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北宋词人周邦彦除了写有词《六丑·蔷薇谢后作》,他的一首《兰陵王·柳》也很有名,原文为: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话说,周邦彦在太学读完书后,在开封府当监税官,品日里,他依然与东京名妓李师师关系十分密切。一次,周邦彦正在李师师家和她谈论诗词,忽然仆人来报说徽宗皇帝来了,慌得周邦彦不知如何是好。
李师师急中生智,赶忙让周邦彦藏在了床底下。
刚放好床幔,徽宗已带着小太监走进屋来。李师师连忙拜倒在地:“民女不知皇上前来,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徽宗笑着扶起李师师:“不知者不怪,何罪之有?”徽宗说着,从袖子里取出一枚橙子,对李师师说:“这是刚从江南带来的橙子,咱们一起品尝吧!”
李师师拜谢后,吩咐侍儿取盐和剪刀来。
只见一个侍儿端着一个青瓷盘进来,盘中装着白雪似的吴盐。另一侍儿拿来一把雪亮的并州剪刀。
李师师洗完手,拿起剪刀,割开这枚新橙,剥下皮后割下一块,蘸了少许吴盐,亲自送到皇帝嘴边,请皇帝先尝,皇帝高兴地吃了。皇帝又将剩下的部分送到李师师口中……两人调笑一会儿,皇帝说有事就起驾回宫,李师师挽留不住,只得起身相送。
皇帝走后,周邦彦从床下出来,略略活动一下肢体,向李师师说:“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写词了,今日真是天助我也,刚才在床下突然来了灵感,快拿文房四宝来!”
李师师铺开纸,周邦彦蘸了蘸墨,一首《少年游》词已大笔挥洒而出: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李师师看后也连称好词。此词的意思是:情人双双共进果橙。破橙的刀具光洁,像清水那样澄澈;盛橙子的盘子明净,果蔬新鲜。美人端庄高雅,用她的纤纤细手亲自为心上人剥破新橙。女子对男子的一片温情,男子怎能不知呢?室内,华美的帐幔轻轻低垂,袅袅的录像是室内弥漫着暖融融的气息,彼此之间的柔情蜜意也似乎融化在这温馨的气息中了。他们相对而坐,男子陶醉在女子的笙曲中。夜深了,男子起身向与女子告别,女子低声问他:你现在哪里入宿呢?现在已经是三更时分了,外面寒风凛冽、路滑霜寒,很少有人行走,不如就别走了吧!
第二天,徽宗又来李师师家,刚坐下便说:“连日国事繁忙,我心情烦闷,你何不唱一曲新词让我听听呢?”
李师师说:“新词倒有一首,只是害怕皇上不爱听啊!”
徽宗说:“唱来听听。”李师师操起琵琶,一边弹奏,一边唱起周邦彦昨日写的《少年游》来: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
这首词写的正是宋徽宗与李师师嬉戏的情形,把皇帝的私下生活暴露了出来。还没唱完,徽宗大怒,问作者是谁,师师不敢隐瞒,据实说了。徽宗回朝后便告诉大臣蔡京:“开封府有个监税叫周邦彦的,听说税收数额从来短缺,京尹怎么不报告呢?”
说得蔡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连忙回答说:“我下朝后马上去问京尹,然后再汇报给皇上。”
下朝后,蔡京找来京尹,传达了皇帝的话,京尹说:“周邦彦的税额不仅按数上交,而且常有余额,做得这样好,同官中只有他一个。”
蔡京无可奈何地说:“皇上意思如此,我们只得将就着办。”
还没等回奏,徽宗的圣旨已下,圣旨说:“周邦彦失职,今天就押出京城。”
过了两天,徽宗又来李师师家,不见师师,其下人报告说李师师给周邦彦送行去了。
本来,徽宗以为周邦彦已逐出京城,再没有人敢打扰他与李师师来往,没想到却吃了个闭门羹。
坐了很久,李师师才回来,只见她愁容满脸,眼睫毛上还挂着泪,徽宗勃然大怒:“你往哪里去了?”
师师奏对:“民女罪该万死,知周邦彦获罪,押出京城,略备一杯水酒,与他送行。不知皇上今日到来。”
徽宗又问:“他又作词了吗?”
师师回答:“有《兰陵王·柳》一首。”
徽宗说:“你唱一遍我听听看。”
李师师手捧琵琶,柔声唱道: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
这是一首慢词,全词共三段。李师师缓缓唱来,听得徽宗龙心大悦。回朝后便下旨复召周邦彦为大晟乐正,后又升官为大晟乐府待制。
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这首词一上来就写柳荫、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先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树渲染了一番。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写的是自己这次离开京华时在隋堤上所见的柳色。但这样的柳色已不止见了一次,那是为别人送行时看到的:“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隋堤,指汴京附近汴河的堤,因为汴河是隋朝开的,所以称隋堤。“行色”,行人出发前的景象。那时词人登上高堤眺望故乡,别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乡情。
这个厌倦了京华生活的客子的怅惘与忧愁有谁能理解呢:“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飘绵表示惜别之情,并没有顾到送行的京华倦客。其实,那欲归不得的倦客,他的心情才更悲凄呢!
接着,词人撇开自己,将思绪又引回到柳树上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别的地方。
词人设想,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这几句表面看来是爱惜柳树,而深层的含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上阕借隋堤柳烘托了离别的气氛,中片便抒写自己的别情。“闲寻旧踪迹”,是追忆往事的意思。“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这是船开以后寻思旧事。
在寒食节前的一个晚上,情人为他送别。在送别的宴席上灯烛闪烁,伴着哀伤的乐曲饮酒,此情此景真是难以忘怀啊!
“梨花榆火催寒食”,写明那次饯别的时间,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旧时风俗,寒食这天禁火,节后另取新火。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风顺船疾,行人本应高兴,词里却用一“愁”字,这是因为有人让他留恋着。回头望去,那人已若远在天边,只见一个难辨的身影。
“望人在天北”五字,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凄婉。中片写乍别之际,下阕写渐远以后。这两片的时间是连续的,感情却又有波澜。
“凄恻,恨堆积!”“恨”在这里是遗憾的意思。船行愈远,遗憾愈重,一层一层堆积在心上难以排遣,也不想排遣。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津堠”是渡口附近的守望所。因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里。
景物与词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阳冉冉西下,春色一望无边,空阔的背景越发衬出自身的孤单。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月榭之中,露桥之上,度过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宛如梦境似的,一一浮现在眼前。想到这里,不知不觉滴下了泪水。“暗滴”是背着人独自滴泪,自己的心事和感情无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让旁人知道,只好暗自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