“你们这号人的一两条命算得了什么!如果卷走一只川崎船,那可就不得了哩!”

船在暴风雨中行进,半夜接到蟹工船“秩父号”发来的紧急求救信号。船长下令绕道去营救,却被浅川制止了。他蛮横无礼地对船长说:“这条船只有我说话才算数。你要是去援救,就要耽误一周的活儿。何况‘秩父号’订了很高的保险费,沉了反倒有赚头呢。”原来,蟹工船全是在日俄战争中受了伤,搁置20多年的报废船,现在又乔装打扮出海了。大老板们为了追求高额利润,根本不顾工人死活。由于浅川见死不救,“秩父号”沉没了,船上425人生死不明。

海上又起风暴了,警报呜呜作响。本来,浅川早已接到邻船发来的狂风预报,让把已放出的川崎船叫回来,但他却压住不叫,他根本不把渔工当人看待。渔工们知情后,无比愤怒。川崎船在暴风雨中返船,受尽折腾的渔工们一登上甲板,就都昏厥过去了。有一条船同渔工一起失踪了。渔工们十分难受,认定这是浅川的罪过,并表示要为难友们复仇。过了三天,那条失踪的船突然平安回来了。原来,他们被特大暴风雨冲到俄国人的海岸上,被附近的俄国人搭救了,受到亲切、周到的照顾。俄国人虽然同他们语言不通,但他比着手势说话,由一个中国人翻成日语。他要渔工们以俄国为榜样,团结起来,打倒不干活的剥削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他们在俄国人那儿的见闻,回来后一讲,大家都听得入了迷。

浅川为了提高劳动效率,特地在船员和渔工、杂工之间组织劳动竞赛,把双方搞得精疲力尽。他又软硬兼施,一面向得胜一方发奖品,一面声言对干活最少的人将施以“烙刑”,还说什么:“为国家干活嘛,就如同打仗,死也得干。”一名学生在干活时晕倒了,浅川拿一桶水狠狠地泼在他脸上,硬说他假装害病,把他捆绑在车床的铁柱子上示众。渔工们再也忍受不了这地狱般的生活了,他们不约而同地慢吞吞地干活,船员们意识到是浅川让他们同渔工们闹对立,也磨起洋工来了。

早先卧病不起,患脚水肿病的渔工山田病死了。浅川只许六七个人去送葬,并把尸体装在一条旧麻袋里,草草地扔进大海。这件事使大家感到十分寒心,并变得齐心了。一个渔工对浅川的狗腿子说:“你是个什么东西,放明白点,不要那么狂了。”这话在渔工们中间流行起来。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推动着迄今只知“顺从”的渔工。渔工们的觉悟在不断提高,形成了三四个人的核心,其中两个是学生出身,一个是结巴,另一个是说过“不要狂”的那个渔工。那个学生制订了行动方案,提出“不愿被宰割的人们,联合起来!”的口号,还说:“四百人齐心的话,胜利就是属于咱们的。”渔工们意识到不能再过半死不活的生活了,而迫不得已才搞起来的一次次怠工,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家也就相信学生的话了。

浅川见捕蟹量比往年明显下降,气急败坏,以火烙、扔进大海、格杀勿论等相威胁,还荷枪实弹地恐吓工人,工人们个个被压得垂头丧气的。学生原先设想的行动方案不顶用了,但还是有信心地说:只要善于抓住时机,咱们还是可以行动起来的。

时机终于来到了。海面刮起三角浪,马上又要起风暴了。可是浅川还要让出船。渔工们三五成群地聚拢起来,有的要求停工,也有的在犹豫观望。学生和结巴不停地在人前人后来回奔忙,主张停工的渔工队伍不断壮大。水手、生火工、杂工也都站在渔工一边,响应罢工。他们说:“这回等着瞧咱们的厉害吧!”大家团结一致,在甲板上集合,决定派两名学生、结巴、“不要狂”、芝浦等为代表,拿着“要求条件”和“声明”,到船长室交给船长,全体工人在外面示威。工人们齐声高呼:“罢工万岁!”浅川拿着手枪迎接代表,被芝浦、结巴等打掉手枪,打翻在地。监工被打倒了,大家扬眉吐气,一片欢腾。

天黑时,驱逐舰来了,工人们受浅川的欺骗宣传,认为帝国的军舰是保护并帮助自己的,便高呼“帝国军舰万岁!”可是,军舰上的水兵一上船就把九名代表押送到驱逐舰上去了。大家毫无抵抗,罢工眼巴巴地失败了。但渔工们从此认清了谁是自己的敌人,明白资本家和帝国军队是如何勾结在一起的。

罢工失败了,工人们的处境更加难以容忍,他们意识到只有依靠自己了。为了不让一个工人被折磨死,他们决定团结一致,再一次举行罢工。第二次罢工取得了完满成功。

【作品鉴赏】《蟹工船》最初发表于1929年5月号和6月号的《战旗》杂志上。

《蟹工船》是以日本函馆蟹工船工人的悲惨遭遇和反抗斗争为素材的。1926年,《小樽新闻》等报纸详细报道了蟹工船“秩父号”遇难沉没事件,还报道了“博爱”号、“英航”号上渔工不堪受压迫,奋起反抗的消息。作者闻讯后,决定以这些事件为基础,创作小说。他除收集许多书面材料外,还亲自到函馆,向许多船员和渔工作过详细调查,记了两大本笔记,为创作进行了充分准备。

当时的日本正处于封建军事帝国主义阶段,日本的资本主义剥削,具有罕见的封建性和野蛮性。作者的创作目的很明显,是要以“蟹工船”作为整个日本的一个缩影,表现“殖民地和落后地区的典型的剥削方式”,“通过它可以明显地看出各种国际关系、军事关系和经济关系的真相。”(1929年3月31日致藏原惟人的信)小说《蟹工船》把反对阶级压迫的主题与反对侵略的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生动地展示一批尚未组织起来的工人的觉醒和斗争的同时,深刻地揭露了垄断资本家对内残酷剥削工人,对外实行侵略扩张的反动面目。

作品揭露了日本垄断资本家血腥剥削工人的狰狞面目。蟹工船的老板为了牟取暴利,不顾工人死活,把已经报废20多年的破烂不堪的船只,当作蟹工船出海捕捞作业。他诱骗人们上船,并使用法西斯的高压手段,强迫他们从事非人的劳动。他与三菱等财阀搞在一起,“把政府捏在手里”,还准备亲自出马去当国家议员。作品通过日本军舰三次访问蟹工船的事实,揭露了蟹工船老板同反动政府狼狈为奸,互相勾结、利用的真相;反动政府派军舰“保护”蟹工船偷入苏联领海掠夺水产资源;蟹工船为反动政府测量海域,搜集气象资料,为侵略扩张作准备;当蟹工船上工人奋起罢工时,反动政府的军舰马上应召而来,对工人进行残酷镇压。不仅如此,作者还描写工人要往进贡给天皇的特制的蟹肉罐头里“放点石头进去”,表现了对天皇的大不敬,把斗争矛头指向反动政府的头子——天皇。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蟹工船上的监工浅川的形象。他是资本家的代理人和忠实走狗。他贪婪、凶横、残暴。他根本不把工人当人看待。他成天拿着皮鞭木棍逼着工人干活,还任意采用火烙、冰冻、吊打等法西斯手段对付工人。杂工宫口因不堪忍受繁重的劳动,躲藏起来,抓住后,被剥去衣服,关在厕所里,差点被冻死。他毫不掩饰地对工人说:“你们这号人的一两条命算得了什么!”为了更多地榨取工人的血汗,他压住风暴预报,不把已出海捕蟹的工人叫回来。最狠毒的是,他竟然不让船长绕道去救遇难的“秩父号”,还说什么:“秩父号’订了很高的保险费,沉了一条破船,反倒有赚头呢,”致使425人葬身海底。他还配合资本家向工人散布对金钱美女的幻想,散布资本家劳动起家、勤劳致富的谎言,毒害工人,诱骗工人为资本家卖命。浅川还是个地道的军国主义者,他向工人鼓吹“为了日本帝国的伟大使命,我们可要豁出命来冲到北海的怒涛去干它一场啊”。他还大肆宣扬“切腹”、“跳海”等武士道精神,妄图煽动工人对苏联的仇恨。作者通过浅川的形象,揭示了垄断资产阶级凶残、丑恶的本性。

小说的突出成就是不仅描写了工人所遭受的深重灾难,而且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他们的觉醒和斗争。

博光丸上的工人是从四面八方汇集拢来的,他们本是资本家精心挑选过的、尚未觉悟的工人,他们并没有什么苛求,只是指望能在这里改善一下自己的境遇。但是,他们被骗上船后,再次陷入绝境。他们吃不好,睡不足,被拴在滴水成冰的甲板上,从事力不能支的劳动,还要无端忍受种种酷刑的折磨,事故接踵发生。“有的磕掉门牙,整夜吐血水;有的……在操作中晕倒过去;有的眼睛出血;还有的挨了狠狠几记耳光,耳朵都听不见声音了。”还有的甚至被折磨致死,草草葬身于大海之中。这些工人对往日采矿、筑路、垦荒的悲惨经历还记忆犹新,如今船上非人的待遇,奴隶般的劳动,耳闻目睹的一幕幕惨象,又使他们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这就是工人们觉醒的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小说还写船上的川崎船遇难获救后,渔工们从俄国人那里带回了革命道理,深入人心;工人们争相传阅从陆上带来的“宣传赤化”的传单和小册子。可见,马列主义的传播也对工人们的觉醒起了促进作用。工人们逐渐认识到,不能再坐等待毙了,只有团结起来进行斗争,才是求生存、得解放的唯一出路。

小说在日本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成功地塑造了觉醒中的工人集体群像,真实地表现他们由分散到团结,由受骗到觉醒,由消极怠工到有组织反抗的苦难历程。最初,工人们对监工浅川怀有恐惧心理,说什么:“天皇陛下高高在上,同咱们关系不大,可浅川却不好惹”,“他可攥着咱们蟹工的命运”,因而听任他的摆布。而当他们意识到再也不能过这种半死不活的生活后,就向浅川的狗腿子发出了“你这个东西,不要那么狂”的严正警告。他们由个别反抗到一起消极怠工,在斗争中形成核心,提出了“不愿被宰割的人们,联合起来”的口号,抓住浅川在风暴来临时仍逼工人出海的有利时机,发动全船工人,公开进行轰轰烈烈的罢工斗争。第一次罢工虽然由于大多数工人还没认清资本家和反动政府互相勾结的关系,放松了警惕,而遭到镇压。但工人们从中汲取了教训,提高了觉悟,认识到:“咱们只有依靠自己,再没人帮助咱们了。”小说在“再来一次”的喊声中结束,表现了工人们不屈不挠的斗争和必胜的信念,也使这一工人集体群像得以最后完成,给人们以巨大的鼓舞力量。

《蟹工船》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小说写的是一条蟹工船上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斗争。这样的题材,如果弄得不好,很容易写得呆板、重复。但是,作者通过军舰来访、工人们的回忆、“秩父号”沉没、川崎船遇险复归等的描写,大大扩展了反映的范围,使情节丰富、生动,使内容富有时代气息,把蟹工船上发生的事件写得与日本内地和国际形势息息相关,使它成为特殊而又典型的日本社会的缩影。

在结构布局上,作者采用了详略结合、虚实映衬的方法。如“秩父号”的沉没用虚写,川崎船的遇险用实写。两者互相呼应、补充,加深了对浅川的揭露、批判。又如,小说对第一次罢工用详写,对第二次罢工用简写。尽管简略,由于有了第一次描写为基础,第二次描写同样真实可信,富有说服力。

小说虽然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但作者十分注意“情节的具体化”,不使小说成为政治思想的“简单的传声筒”。小说的主题思想是通过人物的言论行动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小说通过一幅幅富有感性形象的画面来打动读者,犹如电影一样,把工人觉醒、成长的过程清晰、明朗地表现出来,引起人们的共鸣。

当然,由于作者认识上的一时失误,他过分注重对工人集体群像的描写,有意不去写个人,因而未能塑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的工人的典型形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