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压倒全唐 贺知章老大回乡

张若虚压倒全唐 贺知章老大回乡

只靠一首诗歌便名传千古,张若虚一定既自豪又委屈,史书对他的介绍只有两个:忽悠人去当兵的地方武装部长和《春江花月夜》的作者;而同为“吴中四士”的贺知章,这个潇洒老头人生仕途圆满,诗虽不如张若虚,名气却比其大得多——中进士、做高官,这些对诗名很重要啊。

进士出身的李峤、苏味道和张九龄等人相继拜相,让唐朝读书人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希望。李峤、苏味道的出身都很平常,张九龄更是来自偏僻的岭南曲江。魏晋南北朝以来那种门第决定一切的社会风气开始转向,以至于“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高门大族第一次在真才实学面前信心沦丧。

唐朝举子进京参加进士考试必须由地方行政长官推荐,称为岁贡。就像现在保送上大学,肯定会有人走后门,但如果地方官推荐的举子总是名落孙山,就会被认为没有知人之明,甚至有受贿之嫌。所以一般情况下,真有才华的人还是能得到推荐,因为这关系到地方官的脸面。不过荆南地区发生天方夜谭,在唐朝开国之后长达两百年的时间里,这里选送的举子竟然全部名落孙山。荆南是号称“惟楚有才”的古代楚国的地方。当时人们把这种情况称为“天荒”。大中四年(850年)长沙人刘蜕考中进士之后,荆南读书人奔走相告。节度使崔铉为了表彰刘蜕“破天荒”,下令发给刘家七十万制钱重奖。

进士不但在普通人眼里无限光荣,在皇帝眼中也非常拉风。唐太宗力主恢复科举,要求在传统考试科目中加考经史。有一次他站在城楼上看着新科进士鱼贯而入皇城,对魏征等人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彀是指弓箭射程,唐太宗的意思是天下英雄都在我控制之中。唐宣宗每次接见朝臣,都要问其是否为进士出身。如果回答“是”,他接着还要追问主考官姓名以及当时的试题。遇到没有考中进士的才子,他会非常惋惜。他甚至自封“乡贡进士李道龙”。

正因为朝野重视进士,莘莘学子一旦得到地方推荐成为贡生,立刻被当作潜在的高官显宦,人称“白衣公卿”或“一品白衫”。进士考试很快脱颖而出,成为最受重视的考试科目。举国上下都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进士高。金榜题名被视为“登龙门”,有诗为证:

东风节气近清明,车马争来满禁城。

二十八人初上牒,百千万里尽传名。

很多读书人为了得到这份荣耀,一生都在为考试忙碌。中唐诗人赵嘏不禁感叹“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进士放榜之日,俗称曲江大会。皇帝亲临曲江南岸紫云楼,教坊优伶载歌载舞,长安万人空巷。每年都有年少英俊的进士被选为探花郎,他们可以走进任何一位王公贵族的花园采摘花朵,集花成囊带回琼林宴上。花木被攀折践踏的王公贵族不但不生气,反而像中了大奖一样到处宣扬。连平康里的歌妓都以接待新科进士为荣。

银缸斜背解鸣珰,小语偷声贺玉郎。

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惹桂枝香。

那种轰动长安、名扬天下的娇宠,连出家人都心动。晚唐女道士鱼玄机有次出游看到曲江大会的盛况,回去郁闷了很多天,“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上名”。

这天也是富贵人家挑女婿的日子。他们往往全家出动守在金榜前,一听说有人大叫“我中了”,立刻扑上去抢人。无论老少俊丑,先抢回家再说。回去之后沐浴更衣,大摆筵席,追问“结婚了没有”?没结婚或丧偶最好,结婚了就动员离婚,总之来了就别想走。李商隐和韩冬郎的父亲韩瞻是同榜进士,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出动部下勇士抢人。他们双双做了王茂元的女婿。

江淮举子卢储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来到长安,向大臣李翱行卷请求推荐。李翱正好有事必须外出,便将卢储的诗文随手放在书案上。李翱长女刚刚十五岁,在父亲书房偶然看到卢储的文章。当晚她对父亲说“此人才气非凡,肯定能中状元”。李翱看完觉得确实不错,请人向卢储提亲。古人结婚很早,估计卢储已经成家,所以婉言谢绝。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在友人劝说之下,卢储又答应了。当时李翱的老师韩愈已经是文坛领袖,李翱也很有门路,经他不遗余力的推荐,卢储果然在第二年高中状元。

在卢储和李翱千金新婚之夜,卢储乘兴写了一首诗《催妆》。

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

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

考进士做高官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让你更容易青史留名。以下面将要出场的张若虚和贺知章为例。张若虚一首《春江花月夜》足以笑傲唐朝,贺知章的《咏柳》和两首《回乡偶书》在唐诗中只能算是中上之作。可是史书上贺知章的事迹很多,而张若虚几乎没有提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贺知章进士出身并且官位很高。

今天我们都知道张若虚是唐朝著名诗人,他的代表作是《春江花月夜》。可你如果翻查唐宋以来的各种唐诗选集、诗话杂记,你会怀疑张若虚和张无忌一样,是个历史上并不存在的人物。这些书上几乎没有一字提及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是近几百年最流行的唐诗选本,《春江花月夜》也没有入选。

古代文化的传播条件远不如现在,即使是李白、李商隐和李贺这样的著名诗人,也有很多作品没有流传下来。《春江花月夜》能够保存至今已经非常幸运。这首诗当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可能和它的体裁有关。自从初唐格律诗定型之后,虽然李白、李颀、白居易等人都写过脍炙人口的歌行体长诗,但总的来说是格律诗一统天下,加上张若虚作品很少,名声不大,《春江花月夜》渐渐就成了山谷里寂寞的野花。

有时还会出现另一种情况,那就是作品流传下来,作者却不知道姓甚名谁。因为他的作品附会到另一位名人身上。最著名的例子是归于李白名下的两首词《忆秦娥·箫声咽》和《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这两首词极有可能是后人假托李白之名,因为最早提到它们的是北宋和尚文莹撰写的《湘山野录》。如果这两首词真是出自李白之手,怎么可能整个唐朝没人见过?这两首词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艺术水准之高又似乎只有李白才能达到,所以千百年来争论不休。

张若虚是扬州人,做过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合称“吴中四士”。兵曹大概相当于今天的武装部长,主要任务是忽悠农家子弟上战场,告诉他们当兵可以欣赏边疆风光,那里的少数民族姑娘都很热情。农家子弟虽然老实但不傻,很快就不再受骗上当。当时男子为了逃避兵役宁愿自残或请他人把自己打伤,白居易因此写了《新丰折臂翁》。整天和一群躲在山里宁死不当兵的老百姓捉迷藏,一定不是张若虚小学作文里表达的“我的理想”。

最早收录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本子,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上有《春江花月夜》同题诗五家七首,张若虚这首只是其中之一。隋炀帝和晚唐温庭筠都写过这个乐府旧题。只不过因为张若虚这首名声太响,而且写的就是夜晚的春江花月,所以容易让人以为这个诗题是张若虚独创。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相对于大江明月的永恒,人生就像春花容易凋残。而在这短暂的人生里,我们还要经历离合聚散。整首诗清新空灵,既有北朝民歌的明快,又有南朝民歌的婉转。晚清文史家王闿运盛赞《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后来的咏月诗词,鲜能出其轨范。“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几乎涵盖所有和月亮有关的诗文。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其实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没有脱出《春江花月夜》的范围。

贺知章是张若虚的朋友,因为都属于吴越才子,早年经常一起唱和遨游。在唐代诗人中,贺知章可能是人生最圆满的人。乾隆皇帝自称十全老人,说自己打赢了十场战争。我觉得贺知章才是真正的十全老人。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贺知章几乎没有。

他出生在和西湖一江之隔的会稽永兴,也就是现在的杭州萧山,后来随家人迁移到山阴也就是现在的绍兴。在苏东坡到达杭州之前,绍兴是浙江乃至江南的文化都城,因为那里有王羲之的兰亭。贺知章前半生忙着考试,中进士并考取超拔群类科时已经年近四十,后半生和风流天子唐玄宗重叠,横跨贞观永徽和开元天宝两大盛世。

贺知章来到世上和离开人间仿佛经过神仙掐算,他在贞观之治刚刚过去十年的时候出生,安史之乱爆发前十年他已回到家乡寿终正寝。这九十年是唐朝历史上最好的九十年,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九十年。他不但没有像李白杜甫王维那样被安史之乱波及,反而因为他过去侍读的太子李亨利用这次动乱掌握皇权,获得了礼部尚书的追赠。

唐朝人的平均寿命可能不到四十岁,杜甫四十出头写的《赠卫八处士》已经提到“访旧半为鬼”,但贺知章活了将近九十年。在那个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这相当于现在的百岁人瑞。考虑到贺知章嗜酒如命,如此健康长寿更是罕见。看来饮酒有碍健康的理论,至少在贺知章身上没有应验。

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不清醒,很多留恋权位的政治家老了甚至祸国殃民。但贺知章最好的几首诗都是告老还乡之后的作品。

除了文章风度名扬天下,贺知章还是著名书法家。当时有些人为了得到他的墨迹,每天准备好纸笔跟着他,请他下馆子帮他追美女。贺知章喝醉之后来者不拒,而且往往比清醒时写得更加潇洒飘逸。他兴之所至还喜欢在亭台和屏风上写字。每次当他写完转身,后面就打成一片。

贺知章平易近人,善于奖掖后进。他看了李白的《蜀道难》后夸赞李白是天上谪仙,使李白一夜之间名动京城。到了晚年,贺知章更加放荡不羁,喜欢和里巷百姓称兄道弟,自号“四明狂客”和“秘书外监”。和那些道貌岸然的官僚不同,贺知章始终像个顽童。

贺知章懂得享受,喜欢美食美酒。他和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是当时的“饮中八仙”,经常在长安酒肆流连。可能有人觉得身为大臣醉卧街头有失体面,但贺知章不以为然,因为八仙中有人比他地位更高。其中那位李琎是唐朝宗室汝阳王,爱好音乐而且容貌俊秀,被他叔叔唐玄宗李隆基赞为“花奴”。

虽然率性随意,但贺知章不失大臣之体,诙谐幽默,谈吐风雅。工部尚书陆象先是他的远亲,特别喜欢和他交往。他曾经说过“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高士。我和子弟很久不见面,并不想念他们,可是和贺知章一天不见,就觉得自己像个猥琐小人”。

“仕宦而至将相”,他官至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太子宾客和太子亦师亦友,一般都是公认德高望重的人才能担任,离将相只有一步之遥。唐玄宗甚至亲自为他撰写操行评语。在他做太子宾客期间发生一件有趣的事:因为唐玄宗寿命太长,太子即后来的唐肃宗迟迟不能继承大统,太子属官因此也多年得不到升迁。贺知章的同僚左补阙薛令之把这种不满写在墙上公开抱怨。唐玄宗知道之后请他自便,爱干吗干吗。薛令之一气之下,徒步走回老家。

“富贵而归故乡”,连没读过多少书的项羽都知道,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古人最讲究叶落归根,但很多人都倒在追求名利的路上。天宝三年(744年),贺知章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夜游仙宫,醒来之后明白大限将至。他以年老为由上表请求允许他做道士并回到山阴故里。

李隆基为了表示对他的尊重,把他请入皇宫,让所有皇子皇孙都来和他辞行,并且亲自写诗相送,同时命令有关部门在城外大摆筵席,允许文武百官放假一天,送别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此外李隆基还封贺知章之子为朝散大夫兼本郡司马,惟一的职责就是侍候他老爸。贺知章希望可以得到周宫湖数顷湖面做放生池,玄宗干脆赐他镜湖剡川一曲。

贺知章在子孙护送下坐轿南下,他已经多年没回家,过去的熟人都已经走得差不多了。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最有意思的是,他虽然乡音未变,可是村里的儿童已经把他当作外乡人。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除了这两首《回乡偶书》,贺知章还有一首《咏柳》脍炙人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吴中四士”之一的张旭是苏州人。他做过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和贺知章一样好饮,一样癫狂,世称张颠。他也属于“饮中八仙”。他的书法造诣连贺知章也退避三舍,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张旭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书法真迹传世。

张旭之母陆氏为初唐书法家陆柬之的侄女,也是大书法家虞世南的外孙女。张旭从小在母亲督促下练字。做官之后,经常喝得烂醉在街上暴走,想得到他真迹的人比贺知章的追随者更辛苦,因为他们必须跟着他奔跑。张旭兴之所至,甚至以头发蘸墨作书。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唐伯虎用祝枝山身体作画,极有可能是受到张旭启发。诗人李颀擅长用诗歌为人物画像,他笔下的张旭遗世独立,旁若无人。

赠张旭

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

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

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

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

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

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

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

诸宾且方坐,旭日临东城。

荷叶裹江鱼,白瓯贮香粳。

微禄心不屑,放神于八纮。

时人不识者,即是安期生。

据说张旭早年书法并无过人之处,有一次偶然遇见公主车驾和重庆棒棒军争道,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开始领略笔法之妙,后来又从公孙大娘舞剑器得到顿悟,从此更上一层楼。初唐书法大家像盛唐著名诗人一样争相问世,互争高低。人们认为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都不算尽善尽美,惟有张旭毫无争议。传说颜真卿曾两度辞官,专心拜他为师。杜甫称赞张旭草书“悲风生微绡,万里起古色。锵锵鸣玉动,落落群松直”。

张旭留下的诗文不多,但《桃花溪》却入选《唐诗三百首》。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包融是“吴中四士”中最不起眼的一个,文学成就也最低,没有好诗传世。

包融可以忽略不计,但王湾却不能不提。贺知章将近四十岁才中进士,王湾二十不到就金榜题名,他是唐朝年龄最小的进士之一。王湾是洛阳人,做过荥阳主簿。《河岳英灵集》的编者殷璠说王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开元五年(717年)朝廷命马怀素主持编校《群书四部录》。王湾受荐编书,书成升任洛阳尉。

洛阳当时地位和长安相当,洛阳尉就相当于现在的上海市公安局长。可是王湾并不留恋官位,不久之后他就远走高飞。开元十七年(729年)他曾写诗献给当时的宰相萧嵩和裴光庭,这是他在历史上留下的最后一点音讯。王湾少年得志,学问才华登峰造极,仕途也还算顺利,可是这一切他都可以毅然放弃。他这样做只有一种解释:“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散带疏狂。”相比陶渊明的被迫归隐,王湾更加自由奔放。

王湾虽然是北方人,但他对江南情有独钟,经常往来吴楚间。他最著名的《次北固山下》就是他的江南游记。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不同版本差异很大,有的甚至已经改名。殷璠《河岳英灵集》更名为《江南意》,内容大相径庭。

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根据殷璠记载:“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以来少有此句。张燕公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张燕公就是燕国公张说,他把这句诗亲手书写在宰相衙门的屏风上,当作好文章的榜样。

明代胡应麟认为“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入毫颠,可以作为初唐和盛唐诗歌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