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左传·曹刿论战(庄公十年)》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左传·曹刿论战(庄公十年)》原文鉴赏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11)。”对曰:“小信未孚(12),神弗福也(13)。”公曰:“小大之狱(14),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15),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16)。公将鼓之(17),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18)。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19),登轼而望之(20),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21),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22),三而竭。彼竭我盈(23),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2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释】 ①齐师:齐国的军队。 我,指鲁国。这里用的是鲁国史官的口气。 ②公:鲁庄公。公元前693年至公元前662年在位。③曹刿(gui音贵):鲁国的一位没有权势的人。有的古书认为即是《史记·刺客列传》中的曹沫。 ④肉食者:吃肉的人,指有权势的大官。⑤间:参与。 ⑥鄙:鄙陋,眼光短浅。 ⑦何以战:靠什么去作战? ⑧安:安逸,享受。 ⑨专:独自享有。 ⑩牺牲玉帛:都是古代祭祀用的物品。牺牲:指牛羊猪之类。玉帛:指宝玉丝绸等物。(11)信:诚实。 (12)孚:大信,使人深信不疑。 (13)福:保佑。 (14)狱:指诉讼案件。 (15)忠:忠诚,忠于职守。 属:类。 (16)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曲阜县东。 (17)鼓:击鼓。 (18)败绩:大败。(19)辙:车轮碾过的痕迹。 (20)轼:古代车厢前面供人手扶的横木。(21)既克:已经打了胜仗。 (22)再:两次。 (23)竭:指士气没有了。盈:指士气旺盛。 (24)伏:埋伏的军队。



【今译】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人说:“吃肉的掌权人在那里谋划,你又何必去参与?”曹刿说:“吃肉的掌权人眼光浅陋,没有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靠什么去作战。庄公说:“衣食的安逸,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分给别人。”曹刿说:“这些小恩小惠未能普遍施行,老百姓不会跟从你去作战。”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帛不敢随意加多,一定以老实的态度对待神灵。”曹刿回答说:“这点小信还不能使神灵深信不疑,神灵不会来保佑你的。”庄公又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一一审查清楚,但必定按照情理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属于为百姓尽力的一种诚意,可以凭借这一点去打仗。打仗时请允许我跟着您。”

庄公与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与齐军交战。庄公要击鼓进军,曹刿说:“不行。”齐人三通鼓罢,曹刿说:“可以了。”齐军大败。庄公准备追击,曹刿说:“还不行。”下车详细察看了齐军的车辙,又登上车前横木瞭望齐军撤退情况,说:“可以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之后,庄公问他所以取胜的缘故。曹刿回答说:“打仗这件事情,靠的是勇气。敲第一通战鼓,士气振作起来;敲第二通鼓,士气开始衰落;敲第三通鼓,士气就竭尽了。齐军士气没有了,我军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他们。大国的行动难于揣测,怕他们埋有伏兵。我细看他们的车辙混乱,远望他们的战旗已经倒下,所以追击他们。”



【集评】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骂尽谋国负事一流人,真千古笑柄。未战考君德,方战养士气,既战察敌情,步步精详,著著奇妙。此乃所谓远谋也。左氏推论始末,复备参差错综之观。”

清·余诚《古文释义》:“‘远谋’二字,一篇眼目,却借答乡人语,闲闲点出。入后层层写曹刿远谋,正以见肉食者之未能远谋也。通篇不满一百二十字,而其间具无限事势,无限情形,无限问答,急弦促节,在《左传》中另自别是一词。”

清·冯李骅《左绣》:“此是左氏极有心结构文字,又整齐,又变化,开后人无数局法。通篇议叙兼行,大概是两截格。而前一个‘将战’,后两简‘将鼓’、‘将驰’,又是一头两脚格。然上截一事却分说,下截两事却合说,则一变。上截先解后做,下截却先做后解,则又变。四‘不可’,三‘可’,上实下虚,上暗下明,则又变。上‘公曰’、‘刿曰’,一递一换,下单写四‘刿曰’,则又变。其实下二事,即从上一事中分出,而中间总叙实事,解说安在两头,又是鹤膝蜂腰格。并两截及一头两脚局法,不足以拘之,而变化极矣。在左氏亦有数文字,不奈后人之随口念熟可也。”

又:“‘远谋’二字,通篇大旨。前体后用,居然霸王兼济之才。”

清·王源《文章练要·左传评》:“谋者战之本,未能远谋何以战乎?曹刿深衷,两言揭尽。厥后度己度彼,审情审势,莫非远谋。妙在远谋二字,藏而不露,而通篇文情甚折。使读者惝怳情移,忘却先谋后战者,曹子之略,但觉如往如复者,左氏之文也。”



【总案】 本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题目是后加的。

《曹刿论战》是记述齐、鲁两国在长勺发生的一次战役。“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却同时是说的战略防御的原则。”(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段话对《曹刿论战》作了极为精辟的分析。

全篇善于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行动来写人物。战前曹刿和鲁庄公的同对,一递一换,充分表现了曹刿对战争胜负关键在民心向背的深刻认识。战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说明鲁庄公的鄙陋,而四写“刿曰”,更见曹刿之精明。

全篇结构严谨,开头提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第二段的对话,证明了肉食者鄙。第三、四段写作战和论战,同样证明肉食者未能远谋,打了胜仗,庄公还不知取胜的原因。

语言精炼,富于变化,也是本篇的特色。第二段“衣食所安”三句同“牺牲玉帛”三句、“小大之狱”三句,构成排比。“小惠”和“小信”等句,更构成排偶,使语言显得整齐有力,文气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