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学《好学之忍第一百》译文与赏析

好学之忍第一百

好学之忍第一百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古之学者,一忍自持。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

耕助画佣,牛衣夜织,忍苦向学,倪宽刘寔。

以锥刺股者,苏秦之忍痛;系狱受经者,黄霸之忍辱。

宁越忍劳于十五年之昼夜,仲淹忍饥于一盆之粟粥。

及乎学成于身,而达乎天子之庭。鸣玉曳祖,为公为卿。为前圣继绝学,为斯世开太平。

功名垂于竹帛,姓字着于丹青。噫,可不忍欤!

【译文】

人们不论从事何种职业以安身立命,都要以学业为基础。古时候的读书人,都要忍受一切困苦,严格要求并约束自己。晋朝车胤为学习用纱袋装进几十只萤火虫,借萤火虫的光亮来学习;西汉匡衡为学习把邻居的墙壁凿穿,借助洞中透过来的光亮读书。他们都是忍贫读书、立身好学的好典范。

西汉倪宽,为了挣钱读书曾给别人煮饭干活,利用休息时间读书,后来官至御史大夫;晋朝刘寔,为了挣钱读书而卖牛衣,一边放牛一边读书,曾任吏部侍郎。他们都勤奋好学,终成大器。

《战国策》载:战国时的苏秦,感到昏昏欲睡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忍痛读书;西汉时的黄霸,得罪皇帝被打入监狱后,还拜师读经,学习不止。

战国时宁越忍受了15年的昼夜辛劳,刻苦学习,终于成了周威王的老师;范仲淹忍受每天只吃一盆粥的饥饿,节省时间来读书,终成一代名臣。

等到学业有成的时候,就可以成为朝廷大员,进到天子的朝堂之上。佩玉鸣响,绶带飘扬,做公卿之类的高官。他们因此就可以继承先贤的学问,为开创今世的太平贡献才智。

他们的功名被载入史册,他们的名字被刻于功臣榜,流传百世。啊!人们为了这一切,难道不该忍受求学过程中的困难,去努力学习吗?

【评析】

民间谚语说“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要学习的东西也是无穷无尽的,而且学习会让人诗书气华,否则,只有漂亮的外表,不勤奋好学,没有深刻的内涵,就会流于庸俗。

典例阐幽 勤奋好学,立志成才

唐朝时着名诗人白居易刚学会说话,望子成龙的父亲白季庚,于公务余暇,亲自教子读书识字。心灵性慧的白居易,在父亲的督导之下,进步飞快,五六岁时已经谙熟声韵,九岁时,写用韵,信手拈来即是。

白居易并不因为天分高而减少后天的努力,他少年时代学习很刻苦,即使因为躲避战祸而贫病交加,也仍然矢志不移地攻读不懈。“葛衣秋未换,书卷病仍看”,便是白居易读书生活的真实写照。

正是这样的刻苦勤奋,才使白居易在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他不以自己少年的聪明为资本,小小年纪就知道忍耐清苦而勤奋好学。

华佗是东汉末期医学家。从他能记事时起,家乡水、旱、虫、疫等灾害连年不断,乡民死亡无数。华佗十分伤心,立志学医以济世救人。

华佗打听到有一位治化道人医术高明,就不远千里去拜师学艺。治化道人答应把他暂时收下,先做几年杂活再说。

于是,华佗被派去护理病人,每天烧水、洗尿盆、扫地。其他师兄弟喜欢偷懒,抱怨工作辛苦,可华佗一声不吭。他耐心地侍候病人,并且仔细对病人的病情变化进行观察研究,日子一久,他也明白了好多病的起因以及治疗的方法。

三年后,治化道人见华佗如此勤奋好学,知道他是一个可造之材,就正式收他为徒。华佗遵从师父的教诲,白天同师父一道出诊,夜里读药书常常读到天亮,毫不懈怠。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又是三年。一天深夜,华佗正准备休息时,一个道童慌慌张张跑来叫他:“不好了,师父得了重病!”

华佗赶忙跑到师父卧室,只见师父脸色蜡黄,口吐白沫,师兄弟们全都手足无措。华佗上前摸摸师父额头,又把把脉,舒一口气说:“没事,师父过一会儿就好了!”

大家听了十分生气:“师父病得这么厉害,怎么说没病?”华佗不慌不忙地告诉大家:“我是依望、闻、切来推断的,不会错的!”

这时,治化道人忽然一下子坐了起来,笑哈哈地说:“徒儿们,我是在装病试探大家的本领呢!看来华佗可以出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