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国语·优施教骊姬远太子》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国语·优施教骊姬远太子》原文鉴赏

公之优曰施,通于骊姬。骊姬问焉,曰:“吾欲作大事,而难三公子之徒如何?”对曰:“早处之,使知其极。夫人知极,鲜有漫心;虽其慢,乃易残也。”骊姬曰:“吾欲为难,安始而可?”优施曰:“必于申生。其为人也,小心精洁,而大志重,又不忍人。精洁易辱,重偾可疾,不忍人,必自忍也。辱之近行。骊姬曰:“重,无乃难迁乎?”优施曰:“知辱可辱,可辱迁重,若不知辱,亦必不知秉常矣。今子内固而外宠,且善否莫不信。若外殚善而内辱之,无不迁矣。且吾闻之:甚精必愚。精为易辱,愚不知避难。虽欲无迁,其得之乎?”是故先施谗于申生。

【注释】 ①公:晋献公,公元前676年——公元前651年在位。优:俳优。 ②骊姬:骊戎国君之女,晋献公伐骊戎时俘获,收为夫人,生子奚齐。 ③大事:指废嫡立庶之事。 ④三公子:指晋献公的申生、重耳、夷吾三个儿子。 ⑤为难:意为杀掉三公子。 ⑥精洁:不能忍受耻辱。 ⑦大:年长。重:敦厚固执。 ⑧不忍人:不忍心施恶于人。 ⑨偾:不易改变。 ⑩内固而外宠:内得君心而且外见宠爱。

【今译】 晋献公的一个俳优名叫施,通骊姬。骊姬向他请教,说:“我想做废嫡立庶的大事,却怕申生、重耳、夷吾这三个公子跟我为难,该怎么办呢?”优施回答说:“早点给他们安排位置,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地位都到顶点了。人要是知道自己到顶了,很少再有非分之想;即使有轻慢之心,也容易把他们除掉。”骊姬说:“我想杀掉他们,从谁开始才行呢?”优施说:“必须先从申生开始。他的为人,小心谨慎,不能忍受耻辱,而且他年长,志大而稳重,又不忍心施恶于人。不能忍受耻辱的人就容易受辱,死守信条的人,可以很快把他除掉,不忍施恶于人,一定会自己受害。侮辱他就近于对他采取行动。”骊姬说:“稳重的人不是难以改变他的看法吗?”优施说:“知道侮辱的人才能侮辱他,可以侮辱的人就可以改变他固有的想法;如果不知辱,也一定不知固执地秉持惯常的想法。如今你内得君心而且外见宠爱,你说好说坏,国君又没有不相信的。你要是表面上对他非常好却暗中侮辱他,他一定会改变固有的想法。而且我听说:极其精明一定很愚钝。精明就容易被辱,愚钝又不知道回避祸患。即使不想改变自己的想法,又怎么能行呢?”因此骊姬先对申生大肆诽谤。

【集评】 清·储欣评《国语选》:“论申生多精语。”

【总案】 这是又一个以对话塑造人物的成功之例。骊姬与优施的对话,是具有见不得人的关系的人在谋划见不得人的事,他们又全都一本正经,实在令人憎恶。骊姬要杀掉申生等三个有继位可能的公子,以便把自己的儿子立为储君。她在地位卑微的优施面前毫不掩饰自己的阴谋,并问计于优施,是一个野心勃勃、厚颜无耻之妃;优施殷勤为骊姬出谋划策,是一个阴险恶毒、助纣为虐之徒。

优施不是一般的阴谋家,他精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对于骊姬所问的问题,他先分析人的一般心理,“夫人知极,鲜有漫人”,让骊姬对她的对手“早处之,使知其极”;又详细分析了申生的个性特征,“小心精洁,而大志重,又不忍人”,让骊姬先从申生下手,办法是“辱之近行”。他又分析骊姬的优势,“今子内固而外宠,且善否莫不信”,让她采取“外殚善而内辱之”的方式陷害申生。优施还运用辨证的方法来阐述虽“重”亦“迁”的道理,优施真是“乱世之能人”。