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国语·越王勾践命诸稽郢行成于吴》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国语·越王勾践命诸稽郢行成于吴》原文鉴赏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大夫种乃献谋曰:“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而未尝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也。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吾以卜之于天,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焉。既罢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乃无有命矣。”

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使下臣郢不敢显然布币行礼,敢私告于下执事曰:昔者越国见祸,得罪于天王。天王亲趋玉趾(11),以心孤勾践,而又宥赦之。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12)。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今勾践申祸无良(13),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边陲之小怨,以重得罪于下执事?勾践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颡于边(14)

“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15),而辱军士使寇令焉。勾践请盟:一介嫡女,执箕帚以亥䀭姓于王宫(16);一介嫡男,奉盘叵以随诸御(17);春秋贡献,不解于王府。天王岂辱裁之?亦征诸侯之礼也。

“夫谚曰:‘狐埋之而狐搰之(18),是以无成功。’今天王既封植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19),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敢使下臣尽辞,唯天王秉利度义焉!”

【注释】 ①夫差:公元前495年——公元前473年在位。 ②勾践:公元前497年——公元前465年在位。 ③种:文种,越国大夫。 ④申胥:伍子胥,因父兄被杀,从楚国逃到吴国。吴王封之以申邑,所以称申胥。华登:吴国大夫。 ⑤决拾:原为射箭的用具,此处用作动词。 ⑥足:足虑。 ⑦伯:通“霸”。 ⑧诸稽郢:越国大夫。 ⑨下执事,对吴王的敬称,以他手下的办事官员代称。 ⑩天王:对吴王的尊称。 (11)趋玉趾:劳大驾。玉是对人尊敬之词。趾:代脚。 (12)繄(yi音衣):就是。 (13)申:重。良:善。 (14)顿颡(sang音搡):叩头。颡:前额。 (15)君王:指吴王。 (16)晐(gai音该):备。姓:诸侯之姓。 (17)盘:古代用以盛水。 (18)搰(hu音胡):掘出。(19)刈(yi音夷)亡:割除。

【今译】 吴王夫差发兵攻打越国,越王勾践出兵前去迎战。越国大夫文种献计说:“吴国和越国哪个存哪个亡,只有天意,您不用打仗了。那伍子胥和华登训练的吴国士兵在战斗中还没遇到过挫折。假如吴国有一个人善于射箭的话,就会有一百个人仿效着拿起武器,现在战胜吴国还不大可能。谋划什么事都要预见它有成功的把握,然后才去实施,不能去送死。您不如设兵自守,却用谦卑的话向吴国求和,让吴国的老百姓欢喜,让吴王的野心越来越大,因而产生骄傲思想。我们也可以向天卜问,天如果抛弃了吴国,吴国就一定会答应我们的求和并认为我们不值得担忧,他们一定会宽缓吴越边事而产生称霸诸侯的野心。等到他们的百姓疲惫了,天灾又使粮食欠收,我们就可以安安稳稳地去收拾吴国的残局,吴国就失去上天的庇护了。”

越王勾践赞同文种的话,就命令诸稽郢到吴国去求和。诸稽郢说:“我们的国君勾践派我这个小臣来,不敢公然陈放币帛表示敬礼,只得冒昧地对您说:过去越国遭祸,得罪了天王您。您亲劳大驾,本来想要灭掉我勾践,却宽恕了我。君王您对于越国,有让死人活过来,使白骨长出肉的大恩。我不敢忘记上天降下的灾祸,又怎敢忘记君王给予的厚恩呢!如今勾践灾祸深重,又没有善行,是草野中卑贱的人,怎敢忘记天王的大恩,而去计较边境的小怨,以致再次得罪您的手下人?所以勾践亲自率领几个老臣,亲自承担大罪,在边境上叩首请罪。

“如今君王您不了解详情,愤怒地调集军队,要狠狠地讨伐越国。越国本来已是称臣纳贡的城邑,君王不用鞭策驱使它,却屈尊您的将士执行御寇的命令,征讨越国。勾践请求能缔结盟约:送来一个亲生女儿,到王宫中伺侯您;送来一个亲生儿子,随从宦仆侍奉您;春秋两季进献贡物,决不会怠慢。天王又何必屈辱自己,用武力对越国加以消灭呢?这样做也符合天子向诸侯征税的礼制。

“谚语说:‘狐狸埋起来的东西,狐狸又掘出来,所以白费力气。’如今天王您已经扶植越国让它独立,以明智在天下闻名,却又要消灭越国,这会使您的举动徒劳无功。虽然四方的诸侯想要服事吴国,吴国却有什么实际的例子来取信诸侯呢?请让我冒昧地把话说清楚,听凭天王您权衡其中的利益和道理!”

【集评】 清·储欣评《国语选》:“如此卑辞厚币,而夫差不知其危,天夺其魄矣。”

【总案】 诸稽郢的使命,关系到越国的存亡,又全要凭语言的力量来完成,因此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勾践根据敌强我弱,吴国又盛气凌人的实际,将自己从一个诸侯国的君主身份,降低到卑微于夫差手下人的地位,同时,将夫差诸侯的身份,抬高到天子的地位,这种说话方式,是一种“捧杀”的手段,易使对方在飘飘然中忘乎所以。为此,他通过诸稽郢之口,大量使用了“天王”、“君王”、“下臣”等表示尊卑地位的词,而且极尽诌媚和狡辩地夸大吴国之恩,掩饰自己的复仇之心。这如果换了其他场合,就会显得卑微委琐,令人轻视,但此时勾践却是屈己为国,因而更能表现他不惜牺牲个人尊严,而使国家避免灾难的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