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道卷二十三
诡道卷二十三
【原文】
道取其平,兵不厌诡。实虚虚实,疑神疑鬼。彼暗我明,我生彼死。出奇无穷,莫知所以。集《诡道》。
【译文】
走路要选择平坦的大道,用兵打仗却不能排斥诡诈。只有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才能让敌人疑神疑鬼,防不胜防。只有敌方糊涂我方明白,才能使我方生存而敌人死亡。出奇制胜,变化无穷,敌人就会不知所措。因此集《诡道》卷。
田单纵反间于燕
【原文】
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①有隙〔边批:肉先腐而虫生。〕田单②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毅。毅归赵,燕军共忿。而田单乃令城中,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曰:“神来下教我。”乃令城中曰:“当有神人为我师。”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边批:此事通窍。〕因反走,田单乃起,引还,东向坐,师事之,卒曰:“臣欺君,实无能也。”单曰:“子勿言。”因师之,每出约束③,必称神师,乃宣言曰:“君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悉劓,皆坚守,唯恐见得。单又宣言:“君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戮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边批:骑劫一至墨即此。〕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锸,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皆呼“万岁”,田单乃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边批:应神师。〕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遂杀骑劫。
【译文】
战国时,燕昭王去世,他的儿子惠王即位,惠王和乐毅有矛盾。田单听说此事,就施行反间计,在燕国散布谣言,说:“齐王已经去世,攻不下的城池只有莒和即墨两城罢了。乐毅怕被杀而不敢回国,借着攻打齐国的名义,实际上是想联络各方势力到齐国称王。只是因为齐人不肯归附,所以暂缓攻打即墨,以等待时机的成熟。齐人所害怕的是派其他将军来,那即墨就要受到摧残了。”燕王信以为真,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为将军。乐毅怕昭王对他不怀好意,于是投奔赵国,燕国的将士都为乐毅愤愤不平。这时田单命城中百姓,吃饭时要在庭院中祭拜祖先,于是飞鸟都聚集飞旋在即墨城的上空,不时飞落觅食祭物。燕人觉得很奇怪。田单散布谣言说:“有神人下来教我。”并向城里下令说:“会有神人来做我的军师。”有一名士兵说:“我可以当你的神师吗?”说完转身就跑,田单立即起身叫他回来,请他面东而坐,以神师之礼对待他。士兵说:“刚才我是骗将军的,实际上我没有当神师的能力。”田单说:“你什么也不要说。”仍以神师礼待他,每次发布命令时,都说是神师的注意。接着,田单又散布谣言说:“我们只怕燕国军队把所俘虏的齐兵割掉鼻子,放在队伍最前列与我们作战,那么即墨一定会失败。”燕人听说后,果真按着去做,城中人见到齐国众多投降的人都被割掉鼻子,更加坚定守城的决心,唯恐被燕军擒获。田单又派人散布谣言说:“我们怕燕国人挖掘齐人城外的祖坟,侮辱我们的祖先,这样会使我们心惊胆寒。”结果燕军就挖开齐人所有的坟墓,烧毁死人的尸骨。即墨人从城上看见燕军的所为,都痛哭流涕,都想出城与燕军决一死战。田单知道士兵可以上阵作战了,就亲自拿着工具和士兵一同修筑工事,还将自己的妻妾也编在队伍中,把好吃的食物都拿出来与士兵分享。田单命令武装的士兵都埋伏起来,改派老弱妇女登城守卫,并且派使者去燕国商议投降。燕军都高呼万岁。田单又募集民家的捐款,筹集到千镒黄金,请即墨城的富豪赠送给燕国将军,并且说:“即墨马上就要投降了,希望你们不要掳掠我们家族中的妻妾。”燕将十分高兴,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从此燕军防备越来越松懈。田单在城中征集一千多头牛,为牛缝制大红色丝衣,画上五颜六色的蛟龙花纹,在牛角上绑上锋利的刀刃,在牛尾上扎上灌满油脂的苇草,点燃它的末梢。然后在城墙上挖掘几十个洞穴,夜里从洞穴里把牛驱赶出来,派五千士兵跟在牛后面。牛尾烧得发烫,牛便发怒向前狂奔,直冲燕军营地,燕军在夜里更是惊慌失措。牛尾上的火把光明耀眼,燕军看到的全是龙纹,被牛碰到全都死伤。这时齐军五千人口含竹片悄悄袭击燕军。而城中百姓喊杀声震天,不能作战的老弱病残不断敲击铜器,声音惊天动地。燕军大为惊骇,溃散而逃,齐军乘胜追击杀了骑劫。
【注释】
①乐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汉族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为燕将军,曾伐齐,攻齐七十多城,封昌国君。
②田单:临淄人,汉族,战国时田齐宗室远房的亲属,任齐都临淄的市掾。后来到赵国作将相。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出兵攻占临淄,接连攻下齐国七十余城。最后只剩了莒城和即墨,田单率族人以铁皮护车轴逃至即墨。
③约束:军中之命令。
【梦龙评】
胜、广假妖以威众。陈胜与吴广谋举事,欲先威众,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腹中书,怪之。又令广于旁近丛祠中,夜篝火作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于是卒皆夜惊,旦相率语,往往指目胜。世充托梦以誓师。王世充欲击李密,恐众心不一,乃假托鬼神,言梦见周公,乃立祀于洛水之上,遣巫言“周公欲令仆射急讨李密,当有大功,不则兵皆疫死。”世充兵皆楚人,信巫,故以惑之,众皆请战。遂破密,皆神师之遣教也。
王德征秀州贼邵青,谍言将用火牛,德曰:“此古法也,可一不可再,彼不知变,只成擒耳。”先命合军持满,阵始交,万矢齐发,牛皆反奔,我师乘之,遂残贼众,此可为徒读父书者之戒。陈涛斜之车战亦犹是。
伯比羸师以张之,贾则累北以诱之。至于田单,直请降矣,其诈弥深,其毒弥甚。勾践以降吴治吴,伯约以降会谋会。真降且不可信,况诈乎?汉王之诳楚,黄盖之破曹,皆以降诱也!岑彭、费祎,皆死于降人之手。噫,降可以不察哉?必也,谅己之威信可以致其降者何在?而参之以人情,揆之以兵势,断之以事理,度彼不得不降,降而必无变计也。——斯万全之策矣!
【解评】
投降并不是表明最后的失败,因此投降是军事行动中最值得玩味的一种策略。
明太祖以石换木
【原文】
陈友谅①既陷太平,据上流,遣人约张士诚②同侵建康。或劝上自将击之,上曰:“敌知我出,以偏师缀我,而大军顺流,直趋建康,半日可达,吾步骑急回,百里趋战,兵法所忌。”乃召康茂才③,谓曰:“二寇相合,为患必深,若先破友谅,则东寇胆落矣,汝能速之使来乎?”茂才曰:“家有老阍④者,旧尝事友谅,今往必信。”遂令阍者赍书,乘小舸径至伪汉军中,许以内应。友谅果信之,甚喜,问康公,曰:“今何在?”曰:“见守江东桥。”又问:“桥何如?”曰:“木桥也。”赐食遣还,嘱曰:“吾即至,至则呼老康为号。”阍者还告,上曰:“虏落吾觳中矣。”乃使人撤木桥,易以铁石,一宵而成。冯胜、常遇春率三万人,伏于石灰山侧,徐达等军于南门外,杨璟驻兵大胜港,张德胜、朱虎率舟师出龙江关外,上总大军于卢龙山,令持帜者偃黄帜于山之右,偃赤帜于山之左,戒曰:“寇至则举赤帜,闻鼓声则举黄帜,伏兵皆起。”是日,友谅果引舟师东下,至大胜港,水路狭,遇杨璟兵,即退出大江,径以舟冲江东桥,见桥皆铁石,乃惊疑,连呼“老康”。莫应,始觉其诈,即分舟师千余向龙江,先遣万人登岸立栅,势甚锐。时酷暑,上度天必雨,令诸军且就食,时天无云,忽风起西北,雨大至,赤帜举,诸军竞前拔栅,友谅麾军来争,战方合,适雨止,命发鼓,鼓声震,黄帜举,伏发,徐达兵亦至,舟师并集,内外合击,友谅军大败,乘胜逐之,遂复太平。
【译文】
元朝末年,陈友谅攻陷太平后,占领整个长江上游,于是派人邀约张士诚一同攻打建康。有人建议明太祖亲自率兵迎战,太祖说:“敌人知道我率兵迎战,就会用一部分兵力来牵制我,而主力部队顺着长江而下,直接进攻建康,半天的时间就可抵达。我若是率兵急忙赶回建康,让士兵奔波百里再与敌人交手,这是犯了兵家大忌。”于是召见康茂才,对他说:“陈友谅与张士诚如果真的联合起来对付我,对我军情势将会相当不利;如果先击败陈友谅,那么张士诚就会闻风丧胆。你可有办法引诱陈友谅先进攻此地吗?”康茂才说:“我府里有个老门房,他以前曾跟随过陈友谅,派他去,陈友谅一定会相信。”于是命老门房前去送信,老门房乘小船来到陈友谅的营中,告诉他康茂才愿做内应的事,陈友谅果然深信不疑,喜出望外,并询问门房:“康公如今在哪里?”门房回答:“镇守在江东桥。”又问:“江东桥结构如何?”门房说:“是一座木桥。”于是陈友谅命人准备丰盛的酒食招待老门房,再送他回去,临行前叮嘱说:“我的大军随后就到,到时我们以‘老康’为暗号。”门房返回之后,把经过情形一一详报,明太祖说:“陈友谅已落入我的圈套了!”立即命人拆除木桥,在一夜之间赶搭一座铁石造的桥,命令冯胜、常遇春率三万人埋伏在石灰山旁,徐达等人镇守南门外,杨璟率军驻守大胜港,张德胜、朱虎率水军驶出龙江关外。太祖亲自坐镇卢龙山指挥三军,并且命手持黄旗者埋伏在山的右侧,持红旗者埋伏在山的左侧,并告诫三军:“敌军来犯时就挥动红旗,听到战鼓声就高举黄旗,这时所有埋伏的军队全面出击。”当天,陈友谅果然率兵船顺江东下,进入大胜港后,因江面狭窄,遇到杨璟军队的阻击后,立即退出港口,想直接用兵船撞击江东桥,等发觉江东桥都是铁石时,不由心惊起疑,再连喊“老康”没有回应,才知上当了。陈友谅立刻兵分两路,一路率千艘兵船直驶龙江,一路带领一万士兵上岸构筑栅栏,气势仍锐不可当。这时正值暑天,酷热难耐,太祖预测将有大雨,下令士兵先吃饭,这期间,天空万里无云。没想到突然刮起一阵西北风,顷刻间大雨滂沱,太祖立刻下令挥动红旗,军士们奋勇上前拔取陈友谅营前的栅栏,陈友谅的军队奔来抢夺。战斗刚开始,大雨正好停了,太祖立刻命人击鼓,霎时间鼓声震天,黄旗高举,伏兵全面出击,徐达也率军前来会合,于是水陆联合,内外夹击,大败陈友谅,太祖乘胜追击,收复了太平城。
【注释】
①陈友谅:初为小吏,元顺帝时,徐寿辉起兵,陈友谅投效麾下,后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国号汉。与张士诚合谋攻取建康,败于明太祖朱元璋,中箭而死。
②张士诚:小字九四,初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又改称吴王,后被明朝大将徐达,常遇春所擒,自缢而死。
③康茂才:字寿卿,元末曾举兵抗元,后追随明太祖,谥武毅。
④老阍:看门仆人而老者。
【解评】
兵不厌诈,两军交战要真真假假,随机应变,把握战机,迅速行动。
吕蒙擒关羽 马隆破成奚
【原文】
吕蒙①既领汉昌太守,与关羽分土接境。知羽有并兼之心,且据上流,乃外倍修好。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从还建业,以治病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遂称病笃,权乃露檄②召蒙还,阴与图计,蒙以陆逊才堪负重而未有远名,乃荐逊自代。逊遗书与羽,极其推让。羽意大安,稍撤兵以赴樊。权闻之,遂行。先遣蒙在前,蒙至浔阳,尽伏其精兵艚舻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故羽不闻知,直抵南郡。傅士仁,糜芳皆降。蒙人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有取民一笠以覆官铠者,其人系蒙乡里,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问,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使还,私相参信,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吏士无斗心,羽遂成擒。
【译文】
三国时,吕蒙被任命为汉昌太守,汉昌与关羽管辖的江陵地区接壤。吕蒙认为关羽有兼并天下的雄心,再者关羽占据长江上游,所以表面上与关羽特别亲近友好。后来关羽攻打樊城,留下一些将士守卫公安和南郡,吕蒙上奏说:“关羽讨伐樊城,却留下许多后备部队,这一定是为防备臣从他背后袭击,臣一向体弱,请求主上准许臣带上部分士兵以治病为名回到建业,关羽听说此事,一定会撤走后备部队,全部开往襄阳,这时我军就可日夜兼程,趁他后方防卫空虚,袭击南郡,关羽也就可以擒获了。”于是吕蒙宣称病重,孙权就发布命令召回吕蒙,在暗中与他谋划打败关羽的计划,吕蒙认为陆逊虽没有大的名气,但颇有将才,能担大任,于是推荐陆逊接替自己的职务。陆逊写了一封信给关羽,信中推崇关羽的功债,表达自己对他的崇敬,关羽见信大为心安,就撤走后备部队开往樊城。孙权接获报告,就发动军队攻击关羽。孙权先派遣吕蒙到浔阳,把精兵全部埋伏在船舱中,做了一些白颜色的商人服装,让士兵穿上摇橹,日夜赶路,而关羽派往长江沿岸的侦察员,全部被吕蒙捉住,所以关羽一点消息都没听说,吕蒙的军队长驱直入南郡。守城将士傅士仁、糜芳都出城投降。吕蒙进城后,拜访关羽及士兵们的家属,并安抚他们。吕蒙的部队军纪严明,有一吕蒙的同乡抢了城中百姓的一顶斗笠来覆盖将领的盔甲,吕蒙流着眼泪将他斩首。于是军中震惊,以致路不拾遗。吕蒙每天早晚都派亲信去慰问老年人,询问他们缺少什么,凡是生病的都予以治疗,饥寒的也派人赐予衣食,城中府库的财宝,吕蒙也下令贴上封条,等孙权来后再处理。关羽听说南郡失守,立刻回奔,沿途多次派人向吕蒙打听情况,吕蒙总是礼貌周到的招待使者,让他在城中到处参观,拜访各家百姓,或者请士兵的家属亲笔写信托使者带回,等使者回来后,士兵们私下探问,知道家中平安无事,而生活又比以前安定,都失去战斗的意志,终于一举擒获关羽。
【注释】
①吕蒙:字子明,汝南富坡(今安徽阜南市东南)人,东汉末年三国时代东吴的重要将领。继任鲁肃成为吴军前线指挥官,其最重大的成绩是击败了当时威震华夏的关羽,不久后病逝。
②露檄:发布公告。
【原文】
太康初,南虏成奚每为边患,西平太守马隆帅军讨之。虏据险拒守。隆令军士皆负农器,将若田者,虏以隆无征讨意,御众稍怠。隆因其无备,进兵击破之,毕隆之政,不敢为寇。
【译文】
太康初年,南虏成奚常常侵扰边境,西平太守马隆奉命率兵平乱,虏人凭恃险要的地形进着顽强的抵抗。马隆命士兵背着农具,好像要下田耕作的样子。虏人以为马隆已经不再有作战的斗志,也稍稍松懈防备,马隆趁着虏人没有防备时,进兵攻击,大败虏人。在马隆镇守期间,虏人不敢再骚扰边境。
【解评】
这两个故事都体现了向强敌示弱,以麻痹敌人的战术。
孙膑虞诩以灶诱敌
【原文】
魏庞涓攻韩。齐田忌救韩,直走大梁①。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②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涓行三日,大喜曰:“吾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兼程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此树下。”〔边批:奇计独造。〕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乱,大败,庞涓自刭。
【译文】
魏国庞涓发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求救,齐国派田忌率军直奔魏都大梁救韩。庞涓听到消息后,立即由韩撤军回国,而齐国的部队已入魏境向西开进。孙膑对田忌说:“庞涓所率领的士兵都是三晋的士兵,素来凶悍勇猛轻视齐军,而齐军以胆怯闻名。善于作战的人,就在于他能因势利导。兵法上说,奔波一百里去攻打敌人,会损失主将,奔波五十里去攻打敌人,可能会损失一半的兵力。”因此,孙膑命令齐军在进入魏境之后,下令士兵砌炉灶时,第一天建十万个炉灶,第二天减为五万,第三天再减为三万。庞涓在齐军后面尾随了三天,高兴地说:“我就知道齐军胆小如鼠,进入魏境才只三天,士兵就已逃亡过半。”于是留下步兵,自己只带领轻装骑兵,急驰追击齐军。孙膑推算魏军的行军速度,估计他们在黄昏时分就可抵达马陵。马陵是一道峡谷,路面狭窄,两侧都是险峻的山隘,最适合埋伏突袭,于是孙膑就把路旁的一棵大树的树皮削平露出白底,在上面写下六个字:“庞涓死此树下”。然后在附近埋伏上万名弓箭手,并约定说:“傍晚,看到树下有火光就万箭齐发。”到黄昏时,庞涓果然率军来到树下,看到树白上模糊的字迹,就命人点燃火把来看,还没读完树上的字,齐军就万箭齐发,一时间魏军阵势大乱,大军溃败。庞涓自刎而死。
【注释】
①直走大梁:走,急趋。大梁,魏国首都。
②蹶:折损。
【梦龙评】
李温陵曰:“世岂有十万之师,三日之内减至三万,而犹不知其计者乎?”
【原文】
羌寇武都。迁虞诩为武都太守。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军停车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羌闻之,乃分钞①旁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军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问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曰:‘行不过三十里。’而今且二百里,何也?”诩曰:“虏众我寡,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不同也。”既到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余,攻围赤亭数十日,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诩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一人,发无不中,羌大震退。诩因出城奋击,多所杀伤,明日悉阵其众,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②,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诩计贼当退,乃潜遣五百余人,浅水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大破之。
【译文】
羌人进犯武都,皇帝任命虞诩为武都太守。羌人派数千人在陈仓的崤谷列阵等候虞诩,虞诩命令士兵停止前进,并表示要上书请求皇帝派兵增援,等援兵到达后,才继续往前推进。羌人听说后,就分兵去袭击其他县城。虞诩利用羌人兵力分散的机会,日夜兼程行军一百多里,并下令士兵在架设炉灶时,分两批垒灶,每天以倍数增加,使羌人不敢进攻。有人问虞诩说:“孙膑每日减少炉灶数,而您却每天增加炉灶的数目。兵法上说:‘每日行军不得超过三十里。’而现在我们每日行军却将近二百里,这是为什么呢?”虞诩说:“敌众我寡,假使我军再放慢行军速度,很容易遭到敌人攻击,快速行进敌人就很难预测我军的虚实。羌人见我军每天增加炉灶数,一定认为其他州郡的士兵已经集结会合,羌人见我军队人数众多,行动快速,必会有所顾忌不敢轻易出击。孙膑以强扮弱为诱敌之计,今天我以虚张兵力为退敌之道,完全是因情势不同。”到达武都后,虞诩的兵力还不足三千人,而羌兵有一万多人,围攻了赤亭数十日。虞诩下令士兵留下强弩不发,用射程较短的小箭射杀敌人,羌人以为官军弓箭力道不强,射不到他们,就下令进攻,这时虞诩才下令士兵用强弩杀敌,每二十支弓箭共同射一人,没有不命中目标的,羌人震惊之下急忙退兵。虞诩出城追击,羌人死伤惨重。第二天,虞诩召集所有将士,命令他们列队从东城门出,北城门进,不断更换衣服,如此反复多次,羌人不知城中有多少官军,心中更是害怕。虞诩推断羌人一定会撤退,就暗中派遣五百多人埋伏在浅水边,等羌人逃跑时拦截。羌人果然溃逃,这时埋伏的士兵趁机截杀,大破羌人。
【注释】
①钞:掠取,抢掠。后作“抄”。
②贸易衣服:更换衣服。
【解评】
从孙膑败庞涓、虞诩退羌军的智计看,可见运用兵法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孙膑退军减少炉灶是向敌示弱,使其以为齐军怯战逃亡,以诱敌追击,在预先埋伏好的阵地以歼之。而虞诩兵少,羌军兵多,要越过敌人的拦阻,只能设法使其分散,而在急行军前进时,便反孙膑之法而行之,即增加炉灶使羌军疑其增军而不敢追击。显然,孙膑减灶是诱敌追击,而虞诩增灶是为慑敌,情况各异,目的不同,方法也就应该有所不同。
祖檀饥而示饱 岳飞饱而示饥
【原文】
祖逖①将韩潜与后赵将桃豹分据陈川故城,相守四旬。逖以布囊盛土,使千余人运以馈。潜又使数人担米息于道,豹兵逐之,即弃而走,豹兵久饥,以为逖士众丰饱,大惧,宵遁。
【译文】
晋朝名将祖逖手下将领韩潜与后赵的将领桃豹,分别据守陈川(在今河南开封南部)的旧城,双方相持四十多天,眼见粮食即将告罄。祖逖遂用布袋填装泥土,命一千多名士兵运送给韩潜。韩潜又派数十人挑着米粮在路边休息,等桃豹的士兵追来时,立即丢弃米袋逃跑。桃豹的士兵饿了很久,见祖逖士兵留下的米袋,以为祖逖军中粮食充裕,心中非常恐惧,连夜撤兵逃跑。
【注释】
①祖逖:字士稚,曾闻鸡起舞、击楫渡江。
【原文】
宋檀道济①伐魏,累胜。至历城,魏以轻骑邀其前后,焚烧谷草。道济军食尽,引还。有卒亡降魏,具告之。魏人追之,众汹惧将溃。道济夜唱筹量沙②,以所余少米覆其上,及旦,魏兵见之,谓道济资粮有余,以降者为妄而斩之,道济全军以归。
【译文】
南北朝时,南朝宋将檀道济多次打败北魏军。攻打到历城后,魏军以骑兵时而攻击檀道济的先锋部队,又时而突袭殿后的士兵,又焚毁城中的粮草。檀道济军中缺粮,只有撤军。有一名投降魏军的士兵,把檀道济的窘境告诉魏军,魏人出兵追击,人数众多,气势汹汹,檀道济的军队非常恐惧,眼看要溃败。檀道济于是在夜晚命人高声地喊着粮米的数量,实际上却是以沙代米,另外用仅剩的米,覆盖在沙堆上。第二天早上,魏军见了,以为檀道济营中粮食充裕,而被降兵骗了,就怒斩降兵,而檀道济全军也得以返回。
【注释】
①檀道济:山东金乡人,南朝着名将领。屡建战功,后因见疑于朝廷,被杀。
②唱筹量沙:把沙当做米,量时高呼数字。比喻安定军心,制造假象来迷惑敌人。
【原文】
岳飞奉诏招抚岭表贼曹成,不从,乃上奏:“群盗力强则肆横,力屈则就招,不加剿而遽议招,未易也。”遂率兵入。会得成谍者,缚之帐下。飞出帐,调兵食。吏白曰:“粮尽矣,奈何?”〔边批:飞使之。〕飞阳曰:“且反茶陵。”已而顾谍作失意状,顿足而入。阴令逸之,计谍归告,成必来追。即下令蓐食,潜趣绕岭。未明,已逼贼垒。出不意,惊呼曰:“岳家军至矣!”飞乘之,遂大溃。自是连夺其险隘。贼穷,飞乃曰:“招今可行矣。”
【译文】
岳飞奉皇帝诏命安抚岭南一带的曹成,曹成悍然拒绝。岳飞奏报说:“盗匪势力强大,就会肆意横行,等到力量削弱时,就容易招抚。现在如果不先围剿贼匪,骤然招抚,盗匪是不会轻易接受的。”于是岳飞派兵围剿。正好曹成派来的间谍被俘获绑缚在帐下,岳飞故意出帐去筹调军需食粮,官吏报告说:“城中的粮食已经用尽了,该怎么办呢?”岳飞说:“看来只有先撤回茶陵了。”接着在间谍面前表现出失望的表情,顿脚进入帐内,暗中命令部下制造机会让间谍逃脱。岳飞料定间谍一定会把所听见的消息告诉曹成,而曹成一定会乘机攻击官兵,于是下令立即开饭,连夜悄悄绕过山岭向曹成进军。第二天天还没亮,岳飞就已到达贼营,贼人大感意外,惊呼道:“岳家军来了!”岳飞乘机攻击,贼人溃散,岳飞连连夺下贼人据守的险要关口,贼人被逼得走投无路。岳飞说:“现在可以进行招抚了。”
【梦龙评】
孙膑强而示之弱,虞诩弱而示之强,祖逖、檀道济饥而示之饱,岳忠武饱而示之饥。
【解评】
当战斗陷入困境时,适时地制造假象也可以使自己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古人巧用反间计
【原文】
东魏将段琛据宜阳,遣其扬州刺史牛道恒煽诱边民。韦孝宽患之,乃遣谍人访获道恒书迹,令善学书者习之。因伪作道恒与孝宽书,论归款意,又为落烬烧迹,若灯下书者。还令谍人送琛。琛得书,果疑道恒,不用其谋,遂相继被擒。
【译文】
魏晋南北朝时,东魏将军段琛据守宜阳,命扬州刺史牛道恒煽动边民滋事。韦孝宽十分担忧,于是暗中派人秘密偷取牛道恒的手迹,命令善于模仿笔迹的人临摹牛道恒的字迹,伪造一封牛道恒写给韦孝宽的书信,表明归降的意愿,并且故意在信纸上留下蜡迹,好像是在烛火下写成的,再命间谍将信送交段琛。段琛得到信件,果然对牛道恒起了疑心,不再采用他所提出的谋略。于是两人先后被擒。
【梦龙评】
齐相斛律明月多智用事。孝宽令参军曲岩作谣曰:“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斛也。又言“高山不摧自崩,槲树不扶自竖。”令谍人广传于邺下。时祖孝征正与明月隙,既闻,复润色奏之,明月竟坐诛。孝宽真熟于用间者。
【原文】
岳飞知刘豫①结粘罕②,而兀术恶刘豫,可以间而动。会军中得兀术谍者,飞阳③责之曰:“汝非吾军中人张斌耶,吾向遣汝至齐,约诱致四太子,汝往不复来,吾继遣人问齐,已许我今冬以会合寇江为名,致四太子于清河,汝所持书竟不至,何背我耶?”谍冀缓死,即诡服,乃作蜡书,言与刘豫同谋诛兀术事,因谓谍曰:“吾今贷④汝,复遣至齐,问举兵期。”刲股纳书,戒勿泄。谍归,以书示兀术。兀术大惊,驰白其主,遂废豫。
【译文】
岳飞知道刘豫与粘罕相勾结,但金兀术却讨厌刘豫,可以利用间谍挑拨。正巧军中抓到一名金兀术派来卧底的间谍,岳飞假装责问他说:“你不是我军中的张斌吗?我上次派你去齐国,约定诱擒四太子金兀术,你去了之后就没回来,后来我又派人去齐国,齐主已经答应我今年冬天,以与金兵联合攻打临安为名,在清河诱擒四太子金兀术。而你却没有将我的书信交给齐王,你为什么要背叛我呢?”金兀术的间谍希望不立刻被杀死,就假装承认了。于是岳飞写了一封与刘豫商议如何谋刺金兀术的书信,用蜡封好。对间谍说:“我今天宽恕你,再派你到齐国,询问齐主出兵的日期。”割开间谍的大腿把蜡丸放进去,并告诫他千万不要泄露此事。间谍回去之后,将书信呈交给金兀术,金兀术大为惊恐,急忙奏报金主,于是金人废了刘豫齐帝的称号。
【注释】
①刘豫:南宋叛臣,金傀儡政权伪齐皇帝。字彦游,景州阜城人。北宋时历任殿中侍御使、河北提刑等职。金兵南下时弃官潜逃。建炎二年杀宋将降金。四年九月,被金人立为“大齐”皇帝,建都大名,后迁汴京。
②粘罕:即完颜宗翰。本名黏没喝,又名粘罕,小名鸟家奴,国相完颜撒改的长子,金国开国功臣,历侍金太祖、金太宗、金熙宗三朝皇帝。智勇双全,辽天庆五年,拥立完颜阿骨打,建议举兵灭辽,大败辽军于达鲁古城。金太宗嗣位,建策攻宋。
③阳:假装。
④贷:宽恕,饶恕。
【原文】
元昊有腹心将,号野利王、天都王者,各统精兵,最为毒害。种世衡谋欲去之。野利尝令浪里、赏乞、媚娘三人诣世衡乞降,世衡知其诈,曰:“与其杀之,不若因以为间。”留使临税出入,骑从甚宠。有紫山寺僧法崧,世衡察其坚朴可用,延致门下,诱令冠带。因出师,以获贼功白于帅府,表授三班阶职,充指挥使。又为力办其家事,凡居事骑从之具,无不备。崧酗酒狎博①,无所不为。世衡待之愈厚,崧既感恩,一日世衡忽怒谓崧曰:“我待汝如子,而阴与贼连,何相负也?”〔边批:苦肉计。〕械系数十日,极其楚毒,崧终不怨,曰:“崧,丈夫也,公听奸人言,欲见杀,有死耳。”居半年,世衡察其不负,为解缚沐浴,延入卧内,厚抚谢之,曰:“汝无过,聊相试耳。欲使为间,其苦有甚于此者,汝能为我卒不言否?”崧泣允之,世衡乃草野利书,膏蜡致衲衣间,密缝之,仍祝之曰:“此非濒死不得泄,若泄时,当言:‘负恩不能成将军之事也。’”又以画龟一幅,枣一蔀②遗野利。野利见枣、龟,〔边批:影“早归”。〕度必有书,索之,崧目左右,又对“无有”。野利乃封信上元昊,元昊召崧并野利至数百里外,诘问遗书,崧坚执无书,至箠楚③极苦,终不说,又数日,私召至其宫,乃令人问之,曰:“不速言,死矣。”崧终不说,乃命曳出斩之,崧乃大号而言曰:“空死,不了将军事矣,吾负将军,吾负将军。”其人急追问之,崧于是褫衲衣,取书进入。〔边批:书中必以及浪里等三人,使视之而可信。〕移刻,命崧就馆,而阴遣爱将假为野利使,使世衡。世衡疑是元昊使,未即相见,只令官属日即馆舍劳问,问及兴州左右则详,至野利所部多不悉。〔边批:可知非野利使。〕适擒生虏数人,世衡令于隙中密觇之,生虏因言使者姓名,果元昊使。乃引见使者,厚遣之,〔边批:只觉恶草具进项王使其策未工。〕世衡度使返,崧即还,而野利报死矣。世衡既杀野利,又欲并去天都,因设祭境上,书祭文于版,述二将相结,有意本朝,悼其垂成而败,其祭文杂纸币中,有虏至,急之以归,版字不可遽灭,虏得之以献元昊,天都亦得罪。元昊既失腹心之将,悔恨无及,乃定和议。崧复姓④为王嵩,后官至诸司使,至今边人谓之“王和尚”。
【译文】
西夏主李元昊有两名心腹大将,外号,分别是“野利王”和“天都王”各统领精锐的部队,危害最为严重。种世衡非常想用计除去他们。野利王曾派遣浪里、赏乞、媚娘三名手下,向种世衡投降。种世衡知道他们故意诈降,心想:“与其杀了他们,不如利用这三人行反间计。”就派他们为监税官,就连他们的手下也非常受宠。紫山寺有个和尚,法名法崧,种世衡曾暗中观察,认为他心志坚贞,可担大任,于是延揽他为手下,说服他还俗,接着以他出兵俘获敌人有功,请帅府表扬他,授予他三班阶职,暂代指挥使。又为他张罗家中大小事,举凡家具、器物、车马无一不料理妥当。法崧却吃喝嫖赌,不干正事。种世衡仍礼遇厚待,法崧感激不尽。一天,种世衡突然很生气地对法崧说:“我待你有如自家儿子,想不到你却暗中与敌人勾结,为什么辜负我?”随即命人为他戴上枷锁,一连数十天对他严刑拷打。法崧始终没有怨恨,只说:“法崧是男子汉大丈夫,元帅既然听信谗言,要杀我,我只有一死报元帅之恩。”半年后,种世衡观察法崧没有变心,就亲自为他解下刑具,沐浴更衣后,请他进入内室,极力安抚劝慰说:“其实你根本没有错,这一切都是我故意试探你的。我想命你出使西夏,充当间谍,若被敌人查获,所受的苦刑要比你现在所受的要厉害得多,你能为我不泄军机吗?”法崧流泪答应了。种世衡就写了一封给野利王的信,信口以蜡密封,藏在法崧衣服夹缝里,叮嘱法崧说:“这信不到生死关头千万不可泄露。万一泄露时,一定记得高喊:“我对不起将军,不能完成将军所交托的任务了!”又命人准备龟图一幅,枣一包,送给野利王。野利王一见枣、龟,猜测一定还有信函,就询问法崧。法崧看了看野利王的左右,回答没有信。野利王于是写了一封信送呈李元昊,李元昊召法崧及野利王到数百里外,质问法崧信函在哪里,法崧始终坚持没有任何信函,虽一再遭到苦刑毒打,仍不吐实情,又过了几天。李元昊私下召法崧入宫,命人劝他说:“如果不说实话,就难逃一死。”法崧仍不说出信函的下落。于是李元昊命人把他拖出去斩首,法崧这才大声哭叫着说:“我白死了,无法完成将军交付的任务,我对不起将军!我对不起将军!”执刑官急忙追问,法崧于是拆开衣服缝线取出信函,交给李元昊。过了一会儿,李元昊命法崧在别馆住下,暗中派心腹爱将,假扮成野利王的使者,前去拜见种世衡。种世衡猜测他是李元昊派来的使者,没有马上接见,只令属下每天到宾馆探问使者起居,并闲话家常。当问到兴州的情势时,使者回答得很详尽,而对野利王的动向却知道得不多。正好这时俘虏了几名西夏兵,种世衡命人在暗中观察俘虏和使者见面时的情形,俘虏叫出使者姓名,果然是李元昊派遣的。于是种世衡就立即召见他,把他当做是野利王的使者,再赠送他许多贵重的财物让他返回西夏。种世衡猜测使者返回后,法崧也该回来了,并且还会带回野利王的死讯。种世衡用借刀杀人计除去野利王后,还想将天都王一并除去,于是在边境设立祭坛,在木板上刻下祭文,文中叙述西夏两名大将有与自己结交的心意,不料却功败垂成,所以写下这篇祭文祝祷上苍。种世衡故意将祭文与纸钱放在一处,这时突然有西夏兵来,种世衡忙点燃纸钱就回去了,但字一时无法尽毁,于是西夏兵拿去呈给李元昊,天都王也因此获罪。李元昊损失两名心腹爱将,心中悔恨无比,只好与宋议和。法崧恢复了自己的俗名王嵩,后来官至诸司使,到现在边境一带的百姓还称呼他为“王和尚”。
【注释】
①狎博:无节制地赌博。
②蔀(bù):古代计算单位。
③箠(chuí)楚:本指棍杖之类,引申为拷打。
④复姓:恢复其俗姓。
【梦龙评】
沈存中《补笔谈》亦载此事,云:“世衡厚遣崧,以军机密事数条与之,曰:‘可以此借手。’临行,解所服絮袍赠之,曰:‘虏地苦寒,以此为别,至彼须万计求见遇乞,即野利王。非此人无以得其心腹。’崧如所教,间关求通遇乞,虏人觉而疑之,执于有司,数日,或发其袍领中,得世衡与遇乞书,词甚款密,崧初不知领中书,虏人苦之备至,终不言情,虏人因疑遇乞,杀之,迁崧于北境,亡归。”事稍异。据《笔谈》则领中书并崧不知,崧胆才壮,似更奇。世衡又尝以罪怒一悉将,杖其背,僚属为请,皆莫能得,其人杖已,即奔元昊,元昊甚亲信之,岁余,尽得其机密以归,乃知世衡能用间也。
【解评】
这三则都是运用反间计成功的战例。
韩信制敌之谋
【原文】
汉王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①渡军,袭安邑,遂虏魏王豹,定河东。
信既破魏、代,遂与张耳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歇、成安君馀闻之,聚兵井陉口,号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信乘胜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②,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野无所掠,不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麾下。”成安君不听。信使间视,〔边批:精细。〕知其不用,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帜。”令其裨将传歹食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佯应曰:“诺。”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阵,〔边批:创法。〕赵兵望见大笑。平旦,信建大将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边批:欲以致敌。〕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信、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赵果空壁争汉旗鼓,逐信、耳。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于是赵军还归壁,见壁皆汉帜,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遂乱走。汉兵夹击,大破之。斩陈馀,擒赵王歇。诸将效首虏③毕,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反以背水阵取胜,何也?”信曰:“此在兵法,顾左右不察耳。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所谓驱市人④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即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得而用之乎?”诸将乃服。
【译文】
汉王刘邦任命韩信为左丞相,出兵攻打魏国。魏国大军在蒲阪一带布阵,控制了临晋河域。于是韩信故设疑兵,摆出战船准备抢渡临晋,而暗地里派遣军队去夏阳,以木罂渡江,袭击魏国首都安邑。于是韩信掳获了魏王豹,平定了河东地区。
韩信攻破魏、代以后,便与张耳东下井陉,继续攻击赵国,赵王歇与成安君陈馀听到这消息,就在井陉口聚集兵马,号称大军有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劝陈馀说:“韩信乘胜远征,锐气难以抵挡。臣听说‘要从千里外补给粮饷,士兵不但常面有饥色,甚至要自己动手砍柴烧饭,还不能保证每天都有饭吃。’现在井陉道路狭窄,车辆无法并行,骑兵也不能成列而行。行军数百里后,粮车势必落在队伍的后面,希望能拨给臣三万兵马,从小路阻断他们的物资供给,只要命人挖掘壕沟,架高营垒,坚守而不出战。他们在前方无法交战,向后又不得退还。我们用骑兵断绝他们的后路,野地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掠夺,不到十天就可取下韩信、张耳的脑袋,呈献给您。”但成安君陈余却没有采纳李左车的建议。韩信派人暗中探听,知道成安君不用广武君的计策,就放胆率军前进,在离井陉口三十里处扎营。半夜时传令军中出发,挑选两千名装备轻便的骑兵,每人手持一面红色军旗,从小路上山窥伺赵军的动静。韩信告诫士兵说:“赵军见我军败退,一定会出动全营的兵力追击,这时你们就快速进入赵营,拔掉赵军的旗帜,插上汉军的红旗。”又命令副将分送口粮给士兵,对他们说:“今天击败赵军之后,举行大会餐。”将士们都不相信,只好假意回答:“遵命。”韩信派一万人为先头部队,出发后,背对着河水排开阵势,赵军看到后都哈哈大笑。天亮后,韩信插上大将军旗,敲击战鼓,从井陉口出发。赵军大开营门迎击,双方交战。许久,韩信、张耳假装不敌,丢下战鼓、军旗,逃向河边的军阵,原先在水边布阵的先头部队,开营门接纳韩信的退兵。赵军果然倾巢而出,纷纷前来争夺汉军的旗鼓,全力追击韩信、张耳。韩信、张耳进入军阵后,所有士兵都拼死作战,赵军无法击败。于是赵军想退兵回营,但回头一望,整个营寨都插满了汉军的旗帜,不由大惊失色,以为汉军俘虏了赵王的将领,因而阵脚大乱,纷纷逃走。汉兵两路夹击,大破赵军,杀了陈馀,活捉赵王歇。众将把敌人的首级及擒获的数目呈报给韩信后,问道:“兵书上说:‘选择阵地,右边要有山陵做依托,阵地前的左方要面对水泽。’但今天将军却命令我们背水排开阵势,居然得胜,这是什么原因呢?”
韩信说:“这种战术在兵法中也有,只是你们没有注意罢了。兵法上不是说‘置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韩信平素也没有机会训练和抚慰士兵和将领,而让他们甘心为我效力。就如别人所说,是‘驱赶百姓上战场’。在这种情势下,不能不设法置士兵于死地,使他们各自为自己的生存而力战到底。如果置士兵于生地,他们一定会怕死而逃走,难道还有兵来作战吗?”诸将听了都非常佩服。
【注释】
①木罂:木制的盛流质容器。
②樵苏后爨:等着先打柴草然后再做饭。樵,打柴;苏,取草。
③效首虏:呈报斩首及擒获数目。
④市人:指市井流俗之人。此指人品杂凑,未经训练者。
【梦龙评】
秦姚丕守渭桥以拒晋师。王镇恶溯渭而上,乘蒙冲小舰,行船者皆在舰内。秦人但见舰进,惊以为神。至渭桥,镇恶令军士食毕,皆持仗登岸,后者斩。既登,即密使人解放舟舰,渭水迅急,倏忽不见。乃谕士卒曰:“此为长安北门,去家万里,舟楫衣粮,皆已随流,今进战而胜,则功名俱显;不胜,则骸骨不返矣。”乃身先士卒,众腾踊争进,大破丕军。李复乱,宣抚使檄韩世忠追击,所部不满千人。乃分为四队,布铁蒺藜,自塞归路,令曰:“进则胜,退则死,走者命后队剿杀。”于是莫敢反顾,皆死战,大败之。斩复。此皆背水阵之故智也。
沈存中曰:“韩信袭赵,先使万人背水阵。乃建大将旗鼓,出井陉口,与赵人大战。佯败,弃旗鼓走水上军。背水而阵,已是危道,又弃旗鼓而趋之,此必败势也。而信用之者,陈馀老将,不以必败之势邀之,不能致也。信自知才过馀,乃敢用此策。设使馀少黠于信,信岂得不败?此所谓知己知彼,量敌为计。后之人不量敌势,袭信之迹,决败无疑。又曰:“楚、汉决胜于垓下。信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高帝在其后,绛侯,柴武在高帝后。信先合不利,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信复乘之,大败楚师。信时威震天下,籍所惮者独信耳。信以三十万人不利而却,真却也,然后不疑,故信与二将得以乘其隙。信兵虽却,而二将维其左右,高帝军其后,绛侯,柴武又在其后,异乎背水之危。此所以待项籍也。用破赵之迹,则歼矣。此皆信之奇策。班固为《汉书》,乃削此一事,盖固不察所以得籍者,正在此一战耳。
【原文】
信已袭破齐临淄,遂东追齐王。楚使龙且将兵救齐,或说龙且曰:“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当。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使齐王遣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闻其王在,楚又来救,必反汉。汉兵二千里居齐,齐城皆反之,其势无所得食,可不战而降也。”龙且轻韩信为易与,遂战。与信夹潍水而阵。信乃夜令人为万余囊,盛沙,壅水上流,引兵半渡击龙且,佯不胜,还走,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遂追信,渡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大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
【译文】
韩信攻破齐国临淄后,立即往东追捕齐王,楚人派龙且率军援救齐国。有人劝龙且说:“汉军拼死远征,其锋锐不可当。齐、楚两军在本国作战,士兵斗志容易瓦解。不如挖深沟垒壁,加强防御,请齐王派亲信的大臣去招抚那些失陷的城邑。失陷的百姓听说齐王还在,又有楚兵来救援,一定会反叛汉军。汉军离国两千里,驻扎齐地,得不到齐人的支持,势必无法补给粮食。这么一来,不须作战汉军就要举手投降了。”但龙且却认为韩信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便决定与韩信交战。于是双方隔潍水布阵。韩信在夜里命手下缝制一万个袋子,盛满沙子,堵住上游河水,另外带领一半的兵力渡水攻打龙且,故意败阵退走。龙且高兴地说:“我早就知道韩信胆子小。”于是下令全军渡水追击韩信。韩信派人移走堵水的沙袋,水势一涌而下,龙且的军队大半不能渡河,韩信迅速反击,杀了龙且。
【梦龙评】
使左车之谋行,信必不能得志于赵。使或人之说用,信必不能得志于龙且。绕朝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士固有遇不遇哉。
【解评】
与其说是时代造就了这些风云人物,不如说这些英雄人物用他们自己的自信与智慧改变了时代。
勾践以罪人败吴 柴绍以女子诱虏
【原文】
吴阖闾伐越,越子勾践御之,陈于槜李①。勾践患吴之整也,使死士再禽②焉,不动。使罪人三行,属剑于颈,而辞曰:“二君有治,臣奸旗鼓③,不敏于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归死!”遂自刭也。吴师属目,越子因而伐之,大败之。
【译文】
春秋末期,吴王阖闾发兵攻打越国,越王勾践亲自率兵抵抗。当时越军在槜李严阵以待。勾践对吴军严整的阵容感到担忧,就派敢死队一连发动两次攻击,但吴军的阵容丝毫没有被打乱。于是勾践就让越国的死囚排成三行,全部把剑放在脖子上,一起走向吴军阵地说:“现在两国君主统帅军队会战,我们触犯军令,但不敢逃避刑罚,现在只有死在阵前。”说完,拔剑自刎而死,吴军看得目瞪口呆,越王勾践乘机发动猛攻,把吴军打得大败。
【注释】
①槜李:今浙江省嘉兴县。
②禽:攻打。
③奸旗鼓:谓违犯军令。古代军队以旗鼓发号令,故以为喻。
【原文】
吐谷浑寇洮、岷二州。遣柴绍救之,为其所围。虏乘高射之,矢如雨下,绍遣人弹胡琵琶,二女子对舞。虏怪之,相与聚观。绍察其无备,潜遣精骑,出虏阵后,击之,虏众大溃。
【译文】
唐朝时,吐谷浑入侵洮、泯两州。皇帝派柴绍前往救援,却反被胡人围困。胡人利用高地的有利形势射击,一时箭如雨下。柴绍命令众工弹奏胡人的琵琶曲,又命两名女子随着音乐相对起舞,胡人大感惊讶,不由聚集围观。柴绍察觉胡人没有戒备,便暗中派遣精锐的骑兵,包抄到胡人的后方反击,结果胡人大败。
【梦龙评】
罪人胜如死士,女子胜如劲卒,是皆创奇设诱,得未曾有。
【解评】
敢死的勇士不如列队自杀的罪犯能动摇敌人军心,女子曼妙的舞姿却胜过悍勇善战的士兵。这些都是出奇谋、计诱敌人的招数。
宇文泰舍近袭远
【原文】
高欢督诸军伐魏。遣司徒高昂趣上洛,窦泰趣潼关。欢军蒲阪,造三浮桥欲渡河。宇文泰军广阳,谓诸将曰:“贼犄吾三面作浮桥,以示必渡。此欲缀①吾军,使窦泰西入耳。欢自起兵以来,窦泰常为前锋,其下多锐卒,屡胜而骄,今袭之必克。克泰,则欢不战自走矣。”诸将皆曰:“贼在近,舍而袭远,脱有蹉跎②,悔何及也?不如分兵御之。”泰曰:“欢再攻潼关,吾军不出坝上。今大举而来,谓吾亦当自守,有轻我之心。乘此袭之,何患不克?贼虽作浮桥,未能径渡。不过五日,吾取窦泰必矣。”乃声言欲保陇右,而潜军东出,至小关。窦泰猝闻军至,自风陵渡河。宇文泰击破之,士众皆尽,窦泰自杀,传首长安。
【译文】
东魏丞相高欢督导各路军队征伐西魏。派遣司徒高昂前去上洛,大都督窦泰前往潼关。而高欢自己率军驻扎蒲坂,在河上搭建三座浮桥,想要渡河。西魏宇文泰的军队当时驻守在广阳,并告诉众将领说:“敌人在我军三面都搭建了浮桥,就已表示他们一定要渡河。这是想牵制我军,让窦泰的军队能够向西入侵罢了。高欢自起兵以来,窦泰一直是他的先锋部队,窦泰的手下也多是身经百战的勇士。由于屡屡得胜,因此显得很骄傲。如果我们现在发动突袭,一定可以击败他。打赢了窦泰,那么高欢就会不战而退。”众将都说:“高欢的军队离我们最近,现在却要舍近求远攻打窦泰,万一有个失误,后悔都来不及了,不如分兵防守。”宇文泰说:“高欢两度攻打潼关,我军都只在坝上防守而没有出战,现在他大规模的带兵前来,也是料定我军会再坚守,这已经存有轻敌的心理。趁此机会偷袭,怎能会不胜利呢?敌人虽造了浮桥,还不会这么快渡河攻击。不出五天,我一定能活捉窦泰。”于是宇文泰公然扬言要保护陇右地区,暗中却率军朝东进发,到达小关,窦泰突然听说宇文泰的军队到了,仓促中由风陵渡河迎战。宇文泰大破窦泰军,窦泰军死伤殆尽,窦泰自杀。他的脑袋被送至长安。
【注释】
①缀:牵制。
②蹉跎:失误。
【解评】
小关之战是宇文泰打得最精彩的一次战役,在这一战中充分显示了他的智慧和气魄。从战斗的决策过程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很多人并不支持他的做法,稍有不慎则满盘皆输。而宇文泰力排众议、匠心独运,集中使用优势部队专攻敌之一路。管它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挫敌锋芒,一战而胜。小关之战堪称古代运动战的典范。
裴行俭粮车伏兵
【原文】
调露元年,大总管裴行俭讨突厥。先是馈粮数为虏钞,行俭因诈为粮车三百乘,车伏壮士五辈,赍陌刀劲弩,以羸兵挽进,又伏精兵踵其后。虏果掠车,羸兵走险,贼驱就水草,解鞍牧马,方取粮车中。而壮士突出,伏兵至,杀获几尽,自是粮车无敢近者。
【译文】
调露元年,大总管裴行俭征讨突厥。先前朝廷派人送的粮饷都被突厥人抢走。裴行俭便命人准备三百辆假粮车,每辆车里埋伏五名壮士,每人都拿着长刀、弓箭,用羸弱的士兵驾车,又暗派精兵埋伏在后。突厥兵果然前来劫粮,羸兵故意丢下粮车四处逃逸,突厥兵把粮车赶到水边,解下马鞍,放马吃草,正要搬运车上粮食时,埋伏的壮士忽然由车中跳出,奋力攻击突厥兵。后面的精兵也冲杀而至,突厥兵几乎全军覆没。此后,突厥兵便不敢再抢劫粮车了。
【解评】
孙子说:“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锻投卵者,虚实是也。”裴行俭用粮车运粮这是以“正”用兵,粮车中藏兵这是以“奇”对敌,运粮为“虚”,运兵是“实”,“奇正”、“虚实”一旦结合,击敌简直就是以卵击石。
孔镛大胆任用王陈
【原文】
阿溪者,贵州清平卫部苗也。桀骜多智,雄视诸苗。有养子曰“阿剌”,膂力绝伦,被甲三袭,运二丈矛,跃地而起,辄三、五丈。两人谋勇相资,横行夷落。近苗之弱者,岁分畜产,倍课其人;旅人经其境者,辄诱他苗劫之。官司探捕,必谒溪请计。溪则要我重贿。而捕远苗之不可用者,诬为贼以应命,于是远苗咸惮而投之,以为寨主。监军、总帅,率有岁赂,益恣肆无忌。时讧官、苗,以收鹬蚌之利。弘治间,都御史孔公镛巡抚贵州,廉得其状,询之监军、总帅①,皆为溪解,公知不可与共事,乃自往清平,访部曲之良者,得指挥王通,厚礼之,扣以时事,通亹亹②条答,独不及溪。公曰:“闻此中事,唯阿溪为大,若何秘不言也?”通不对,固扣之,通曰:“言之而公事办,则一方受福;不则公且损威,而吾族赤矣。”公笑曰:“第言之,何患弗办?”通遂慷慨陈列始末,公曰:“为阿溪通赂上官者,谁也?”通曰:“指挥王曾,总旗陈瑞也,公必劫此两人方可。”公曰:“诺。”翌日,将佐庭参,公曰:“欲得一巡官,若等来前,吾自选之。”乃指曾曰:“庶几可者。”众既出,公私诘曾曰:“若何与贼通?”曾惊辩不已,公曰:“阿溪岁赂上官,汝为居间,辩而不服,吾且斩汝矣!”曾叩头不敢言,公曰:“勿惧,汝能为我取阿溪乎?”曾因阿溪,剌谋勇状,且曰:“更得一官同事乃可。”公令自举,乃曰:“无如陈总旗也。”公曰:“可与偕来。”少选,瑞入,公讯之如讯曾者。瑞屡顾曾,曾曰:“勿讳也,吾等事公已悉知,第当尽力以报公耳。”瑞亦言难状,公曰:“汝第诱彼出寨,吾自能取之。”瑞诺而出。苗俗喜斗牛,瑞乃觅好牛,牵置中道,伏壮士百人于牛旁丛薄间,乃入寨见溪。溪曰:“何久不来?”瑞曰:“都堂新到,故无暇。”溪问:“都堂何如?”曰:“懦夫,无能为也。”溪曰:“闻渠在广东时杀贼有名,何谓无能?”瑞曰:“同姓者,非其人也!”溪曰:“赂之何如?”瑞曰:“姑徐徐,何以遽舍重货?”溪遂酌瑞,纵谈斗牛事,瑞曰:“适见道中牛,恢然巨象也,未审比公家牛若何?”溪曰:“宁有是,我当买之。”瑞曰:“贩牛者似非土人,恐难强之入寨。”溪曰:“第往观之。”顾阿剌同行,瑞曰:“须牵公家牛往斗之,优劣可决也。”苗欲信鬼,动息必卜,溪以鸡卜,不吉,又言:“梦大网披身,出恐不利。”瑞曰:“梦网得鱼,牛必属公矣!”遂牵牛联骑而出,至牛所,观而喜之,两牛方作斗状,忽报:“巡官至矣!”瑞曰:“公知之乎,乃王指挥耳!”溪笑曰:“老王何幸,得此荣差,俟其至,吾当嘲之!”瑞曰:“巡官行寨,公当往迎,况故人也!”溪,剌将策骑往,瑞曰:“公等请去佩刀,恐新官见刀,以为不利!”溪、剌咸去刀见曾,曾厉声诘溪,剌曰:“上司按部,何不扫廨③舍,具供帐④,而洋洋至此,何为?”溪、剌犹谓戏语,漫拒之,曾大怒曰:“谓不能擒若等耶?”溪、剌犹笑傲,曾大呼,伏兵起丛薄间,擒溪、剌。剌手搏,伤者数十人,竟系之,驰贵州见公,磔⑤于市,一境始宁。
【译文】
阿溪是贵州清平卫部的苗人,性情凶悍但才智过人,称霸于苗族部落。他有个养子名叫阿剌,具有超乎常人的体力,身上披着三层盔甲,手持二丈的长矛,纵身一跃,就有三五丈高。父子俩智谋与勇力相互配合,横行于苗族部落。附近弱小的苗族部落,每年都要分给他们牲畜物产,还要加倍上缴赋税。对于往来路经苗地的旅客,阿溪也常诱使其他部落的苗人打劫。官府要打探搜捕,都要谒见阿溪,向他请教,阿溪每次都要求重金酬谢,然后从远处的苗寨抓一些不可任用的苗人,诬陷为盗贼,要官府抓来治罪。于是远地的苗人也都畏惧阿溪的威名而纷纷归附,奉阿溪为寨主。监军、总帅每年也可得到阿溪的大量贿赂,所以阿溪更加横行无忌,还不时挑拨官府和苗人间的矛盾,借以坐收渔利。弘治年间,都御史孔镛巡察贵州,听说了阿溪的胡作非为。但询问监军、总帅时,他们却都为阿溪辩解。孔镛知道这些官员都不是能共事的人,就亲自前往清平,私访官军中的公正人士,终于访得了一位名叫王通的指挥。孔镛对王通以礼相待,常向他请教,王通也都一一详尽地回答,唯独闭口不谈阿溪的事。孔镛说:“听说在这些事中,只有阿溪的事最为重大,你为何闭口不谈呢?”王通依然一言不发。孔镛再三逼问,王通才说:“如果我说了,御史能秉公处理,地方百姓就会因此得福;否则不但损及御史威名,我的族人也必遭其害。”孔镛笑着说:“你尽管直说,不要担心我不办理。”于是王通才慷慨陈词,详说始末。孔镛问:“为阿溪打通行贿上级长官的人是谁?”王通答:“是指挥王曾与总旗陈瑞,御史一定要先收服这两人,案情才能有进展。”孔镛说:“对。”第二天,各官员如往日般入府议事。孔镛说:“我需要一名巡官,你们都上前来,我要亲自挑选。”说完指着王曾说:“我看你可以。”众官员离府后,孔镛私下质问王曾说:“你为什么要和贼人勾结呢?”王曾大吃一惊,急忙辩解。孔镛说:“阿溪每年贿赂官员,都是你在中间联系。如今你还狡辩不服气,我先杀了你。”王曾连连叩头谢罪,不敢再多说。孔镛说:“不要怕,你能为我擒下阿溪吗?”王曾便把阿溪的智谋和阿剌的勇力情况陈述一遍,接着说:“能再有一个人帮忙才行。”孔镛要他自己推荐人选,王曾说:“没有比总旗陈瑞更适合的人。”孔镛说:“你可以叫他一起来。”一会儿,陈瑞入府,孔镛也如先前质问王曾般质问他。陈瑞频频回头看王曾,王曾说:“不必再隐瞒了,我俩所做的事情大人全都知道了,现在我们只有立功赎罪,尽力来报效大人。”陈瑞也向孔镛说明要除去阿溪,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孔镛说:“你们只要诱他们走出营寨就可,我自有办法擒住他们。”陈瑞答应后就离开了。苗人有斗牛的习俗,陈瑞先挑选一只上好的牛,把它放在路上,再命一百名壮士埋伏在牛群附近的草丛里,等布置妥当后,就入苗寨见阿溪。阿溪说:“怎么这么久都没有见到你?”陈瑞说:“新任的都御史刚到此地,实在抽不出空来。”阿溪又问:“新任的都御史是怎样一个人?”陈瑞说:“懦弱的人,没有什么能力。”阿溪说:“听说他在广东时,以杀贼出名,怎么说他无能呢?”陈瑞说:“那是同名同姓的人,并不是现在这位都御史。”阿溪说:“依你看,能不能贿赂他呢?”陈瑞说:“这事慢慢来,何必急着把宝物送出去呢?”于是阿溪替陈瑞斟酒,两人开始谈论斗牛的事。陈瑞说:“刚才在路上看到一头牛,猛一看像头大象,不知比起你养的牛如何?”阿溪说:“果真是好牛的话,我就买下它。”陈瑞说:“牛贩好像不是本地人,恐怕很难强邀他入寨。”阿溪说:“那我们去看看。”回头叫阿剌一起去。”陈瑞说:“要不把你所养的牛牵去,让它们较量一番,一比就知道好坏了。”苗人迷信鬼神,无论有何举动,都要占卜。阿溪用鸡卜卦,结果不吉利,又说:“自己梦到大网覆盖在自己身上,害怕出寨不吉利。陈瑞说:“梦到网就说明要有鱼了,表示那头牛非你莫属了。”于是两人牵着牛并肩骑马出了苗寨,来到那头牛所在的地方,阿溪一看非常高兴。两头牛正要打斗时,忽然有人上前报告说:“巡官到了。”陈瑞说:“你知道吗,新的巡官就是那个王指挥。”阿溪笑着说:“老王怎会有这个荣幸得到这差使,等他来了,我一定要好好取笑他一番。”陈瑞说:“巡官视察苗寨,你应当亲自前去迎接,更何况还是老朋友呢!”阿溪、阿剌准备驱马前去迎接。陈瑞说:“请两位先解下佩刀,恐怕新官见刀是件不吉利的事。”于是两人解下佩刀后去见王曾。王曾见了两人,厉声质问阿溪、阿剌:“上级长官视察苗部,为何不清扫屋舍,准备酒食,而洋洋得意到达此地,到底想干什么?”阿溪等人以为王曾对他们开玩笑,根本不予理会,王曾大怒道:“你们以为我不敢抓你们吗?”阿溪、阿剌还是大笑不止。只听王曾大喝一声,左右伏兵都冲出草丛,前来捉拿阿溪、阿剌。阿剌空手伤了数十名士兵,最后还是被捆了起来。陈瑞、王曾将二人快马解送到贵州交给都御史孔镛,孔镛下令在市集将其斩杀。贵州境内从此又获得安宁。
【注释】
①监军、总帅:此为明朝廷委派之官吏。总帅,即总兵。
②亹亹(wěi wěi):勤勉不倦的样子。
③廨(xiè):官署,旧时官吏办公处所的通称。
④供帐:指供宴饮之用的帷帐、用具、饮食等物。
⑤磔:古代一种酷刑,把肢体分裂。
【解评】
此番生擒贵州贼首,没有劳师动众,而是不动声色,仅用了百余壮士就让两贼人伏法。但是如果不是用王曾、陈瑞两个间谍,抓住这一个似虎、一个似狐的贼人恐怕还是不容易的。因为王曾、陈瑞两人了解贼人的喜好,才能引诱他们出寨门,从而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