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梁工
【作品简介】见《雅歌》。
【作品节选】《耶利米哀歌》以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被新巴比伦军攻陷、圣殿被毁、数万犹太人被掳的历史惨剧为背景,尽情抒发了诗人的亡国之恨和忧民之情。全书由五首诗组成,兹选录其中的第二首:
主何竟发怒,使黑暗笼罩锡安!
他使华美的锡安成为废墟,
甚至连自己的圣殿也不顾惜。
主毫不怜惜地毁灭犹大的每个村落,
在烈怒之下把卫护本土的堡垒全都拆毁,
使国家和他的领袖们蒙羞受辱。
在烈怒之下他摧毁以色列的力量,
仇敌来犯的时候他不救援,
反而像火焰一样吞灭我们。
他向我们弯弓搭箭,就像射击仇敌一样。
他杀灭了我所喜爱的人,
他向整个耶路撒冷发泄怒火。
主向仇敌一样摧毁以色列,
他使以色列的堡垒、宫殿成为废墟,
他使犹大的人民悲愁哀号!
他粉碎了我们聚会的圣殿,
他终止了节期和安息日,
他在烈怒下弃绝了君王和祭司。
耶和华抛弃了自己的祭坛和圣所,
他容许敌人拆毁宫殿的围墙。
他们在耶和华殿里像过节一样喧嚷!
耶和华定意要拆毁锡安的城墙;
他旨意既定,就断不肯收回成命,
他使城楼和围墙一齐倒塌。
城门被埋在瓦砾堆中,门闩都粉碎了。
君王和贵族都被放逐。
无人讲律法,先知也得不到上帝的信息。
耶路撒冷的父老坐在地上,默默无声。
他们都身穿麻衣,头蒙灰尘。
少女们也垂头丧气地俯在地上。
我的眼睛因哭泣而失明,我的心肠绞痛。
我因同胞受摧残而哀伤不已,
儿童和婴孩都在市街上饿昏。
他们又饥又渴,向母亲哀求;
他们像受伤一般倒在路上,
在母亲怀里慢慢地死去。
耶路撒冷啊,我能怎样安慰你呢?
有谁像你遭受这样的灾难?
你的祸患无边无际,有谁能为你医治?
你的先知只会撒谎,
他们不去指出你的罪恶,使你悔改,
反而散布虚假和骗人的信息。
过路的人都以轻蔑的眼光看待你。
他们嘲笑耶路撒冷的毁灭说:
这就是全世界所歌颂的最完美的城邑吗?
耶和华已经实现了自己的计划,
他已照着往昔的警告把我们毁灭。
他助长仇敌的气焰,使他们趾高气扬。
耶路撒冷啊,愿你的城墙向主呼求!
愿你的眼泪像江河日夜涌流!
愿你不眠不休地忧伤哭泣!
你在夜里要频频起床,
倾心呼求主怜悯你的孩子,
孩子们因饥饿已昏倒在街头巷尾!
看吧,耶和华啊!看一看你所折磨的人!
女人在吃自己心爱的婴孩,
祭司和先知在圣殿里被杀!
老人和少年一同在街上倒毙,
青年男女死在敌人的刀剑之下,
你在忿怒中杀了他们,没有丝毫的怜惜。
你把大群仇敌召来惊吓我。
在你忿怒的日子,没有人能够逃脱。
他们屠杀了我亲自养育的心爱儿女!
【作品鉴赏】《耶利米哀歌》因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思和精湛的诗歌艺术被誉希伯来文学的绝唱。早在20世纪初,鲁迅先生就在《摩罗诗力说》中对其予以高度评价:“特在以色列族,则止耶利米之声;列王荒矣,帝怒以赫,耶路撒冷遂隳,而种人之舌亦默。当彼流离异地,虽不遽忘其宗邦,方言正信,拳拳未释,然《哀歌》而下,无赓响矣。”
在希伯来文学遗产中,《耶利米哀歌》以描写最凄惨、情调最悲切著称,这是希伯来人国破家亡的悲惨经历的真实回声。公元前933年名王所罗门去世,统一的希伯来王国分裂成南北两个小国。公元前722年北国以色列为亚述所灭。公元前7世纪末新巴比伦兴起,称霸中东。公元前588年10月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率军围困南国犹大的京都耶路撒冷,四周筑起土垒,以猛烈的攻势攻城。犹大末代国王西底家指挥众人顽强抵抗达十八个月之久。公元前586年4月城内发生严重饥荒,百姓缺衣少食,难以继续对抗。4月9日城被攻破,全副武装的迦勒底人蜂拥而入。不足一月功夫,神圣的圣殿、豪华的王宫、高大的城墙便化为一片焦黑的瓦砾。抢劫、掠夺、奸淫、凶杀……遍及全城每一个角落,死亡的恐怖、绝望的哀号交织着猩红的血斑,在希伯来民族史上留下不堪回首的一页。
《耶利米哀歌》就是这一划时代事件的历史回声。其中第2、4、5章最贴近亡国事件本身,逼真地记载了在犹大国彻底覆灭的日子里,希伯来人如何陷于空前绝望的悲惨境地。重兵围困之中,粮食、水源、肉食、葡萄酒的供应都被切断,穷困、饥饿、疾病和死亡折磨着人们,气息奄奄的妇女竟至将亲生骨肉煮熟吞吃。国民祈祷着耶和华上帝的拯救,他们的希望却彻底破灭。他们目睹“华美的锡安(指代耶路撒冷)成为废墟”,“老人和少年一同在街上倒毙,青年男女死在敌人的刀剑之下”……这些诗句显系亲身经历过这场国难者所写。第1章成书时间较晚,似乎是对历史旧事的回顾:“先前满有人烟的大城,现在何竟独坐!先前在列国中为大的,现在竟如寡妇!先前在诸省中为王后的,现在竟成为进贡的!”第3章历史成分淡化,主要不是对民族灾难的哀悼,而是对个人痛苦的惊惧与战栗。作者申述耶和华如何用忿怒的杖使人备受困苦:“使我皮肉枯干”,骨头折断,“张弓将我当作箭靶子,射入我的肺腑”,“用苦楚充满我,使我饱尝茵陈”。全章没有一处正面描写耶路撒冷陷落,大半经文都使用第一人称单数(“我”),只在很少几节改用复数(“我们”),这时才略带悼念故国的意味。或可认为,本章再现了亡国悲剧在一代人心灵深处造成的长久惊悸和创伤。若此,则写作时间应是囚居巴比伦时代的中后期,即公元前6世纪中叶。
鉴于上述分析和其它若干原因,学者们认为,这五首哀歌是不同作者在不同时期分别写就的,某些篇章可能汇有多人手笔;它们经人整理后先在圣殿和会堂中朗诵,尔后才逐渐汇编成书。生活于亡国前后的大先知耶利米可能是诸位作者之一。
《耶利米哀歌》的诗体格律历来为世人称道。在音律力面,《耶利米哀歌》采纳了被称为“气纳体”的哀歌句法。“气纳体”(Qinah measure)是希伯来诗歌在音韵方面的一项独创,一般用于哀悼,每行5个强音,分为前后两段,前段3个,后段2个,前后之间有一表示哭泣吞声的停顿,用以表达悲哀不已泣不成声的感情。朱维之教授用中国的“骚体”对译“气纳体”,每行两段,前段6字,后段4字,中间用“兮”字隔开并表达哀泣之意,甚能传神。如他翻译的第4章1至8节:
1. 何黄金之变色兮,纯金黯淡,
彼神阙之圣石兮,弃诸路畔!
2, 叹锡安之众子兮,贵比精金,
今贱于陶工手兮,所制瓦瓶。
3. 顾猛犬能哺幼兮,厥性柔和,
何民女而犷悍兮,沙漠之鸵。
4. 彼婴儿之失乳兮,舌贴焦膛,
儿求饼而嗷嗷兮,敦与干粮?
5. 享珍馔之王孙兮,伏路孤寒。
曾衣锦而褥朱兮,偃卧粪壤。
6. 所多玛之速亡兮,非为人力,
今我民之罪愆兮,更为可耻!
7. 昔贵胄白于乳兮,皎皎如雪,
丰润胜于珊瑚兮,冰清玉洁。
8. 今尘容之黎黑兮,莫识于途,
形憔悴而销铄兮,枯如槁木。
《耶利米书》第9章17节证实,犹大国当时有“善唱哀歌的妇女”和“善哭的妇女”,据考“气纳体”最初便是这类妇女吟唱丧歌的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