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60】晏子春秋
(陈涛译注,中华书局,16万字,2016年1月第1版,26元)
八卷:[1]内篇谏上第一;[2]内篇谏下第二;[3]内篇问上第三;[4]内篇问下第四;[5]内篇杂上第五;[6]内篇杂下第六;[7]外篇第七;[8]外篇第八。
庄公矜勇力不顾行义晏子谏;景公藉重而狱多欲托晏子谏;庄公问威当世服天下时耶晏子对以行也;景公问何修则夫先王之游晏子对以省耕实;庄公不说晏子晏子坐地讼公而归;灵公禁妇人为丈夫饰不止晏子请先内勿服;有献书谮子退耕而国不治复召晏子;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致问。
《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末期齐国名相晏婴言行的著作。重视人民的作用,政令以民为本,是晏子政治思想的核心:薄赋敛,省徭役,以减轻人民负担;减轻刑罚,反对杀戮无辜;举贤任能,反对信用谗佞;廉洁节俭,并身体力行;以礼治国,以礼治民。
景公身穿狐裘诧怪下雪三天而不寒冷,晏子以古代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批评景公不知百姓饥寒困苦,促使景公施行了一些善政。
景公赋敛沉重,狱讼繁多,被拘捕的人塞满监狱,怨恨的人充满外朝。晏子指出,治理国家,应该让居上者处事公正,居下位者依理而行;限制近臣的贪欲,节制其奢靡,以防止私欲泛滥。如果放纵民欲,却严厉治理他们的诉讼,狠狠处罚他们的过错,是难以治理好国家的。
君子正确,臣子服从,叫做顺从;君子邪僻,臣子服从,叫做背逆。
晏子认为,要想在世上树立威严,让天下人归服,不靠时机而靠行动;进而指出,只要热爱国内人民,重视士民的生命和力气,听信任用贤德之人,安于仁义,乐于利世,就能树立威严,让天下人归服。
官运显赫,就观察他推荐什么人;仕途困窘,就观察他不干哪些事;富庶了就观察他是否分钱财给别人,贫穷了就观察他是否不苟取钱财。
认为“人不同能”,“不可责遍成”。英明的君主,身边不留阿谀谄媚之徒,朝中不用结党营私之辈。任用人的长处,不勉强用其短处;任用人做擅长之事,不勉强他做不擅长之事。
认为统治管理人民,忧虑的事情有三件:忠臣不受信任;受信任的臣子不忠;君臣之间离心离德。
实行善政、举荐贤人、不苟且求官、不苟且求财。
应向高处看,顺正道走;始终向善。
君子节制私欲,人民就会富裕;处理诉讼公正,人民就会安定,强调了做好这两件事的重要。
当官不失掉忠诚,不当官不失掉操行。即不苟且求荣,不谋取私利。
只有英明的君主居上位,下面才会有正直之言,才会无有忌讳之语。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晏子使楚楚为小门,晏子称使狗国者入狗门。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晏子存而民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