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86】干部分类考核方法研究
(戴晓曙主编,党建读物出版社,23万字,2019年2月第1版,39元)
这本书以干部分类考核为主线,采取主报告与专题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全景式地回顾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干部考核制度发展的全过程,梳理剖析曾经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
一套完整的干部制度是由选拔、任用、考核、培训、调配、监督、奖惩、薪酬、退(离)休等不同部分所构成的,各部分之间相互配套并衔接,承担着选拔任用、培养教育、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等综合功能。
“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
党的领导的能力、人民民主的水平、依法治国的质量,共同决定着我们制度自信的强度和持久度。
实行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等多措并举的选拔任用方式,完善分级分类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提高知事识人和严格管理的水平。
考核是干部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是正确地使用、培养、教育和奖惩干部的前提,是准确识别干部、激励干部进取、规范干部行为的主要手段。
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的关系,构成“人事”的三个要素。
做到“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更应在专门化、细分化、精准化上走在前面。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总结从政经验时,曾写下《放言五首》,其中传世于今并为人称道的是之三:“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国家不治者也”。这段话是前秦丞相王猛向皇帝苻坚的谏言,意思是: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得到人才,获取人才就要审慎地选拔,审慎选拔又取决于能否通过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只要能够做到选贤任能,国家一定能实现大治。
分类考核一定要有鲜明的目标导向,突出针对性。坚持事业为上,实行考事与考人相结合。
定性分析无能为力之时,往往正是定量分析大显身手之时;定量分析一筹莫展之处,常常正是定性分析长驱直入之地。
个别差异、人职匹配、现代人才测评、公正之理论。
引领、激励、体验、监测、导向之功能。
全面听取“管他的”“他管的”“他服务的”“他身边的”知情者的意见,按照代表性、知情度、关联度,多元设置评价主体,形成对干部的“全景式”考核评价。“两测评、三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